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榮敏
【摘要】怎樣讓高中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主動”起來,這是高中語文教師一直都在探索的問題。本文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際,從激發(fā)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設計開放習題、學生親自動手、正確運用褒貶等五個方面進行簡單闡述。
【關鍵詞】高中學生;語文課堂教學;主動;激發(fā)興趣;動手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以生為本,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讓高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動”起來,杜絕“我教你學,我講你聽,我問你答”的現(xiàn)象呢?
下面,筆者結(jié)合在云南省麻栗坡縣民族中學教學高中語文十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簡單談談如何讓高中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主動”起來這一問題。十多年來,筆者的做法是: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讓學生“主動”起來,必須抓好教學的開頭,即課的導入。課的導入雖只幾分鐘,但它在教學中起到的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好的導入,可以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為整節(jié)課的順利展開,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教學必修5《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筆者這樣設計導入:“同學們,有個詞語叫“水火不容”。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選自《水滸傳》第十回,回目叫“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作者落筆處處不忘“火”和“雪”。那么文中究竟有哪些關于“火”和“雪”的具體描寫?林教頭和陸虞候之間又展開了哪些“水火不容”的爭斗?結(jié)果又如何?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對課文進行初步的閱讀探究?!眴栴}導入一經(jīng)拋出,馬上點燃了學生“主動”起來的積極性,學生迅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圍坐在一起,投入到了對課文的閱讀與探究當中。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讓學生“主動”起來,必須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特別是問題情境。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起來。
如教學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上課伊始,筆者充滿感情地創(chuàng)設和學生討論交流的問題情境:請大家談談你的夢想是什么?學生就筆者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各抒己夢。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課堂教學氣氛變得熱烈起來,學生積極“主動”起來,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問題的指向性非常明確。
三、設計開放習題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不少課文,教師是可以根據(jù)教學要求,設計開放習題,讓學生多角度思考、主動回答、解決問題的。因為開放問題存在多種可能性,可以給每位學生提供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為學生參與教學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如教學《故都的秋》,課文上完后,筆者給全班學生設計如下開放習題:①你最喜歡這篇文章的哪些句子?為什么?②你觀賞到秋天的景象是怎樣的?③你印象中的秋景與這篇文章是否一樣?④你能不能以“秋天”為題寫一文章?⑤把你找到的關于秋天的文章與課文進行比較等。任選兩題作業(yè)。要求:用自己語言描繪秋天美景的同學,可以說一說、講一講;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自己眼中秋天的美景;喜歡搜集資料的同學,可以交流課前查找有關秋天的圖片資料;喜歡朗讀的同學,可以盡情地讀一讀。最后,讓學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獲。這樣設計開放習題,就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動”起來了。
四、學生親自動手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地讓學生親自動手,積極實踐語文課堂教學,才有可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和學習的樂趣,學生的“主動”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如教學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筆者讓學生上臺講課,充當“小老師”的角色。課前教會學生備課:(一)教學目標。(二)教學重難點。(三)教法學法。(四)教學過程:1.課堂導入。2.初讀全文。3.知人論世:(1)名字由來。(2)作家生平。(3)寫作背景。4.感性把握:(1)理清思路,整體把握。(2)情景交融、吟字品句。(3)自主探究。(五)拓展延伸。
這樣教會學生備課,然后再讓學生上臺學習講課,學生就親自體驗了當老師的艱辛。同時在講課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又讓學生掌握了講課的方法。整個過程,學生“主動”起來了。
五、正確運用褒貶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不積極主動,與教師課堂上不能正確運用褒貶評價學生有很大的關系。因此,筆者認為,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揚長教育”,以長克短,學會“數(shù)子十過,不如夸子一長”。
如上學期去聽公開課,有個老師教學杜甫的《登高》,老師叫學生回答:杜甫是哪個朝代的人?學生答“唐代”。是什么詩人?學生答“現(xiàn)實主義詩人”等這些最簡單的問題,老師說“棒極了,答得很好,大家為他鼓掌”等。這樣的評價,就顯得太廉價,不用更好。當然,對于學生的正確回答,教師給予肯定的評價是無可厚非的,但要注意問題的難易度,不能隨口而出就一概贊揚。
同時,教師也要把評價機會讓給學生。如某個學生回答了杜甫的《登高》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教師就要進行積極的評價,同時讓其他學生一起來評價。這樣做,可讓學生“主動”起來。所以,在評價時,教師要注意把評價權利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
總之,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軸心,想方設法喚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主動”起來,才可能真正使學生學到知識,課堂教學才不會沉悶枯燥。
參考文獻
[1]陳潔.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主動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語文月刊,2012(11).
[2]李德元.語文教學中教師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J].學周刊,2013(6).
[3]劉建花.淺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的因素[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2).
(編輯:陳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