【摘 要】新課改要求高中政治教育要改變過去的應試教育模式,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種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師紛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課堂教學策略。文章從多元智能理論的概念入手,詳細介紹了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
傳統(tǒng)的智能(智力)理論認為人是一元化的認知,個人的智能是單一的。但是多元智能理論打破了這種傳統(tǒng)的觀念,它認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這一理論提出后就受到美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多元智能理論也受到中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經驗談談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高中政治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在批判傳統(tǒng)智力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型人類智能結構理論。他在《多元智能》中提出:“智能就是在某一種社會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以及文化環(huán)境價值標準下,個人用于解決自身難題或生產、發(fā)明產品所需的能力。”最初他認為一個人至少具有語言、數(shù)理邏輯、音樂、空間、身體、人際交往和自我認知七個方面的智能。后來又加入了自然主義智力以及存在主義智力兩種智能,從而形成了完整的多元智能理論。
與傳統(tǒng)的智能理論相比,它強調智能的實用性和實踐性,注重智能對個人日常生活和文化的價值,重視智能與社會環(huán)境的之間的關系。
二、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
(一)在智能培養(yǎng)要求下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作為教學思想的主要載體,它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在明確政治課堂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合理的安排、設置課堂教學內容。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語言、邏輯、視覺等多方面的智能,但是如何發(fā)展這些智能則需要教師結合實際情況認真思考。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經濟觀,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思維模式,這不僅是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教學的主要任務。所以教師要在多元智能理論和高中政治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合理確定教學內容,以課本知識為向導,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智能、數(shù)理邏輯智能,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比如在給高二學生上第一節(jié)“文化生活”課時,筆者并沒有像以前那樣,向學生介紹課本內容,而是讓學生回顧自己的成長歲月,讓學生算一算自己在動漫及相近文化產業(yè)上花費了多少金錢,然后估算我國這類文化產業(yè)每年的消費量。然后向學生展示美國、日本等國動漫產品的營業(yè)額,讓學生進行對比,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文化生活”的重視度、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民族責任感。
(二)分層次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設計的任務要求。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措施:(1)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以及政治學科知識結構特點,按照知識的難易程度,將教學內容拆分成多個模塊,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進行講解。(2)不同的學生政治知識基礎、理解能力也會有所差異,所以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根據(jù)小組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任務,讓所有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或者采用強弱搭配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讓學生互相幫助,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一般來說分層次教學比較適用于重視自我調查與合作的課。比如在講“生活與哲學”中的《價值與價值觀》一課時,筆者針對高中生喜歡參加課外活動的特點,設計了一個采訪調查活動,主題為“我們的成長之旅”。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把性格內向的學生與性格開朗的學生放在一組,讓學生自己設計采訪問題,進行采訪。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多鍛煉了學生多方面的智能。
(三)優(yōu)勢智能帶動弱勢智能,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多元智能理論在提出人類具有多方面智能的基礎上,又指出各項智能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和弱勢智能。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學生在政治學習中優(yōu)勢智能和弱勢智能,并幫助學生實現(xiàn)利用優(yōu)勢智能帶動弱勢智能。
比如某個學生在“政治生活”上比較有優(yōu)勢,但是“生活與哲學”卻是他的短板。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當從政治問題入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哲學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知識來解釋政治問題。實現(xiàn)以優(yōu)帶弱、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因“智”施教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首先教師應當全面了解學生的智能水平,然后根據(jù)學生的智能水平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智”施教。
比如在講我國的分配制度時,因為高中生對這些內容多少都有一些了解,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討論一下我國的分配制度,并結合一些社會事件談談自己的看法,然后再進入正式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樣一方面使學生的語言和邏輯分析智能得到了鍛煉,另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越來越需要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這就要求學校的教育模式必須進行相應的改變。將多元智能理論引入到高中政治教學中來,這是高中政治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此筆者針對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提出了四點建議,首先應當在智能培養(yǎng)要求下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其次采用分層次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再次以優(yōu)帶弱,讓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最后因“智”施教。
參考文獻
[1] 李梅姬.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研究[D].廣州大學,2012,05.
[2] 梁情.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初探[J].廣西教育,2014,02.
作者簡介:于志江(1986.03- ),男,遼寧鞍山人,研究方向:中學政治教學理論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