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紀明
【摘要】課堂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這種情境下,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地理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我的地理課堂是這樣運行的。
【關鍵詞】和諧課堂 思維能力 動手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9-0153-01
一、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
民主的課堂氛圍能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把自己當導演,學生當演員,學生在民主的課堂氣氛中,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我要求自己態(tài)度和藹,語言親切,面帶微笑,立場堅定,充滿自信,動作利索,讓學生高興,讓學生精神放松,課堂既民主又井然有序。學生在這種民主的氛圍下,學習積極性高,探討問題的情緒高、勁頭大。
每個人不可能通曉一切,我也不例外,但我不斷學習,不斷求知,不斷總結經(jīng)驗,不斷改進方法,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學中,我采取開放、平等、誠實的態(tài)度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共同思考問題,使課堂充滿民主的氛圍,這對于放松學生的心情,增強學生自信心,形成激勵思考,不怕露出自己的短處,不怕出錯的探討精神,大膽又求實的學習態(tài)度的形成,無疑是有好處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參與教學過程,我的導演才能擔任成功。
在教學過程中,我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不同的意見,甚至對教材提出不同看法,并給予正確的指導與配合,特別是對教材中的小細節(jié),存在諸多不盡如意之處,甚至有錯誤出現(xiàn)。所以在教學中通過師生共同探討與實踐,使之日趨完善。例如:課本在介紹《降水的變化與差異》內容的圖3.2、陸地上水體及其相互關系時,學生提出,大氣降水為什么都降到圖中的山上了?我首先表揚了提出疑問的同學,并且肯定了他的問法,說明了圖中片面之處。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不感到壓抑,沒有膽怯和依賴心理,充分表現(xiàn)學生的個性和靈氣,可以無拘無束地充分表現(xiàn)自己,不怕失敗,勇于置疑,勤于思考的習慣才能養(yǎng)成,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
在課堂教學中,我想法設法激勵學生、鼓舞學生、喚起學生的自信,給學生精神依托。我校的學生基礎差,缺乏自信,我常以觀注的目光看他們,抓住亮的,大加贊揚,經(jīng)常讓他們說:“嗨!嗨!我真棒!”、“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等等。針對不足之處,給以誠懇的暗示,而不是諷刺挖苦打擊他們。這樣做能觸動學生心靈,維護學生自尊,樹立學生自信。
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質疑解難,方能進步。我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時機設疑導學,使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設置問題啟發(fā)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探討,但問題設置是很考究的,一般情況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由現(xiàn)象到本質,層層深入,條理清晰,合乎邏輯,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讓學生的思維隨問題層層深入,作出科學的推理與判斷,最終解決問題,并且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例如:我們現(xiàn)在合辦個鋼鐵廠,建在哪里好呢?如果鞍鋼、寶鋼這兩大型鋼鐵工業(yè)基地讓我們經(jīng)驗,你能說出它們各自的優(yōu)勢嗎?兩區(qū)工業(yè)基地在哪一個建的晚?寶鋼為什么在資源缺乏的沿海地區(qū)發(fā)展成大型工業(yè)基地呢?從風向及水源考慮,寶鋼為什么布局在上海市的北部?寶鋼依托上海市,資源外運,你認為寶鋼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如何?這組問題層層深入,步步升高,切合學生的認知和規(guī)律,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鍛煉學生意志
初中地理新教材有明顯的生動性和實用性。學習地理的目的是為了實際應用。地理課實踐性很強,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感受生活,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探究,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實踐。既能提高實踐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能力得到提高,意志得到鍛煉,科學思維方法得以形成。例如:在講問題探究《綠色食品知多少》時,我讓學生作實地調查。每人調查100個行人。在此過程中學生克服困難,查找資料,學會與陌生人溝通等等。這次實踐,幫助學生鍛煉意志,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享受與他人成功交流的喜悅,學生知識上得到了提高,能力上受到了培養(yǎng),情感上受到了教育。
四、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地理課堂過程中,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動手演示,觀察現(xiàn)象,總結規(guī)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動手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講《地理自轉的地理意義》時,我是這樣操作的。晚自習課講本節(jié)內容,關上電燈,利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演示,讓學生分組操作,認真觀察,加深同學對“晝夜半球各占地球一半”的理解,加深對“晝夜交替現(xiàn)象”及“不同地方時”的理解。講解地球自轉方向時,讓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地球儀(有的是自制的),使每位同學都演示,來理解掌握“從北極上空看,逆時針旋轉,從南極上空看,順時針旋轉。通過演示試驗操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五、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讓學生探究學習,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有時讓學生提出問題,或對一個問題想出新的問法,或一個問題多種解法,一個答案,多種問法等等。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主動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問澳大利亞西北部是哪種氣候時,我讓學生提的問題中不出現(xiàn)澳大利亞,但題目中暗指本國。學生的問法多種多樣?!膀T在羊背上的國家受哪種氣候的影響(西北部)?”“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受哪種氣候的影響(西北部)?”“世界上唯一占有一個大陸的國家的西北部受哪種氣候的影響?”“印度洋板塊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的西北部受哪種氣候的影響?”等等。這樣的方法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勤于思考,主動參與的好習慣得以養(yǎng)成,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總之,我的教學方法在嘗試中進步,在嘗試中創(chuàng)新,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今后,我仍然要加強學習,不斷探索,總結經(jīng)驗,查找不足,以適應時代需求,盡力做一位優(yōu)秀的地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