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二語非限時寫作中四詞詞塊使用情況研究

      2015-03-03 01:11:28端義鐳馬廣惠
      關(guān)鍵詞:詞塊

      端義鐳, 馬廣惠, 劉 艷

      (1.金陵科技學院,南京 211169;2.南京師范大學,南京 210023)

      二語非限時寫作中四詞詞塊使用情況研究

      端義鐳1,馬廣惠2,劉艷2

      (1.金陵科技學院,南京 211169;2.南京師范大學,南京 210023)

      摘要:運用語料庫語言學技術(shù)考察二語非限時寫作中四詞詞塊的使用情況。結(jié)果顯示:大多數(shù)本族語者筆語詞塊在二語寫作中低頻輸出或零輸出;學習者在寫作中大量使用高頻四詞組合,但其中有些為本族語者口語詞塊,絕大部分則在本族語者語篇中相對低頻。鑒于學習者與本族語者的詞塊產(chǎn)出水平差距較大,教師應重視詞塊教學,并可將語料庫引入教學過程。

      關(guān)鍵詞:詞塊;程式語;二語寫作;語料庫語言學

      一、引言

      我們使用的語言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程式語。它們作為預制件整體存儲,在使用時整體提取,而非依據(jù)語法規(guī)則進行分析和產(chǎn)出[1]。語料庫語言學的興盛將詞塊這種特殊的程式語推向研究前沿。詞塊是通過預先設(shè)定提取頻點、從語料庫中提取的高頻多詞序列,是“可以獨立用于構(gòu)成句子或者話語,可以實現(xiàn)一定語法、語篇或語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義的結(jié)合體”[2]。

      詞塊能力是衡量二語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3],國內(nèi)學者借助語料庫語言學技術(shù),對通用英語測試寫作和學術(shù)英語寫作中的詞塊使用情況展開豐富的中介語對比分析[4-7],但較少關(guān)注通用英語非測試寫作中的詞塊使用情況。鑒于此,本研究擬以二語非限時作文為語料,從形式、意義、功能上綜合分析其中四詞詞塊的使用情況,并探討影響學習者詞塊產(chǎn)出的可能性因素。選擇四詞詞塊是因為其使用頻數(shù)遠高于五詞詞塊,易從語料庫中提取,且結(jié)構(gòu)和功能比三詞詞塊更清晰[3]。

      二、描述框架

      出現(xiàn)頻數(shù)和文本分布數(shù)是提取詞塊的兩項標準。Biber等將四詞詞塊的提取頻點設(shè)為10次/百萬詞,并規(guī)定其必須分布于至少5個文本中[8]992-993。但提取頻點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可根據(jù)研究目標和語料庫庫容適當調(diào)整,如Cortes將提取頻點設(shè)為20次/百萬詞[3]。對于小型語料庫而言,詞塊提取標準應更嚴苛,如庫容為200 000詞時,四詞詞塊的提取頻點可設(shè)為5次[9],相當于25次/百萬詞。

      詞塊可依據(jù)其結(jié)構(gòu)和功能屬性歸類,表1和表2為Biber等對本族語者筆語四詞詞塊的結(jié)構(gòu)[8]1014-1015和功能分類[10]。本研究將參考此分類。

      表1 本族語者筆語四詞詞塊的結(jié)構(gòu)類型

      表2 本族語者筆語四詞詞塊的功能類型

      三、研究設(shè)計

      (一)研究問題

      筆者將Biber等所列的276個本族語者筆語四詞詞塊作為目標詞塊[8]1015-1024,考察其在二語學習者寫作中的使用情況,由此產(chǎn)生本研究的第一組問題:目標詞塊在二語非限時寫作中輸出率如何?產(chǎn)生此結(jié)果的原因是什么?

      除目標詞塊外,二語學習者可能會在寫作中頻繁使用其他類型的四詞組合,由此產(chǎn)生本研究的第二組問題:二語非限時寫作中還有哪些四詞詞塊?其高頻輸出的原因是什么?

      (二)研究語料

      研究語料為435篇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優(yōu)秀習作,均在非限時條件下完成,剔除標題、圖表、腳注、尾注及教師批注后,共計187 305詞,平均431詞/篇,篇幅遠大于大學英語四六級測試寫作。考慮到話題單一性會影響詞塊研究的結(jié)果[11],研究語料的話題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歷史、自然科學、體育、藝術(shù)等領(lǐng)域,以滿足多樣性的要求。

      (三) 詞塊檢索與提取

      研究使用WordSmith Tools 5.0檢索和提取詞塊。筆者先檢索出276個目標詞塊在作文語料中的出現(xiàn)頻數(shù)和索引行,用以回答第一組研究問題。然后參考Biber和Barbieri針對庫容為200 000詞的語料庫所定的詞塊提取標準[9],將提取頻點設(shè)為5次,并規(guī)定文本分布數(shù)最小值為3,從作文語料中提取所有符合要求的高頻四詞組合,并檢索其索引行,用以回答第二組問題。

      四、結(jié)果與討論

      (一)二語非限時寫作中的目標詞塊

      21個目標詞塊在二語非限時寫作中的使用頻數(shù)為5次以上,達到Biber和Barbieri為小庫容語料庫所定的詞塊提取頻點[9],屬高頻輸出;79個目標詞塊的使用頻數(shù)為1~ 4次,未達到詞塊提取頻點,屬低頻輸出;176個目標詞塊零輸出??傮w而言,學習者對目標詞塊的產(chǎn)出情況很不理想。

      表3 目標詞塊在本族語者非限時寫作和二語非限時寫作中的使用頻數(shù)分布

      表3顯示,19個本族語者寫作中使用頻數(shù)為40次/百萬詞以上的目標詞塊中,7個在二語寫作中的使用頻數(shù)為5次以上,8個為1~ 4次,4個未使用,高頻輸出率和零輸出率分別為36.8%和21.1%。191個本族語者寫作中使用頻數(shù)為10~ 19次/百萬詞的目標詞塊中,7個在二語寫作中使用頻數(shù)為5次以上,51個為1~ 4次,133個未使用,高頻輸出率和零輸出率分別為3.7%和69.6%。經(jīng)SPSS 21.0檢驗,目標詞塊在本族語者寫作和二語寫作中的使用頻數(shù)存在顯著的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Kendall’s tau-b=0.227,P=0.000)。出現(xiàn)此結(jié)果的原因可部分歸結(jié)于頻率效應[12]。那些在本族語者寫作中使用頻數(shù)極高的詞塊在二語輸入中的出現(xiàn)頻數(shù)也可能很高,其共性特征易被強化,易于習得;而那些在本族語者寫作中使用頻數(shù)較低的詞塊在二語輸入中的出現(xiàn)頻數(shù)也可能較低,不易被習得。

      21個目標詞塊在二語寫作中高頻輸出,除頻率效應外,還可能是詞頻等級和詞塊功能作用的結(jié)果。經(jīng)Range 32檢測,21個高頻輸出的目標詞塊的成分詞均屬于最高頻1 000詞,這些單詞是學習者最早接觸并習得的。學習者容易注意到二語輸入中與之相關(guān)的多詞組合,通過整體加工內(nèi)化入心理詞庫。學習者還可通過組塊效應習得這些詞塊,即將若干單詞組合成多詞序列,在不斷重復的學習體驗中達到一定程度的固化,最終以整體為單位在心理詞庫中形成表征[13]。此外,這21個目標詞塊中,8個用于時空信息標記,6個用于話題引導、詳述和澄清(見表4),具有較強的指示、修飾和連接作用,屬于強功能性詞塊,因此輸出率很高。

      176個零輸出的目標詞塊中,36個含非最高頻1 000詞,如:presence or absence of和as a consequence of,學習者可能尚未習得absence和consequence,因此無法掌握與之相關(guān)的詞塊。即便已經(jīng)習得,學習者也可能會回避使用。文秋芳等的研究表明,學習者在英語寫作中普遍存在過度依賴最高頻1 000詞的問題[14]。

      以下三類目標詞塊零輸出率極高,原因可從結(jié)構(gòu)和功能角度來闡釋。

      1.含定冠詞the的詞塊

      主要涉及名詞和介詞類詞塊,尤其是“名詞短語+of短語片段”,如:the start of the,the time of the和the purpose of the,學習者傾向于分別使用不定冠詞a,零冠詞和指示代詞this來代替the。出現(xiàn)此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是二語學習者對the的習得尚不充分,抑或是對詞塊的認知與本族語者不同。在學習者看來,the purpose of比the purpose of the更像是需要整體記憶的詞塊。

      表4二語非限時寫作中高頻輸出的目標詞塊

      2.含后置修飾性從句片段的詞塊

      主要涉及“名詞短語+其他后置語片段”,如:the fact that the和the way in which,這與馬廣惠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致[4]。此類詞塊的零輸出可能是受到學習者母語的影響。有研究發(fā)現(xiàn),若學習者的母語中沒有關(guān)系從句或從句位于名詞中心語的左邊時(如漢語和日語),其二語輸出傾向于回避使用位于名詞中心語右邊的修飾性從句[15]。

      3.含被動語態(tài)片段的詞塊

      主要涉及“被動動詞+介詞短語片段”“先行詞it+動詞/形容詞短語片段”“(動詞短語+)that-從句片段”“(動詞/形容詞+)to-從句片段”,如:is based on the,it should be noted,has been suggested that和has been shown to。被動語態(tài)牽涉到助動詞的使用和及物動詞的屈折變化,還會與時態(tài)、體和情態(tài)動詞結(jié)合構(gòu)成更為復雜的結(jié)構(gòu),因此成為二語習得的難點。此外,被動語態(tài)可用來實現(xiàn)特定的語篇、語用功能,如:增強表述的客觀性,模糊施事身份等。因此,被動語態(tài)使用不足也可能與學習者和本族語者在寫作風格和思維方式上的差異有關(guān)。

      (二)二語非限時寫作中的其他詞塊

      除21個目標詞塊之外,依據(jù)在不少于3個文本中至少出現(xiàn)5次這一標準,筆者從作文語料中提取出121個其他類型的高頻四詞組合。其中13個為本族語者口語詞塊[8]1002-1014(見表5),這顯示出二語學習者書面語的口語化傾向。與本族語者寫作相比,二語寫作有較高的讀者/作者顯現(xiàn)度,表現(xiàn)為人稱代詞I,we,you的過度使用[14]。13個二語寫作中高頻輸出的本族語者口語詞塊中,8個含有I或you,其中4個用于情態(tài)表達,另外4個分別用于認知表述、話題引導、時間信息標記和命題意義表達。

      另有108個高頻四詞組合在本族語者口筆語中均不常用,本文稱之為學習者詞塊,其結(jié)構(gòu)分布見表6。

      表5二語非限時寫作中高頻輸出的本族語者口語詞塊

      表6二語非限時寫作中學習者詞塊的結(jié)構(gòu)分布

      結(jié)構(gòu)類型子類型名詞類詞塊(26)1.名詞短語+of短語片段(15);2.名詞短語+其他后置修飾語片段(7);3.結(jié)構(gòu)完整的名詞短語(4)介詞類詞塊(18)1.介詞+嵌帶of短語片段(9);2.其他介詞短語片段(9)動詞/從句類詞塊(62)1.先行詞it+動詞/形容詞短語片段(3);2.被動動詞+介詞短語片段(2);3.系動詞be+名詞/形容詞短語片段(5);4.(動詞短語+)that-從句片段(2);5.(動詞/形容詞+)to-從句片段(10);6.狀語從句片段(8);7.人稱代詞/名詞短語+be(+……)片段(14);8.人稱代詞/名詞短語+實義動詞短語+(補語從句)片段(10);9.實義動詞短語片段(8)其他詞塊(2)———

      表6中的“結(jié)構(gòu)完整的名詞短語”“人稱代詞/名詞短語+實義動詞短語+(補語從句)片段”和“實義動詞短語片段”并非本族語者筆語詞塊的結(jié)構(gòu)類型(見表1)。其中第一類為學習者詞塊特有的結(jié)構(gòu)類型,后兩類則屬于本族語者口語詞塊的結(jié)構(gòu)類型[8]1001-1002。學習者詞塊中,動詞/從句類詞塊共計62個,加上高頻輸出的本族語者口筆語詞塊,學習者共產(chǎn)出81個動詞/從句類詞塊,占詞塊總數(shù)的57%。Biber等指出,本族語者筆語詞塊中僅有40%為動詞/從句類詞塊,口語中該比例為90%[8]995。此處的57%再次體現(xiàn)出二語寫作的口語化傾向。

      進一步分析動詞/從句類詞塊,筆者發(fā)現(xiàn)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含被動語態(tài)的詞塊僅有4個,而“(動詞/形容詞+)to-從句片段”“人稱代詞/名詞短語+實義動詞短語+(補語從句)片段”和“實義動詞短語片段”中包含主動語態(tài)的詞塊共計26個,再次顯示出學習者對被動語態(tài)的產(chǎn)出情況不理想。二是某些詞塊是學習者掌握的詞匯化句干或其片段,其中大部分出自“狀語從句片段”“(動詞短語+)that-從句片段”“(動詞/形容詞+)to-從句片段”和“人稱代詞/名詞短語+be(+……)片段”,如:as the saying goes,NP take-TENSE it for granted that __________,it be/become-TENSE AP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VP和what NP can do is to VP。

      學習者詞塊的功能分布見表7。

      表7 二語非限時寫作中學習者詞塊的功能分布

      大部分學習者詞塊用于實現(xiàn)Biber等描述的語篇、語用功能[10]。但有6個詞塊指稱實體概念,如:the national entrance examination和their parents or teachers;18個詞塊表達命題意義,如:I still remember the和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這兩類四詞組合高頻輸出可能是受寫作話題的影響。有研究指出,本族語者產(chǎn)出的詞塊往往與語篇內(nèi)容無多大關(guān)系,而學習者產(chǎn)出的詞塊則會與語篇內(nèi)容直接相關(guān)[16]。

      需要指出的是,108個學習者詞塊并不違背本族語者的語言直覺,亦可能在其筆語中出現(xiàn),只是相對低頻達不到詞塊提取頻點,或許本族語者會使用其他形式來實現(xiàn)這些四詞組合的意義和功能。但由于形式簡單、語義明晰、功能性強,這些四詞組合中有相當一部分可能會在二語輸入中高頻出現(xiàn),因此易被學習者注意、加工、習得,并實現(xiàn)高頻輸出。

      教學因素也應被考慮進去。很多語言教師要求學生記憶固定搭配、短語和句型,鼓勵學生將其運用于會話和寫作中。程式語的使用可減輕學習者工作記憶的即時運算負擔,有效提高語言表達的流利度。更重要的是,學習者可以避免句法運算,在超越當前實際語言水平的條件下基于“習語原則”[17]表達意義,并采用鏈接策略將程式語連成話語[18],提高產(chǎn)出的準確性和復雜性。其中尤以詞匯化句干的作用最為顯著,因此本研究的學習者詞塊中包含較多的詞匯化句干及其片段就不難理解了。

      此外,這108個四詞組合的成分詞有近94%為最高頻1 000詞,學習者很早就習得了這些單詞,很可能會在后續(xù)學習過程中通過組塊效應生成與之相關(guān)的詞塊。

      五、結(jié)語

      本研究使用語料庫語言學技術(shù)考察二語非限時寫作中的四詞詞塊使用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本族語者筆語詞塊在二語非限時寫作中低頻輸出或零輸出,影響輸出率的可能性因素包括頻率效應、詞頻等級、詞塊功能、學習者二語水平、母語影響及其在詞塊認知、寫作風格、思維方式上與本族語者的差異。除本族語者筆語詞塊外,學習者在非限時作文中還使用了本族語者口語詞塊,顯示出二語寫作在短語學層面上的口語化傾向。然而,學習者產(chǎn)出的大部分高頻四詞組合在本族語者口筆語中都不常見,但符合本族語者的語言直覺,其高頻輸出可能是輸入調(diào)整、教學因素和詞頻等級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

      研究表明,二語學習者的筆語詞塊產(chǎn)出與本族語者相比有較大差距,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詞塊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將語料庫技術(shù)引入課堂,為學生提供目標詞塊列表、本族語者語料和詞塊檢索軟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假設(shè)—實驗—結(jié)論”四步驟學習目標詞塊,并在口筆語表達中反復使用,最終實現(xiàn)對目標詞塊的充分習得和自動輸出。

      參考文獻:

      [1]Wray 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9.

      [2]馬廣惠.詞塊的界定、分類與識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1):1-4.

      [3]Cortes V.Lexical bundles in published and student disciplinary writing:Examples from history and biology[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4,23(3):397-423.

      [4]馬廣惠.英語專業(yè)學生二語限時寫作中的詞塊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1):54-60.

      [5]張霞.基于語料庫的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詞塊使用研究[J].外語界,2010(5):48-57.

      [6]徐昉.中國學習者英語學術(shù)詞塊的使用及發(fā)展特征研究[J].中國外語,2012(4):51-56.

      [7]王敏,劉丁.中國學習者英語學術(shù)論文手稿中立場標記詞塊使用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13(2):190-197, 220.

      [8]Biber D,Johansson S,Leech G,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London: Longman,1999.

      [9]Biber D,Barbieri F.Lexical bundles in university spoken and written register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7,26(3):263-286.

      [10]Biber D,Conrad S,Cortes V.If you look at…:Lexical bundles in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textbooks[J].Applied Linguistics,2004,25(3):371-405.

      [11]Levy S A.Lexical Bundles in Professional and Student Writing[D].Stockton:University of the Pacific,2003:36.

      [12]Ellis N C.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2,24(2):143-188.

      [13]Ellis N C.Constructions,chunking,and connectionism:The emergence of second language structure[M]//Doughty C,Long M H.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 Blackwell,2003:63-103.

      [14]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國大學生英語書面語中的口語化傾向:高水平英語學習者語料對比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4):268-274.

      [15]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23.

      [16]詹宏偉.語塊的認知加工與英語學習[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16.

      [17]Sinclair J.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110.

      [18]陳萬會.詞塊的心理現(xiàn)實性及其特征[J].外語學刊,2008(6):60-62.

      (責任編輯:李曉梅)

      A Study of Four-Word Lexical Bundles in L2 Untimed Writing

      DUAN Yilei1, MA Guanghui2, LIU Yan2

      (1.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9, China;2.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employs corpus linguistic techniques to investigate how four-word lexical bundles are used in L2 untimed writing. It shows that most of the native speakers’ written bundles either have a low output rate or do not occur at all in L2 writing. Learners do use a number of high-frequency four-word exemplars in their writing; however, some of them are native speakers’ oral bundles and the majority are relatively infrequent in native speakers’ discourse. Given that learners’ bundle use deviates considerably from native speakers’ use, EFL teach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bundle instruction in which corpus evidence can be utilized.

      Key words:lexical bundle; formulaic language; L2 writing; corpus linguistics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297(2015)06-0130-05

      作者簡介:端義鐳(1981-),男,江蘇南京人,金陵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馬廣惠(1957-),男,河南??h人,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劉艷(1982-),女,安徽阜陽人,南京師范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指導項目“江蘇省獨立學院學生英語水平動態(tài)調(diào)研以及配套教材建設(shè)——以四所學院為例”(2014SJD127)

      *收稿日期:2015-05-07

      猜你喜歡
      詞塊
      如何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運用詞塊理論
      例談詞塊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
      高中英語寫作中詞塊教學的策略研究
      基于語料庫的應用語言學詞塊及詞塊表的構(gòu)建研究
      詞塊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英語專業(yè)學生與本族語名人演講中詞塊使用特點探究
      高中英語詞塊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及應用策略分析
      詞塊中心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新課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08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詞塊教學
      詞塊理論與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研究
      梓潼县| 泰兴市| 毕节市| 海门市| 定边县| 吉林省| 武功县| 漳州市| 万宁市| 大田县| 台北市| 湘乡市| 城步| 山东省| 富裕县| 雅安市| 喀喇| 桓仁| 资溪县| 安化县| 乃东县| 南投市| 昌黎县| 勐海县| 日土县| 万源市| 福州市| 平顶山市| 洪雅县| 梁山县| 东台市| 伊春市| 台州市| 高要市| 元氏县| 开平市| 滁州市| 佛山市| 正定县| 青州市| 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