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淑妍
摘 要:音樂的識譜視唱教學是音樂的基礎教學,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小學音樂老師來說,要重視學生的基礎教學,重點強調學生的基礎教學,以基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及審美能力。根據(jù)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獨到的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指正。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基礎教學;識譜視唱;音樂知識;樂感
音樂是一種藝術和美的體現(xiàn),能夠帶給人們愉快的享受。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不是要把學生都培養(yǎng)成著名的音樂家,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熱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通過音樂能夠引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而基礎知識的傳授不僅為學習者的音樂道路掃除障礙,更是學生學習和提高音樂能力的階梯。老師要從個人特點到音樂特點再到教學特點等多個角度完善小學音樂的基礎教學方法,讓音樂課堂更加有活力、有意義。
一、基礎教學能夠降低學習難度,以興趣培養(yǎng)為主
每個人對音樂的感悟程度都是不一樣的,而多數(shù)學生對音樂的掌握總是停留在跟唱和會唱的水平,而對于其中的音樂知識、基本技能卻不能真正地掌握。因此,只有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才能準確地分辨音準和節(jié)奏,才能讓學生真正地領悟音樂、愛上音樂。所以說,音樂基礎知識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程度,降低對音樂學習的畏懼感。音樂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音符的教學、樂譜的識別及視唱等。對于視唱的教學,老師可以多方面結合起來進行,在學習節(jié)奏的基礎上訓練視唱,讓學生逐漸累積音樂的基礎知識,搭建自己的音樂大廈。例如,針對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掌握不好的現(xiàn)象,我將教學設計成朗讀歌詞的教學模式,在歌曲空拍與延長音的部分用空格代替,畫一個空格為一拍,然后分小組朗讀,這樣學生在朗讀中就會可以注意空拍的部分,并且和小組成員朗讀不同步時就會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通過這樣的趣味練習,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的掌握能力,為視唱教學打下基礎,激發(fā)了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基礎教學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特點,實現(xiàn)分層次教學
基礎教學指音樂的識譜視唱教學,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接受能力加以區(qū)分,根據(jù)學生的識譜能力選擇曲目,因材施教,第一種是趣味性教學,為了提高學生識譜學習的興趣,我們可以先從學生喜歡和容易接受的童謠歌曲入手,利用童謠生動、活潑的特點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識譜學習的積極性;第二種是耳熟能詳?shù)慕虒W,學生對歌曲的熟悉程度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識譜的教學。只有會唱才能更喜歡唱,選用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來視唱,才能消除學生的陌生感,從而不再懼怕識譜視唱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識譜在音樂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教材難度先進行歌曲的教學,在學生熟悉歌曲之后再進行視唱的教學,增加學生的熟悉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音樂是和天賦掛鉤的,部分學生對音樂天生就很敏感,在識譜視唱教學中他們“一點就通”,有的學生甚至不用教師點撥就能獨自地完成識譜的過程;而對音樂的敏感程度較差的學生,教師就要付出足夠多的耐心,循序漸進地教學,才能讓學生掌握識譜視唱的技能。例如,在學習有關春天的歌曲,我們就可以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播放春季大自然的美景,用生動的畫面和快樂的節(jié)奏將學生帶入大自然的懷抱中,同時借助身體跟著節(jié)奏律動,烘托愉快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識譜學習的興趣。
三、基礎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打實音樂基礎
音樂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如果學習中只注重學習成品歌曲的話,那么音樂道路一定走得不長遠。學習成品的歌曲雖然能夠提高音樂的學習量,但是卻不能夠幫助學生啟發(fā)音樂思維,不能夠再做進一步的提升。而且學生對音樂感覺是需要從簡單到復雜逐漸積累起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積累過程,就如同建造一棟高樓大廈一樣,沒有堅實的基礎,隨時容易倒塌。然而,在音樂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并不能對教師口述的識譜知識深度了解,因此,教師可以直接用樂器演奏的形式進行滲透。我們可以用豎笛和打擊樂器進行操作,通過樂器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識譜技能,這樣不僅能夠讓樂感較差的人有一定的感覺,還能夠幫助那些音樂較好的學生打實音樂基礎,使他們的音樂技能進一步得到提高。
四、基礎教學能夠挖掘學生更大的音樂潛力,拓展他們的音樂空間
很多老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急于求成,更喜歡直接教給學生一些成品音樂,認為這樣他們學習得更快。但其實這樣反而不能夠挖掘學生自身的潛力,急于求成往往會帶來相反的效果。在音樂課堂中進行識譜視唱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創(chuàng)造他們自己的音樂世界。這和“授之以漁與授之以魚”的區(qū)別是一樣的,與其讓學生學習“音樂魚”,不如讓他們學習“漁音樂”,這樣能夠獲得更多的學習方法,收獲更多的知識。掌握了音樂的識譜視唱技能,才能讓音樂學習不停留在表面,從而讓學生深入音樂,感受音樂甚至是自己創(chuàng)作的音樂,進而擁有自己的音樂世界。
五、基礎教學符合小學教學精神,利于完成高年級的教學任務
學生在每個階段都有特定的學習任務,而且這些任務可以超額完成,但是不能夠跳級完成。沒有前面的積累就不可能有后面的學習,否則就會像“水中月、鏡中花”一樣,沒有實際意義且很容易崩塌。很多有樂感的學生在高一級的學習中,卻感覺到學習音樂較為吃力,因為他們沒有打好識譜視唱的基礎。幾首成品的歌曲似乎展現(xiàn)了他們好的嗓音,但是絕不能代表他們就會有較好的音樂成就。甚至很多喜愛音樂的人,都是在后來去彌補識譜的學習。
小學音樂是初中、高中甚至更高等教學的一個基礎教學,所以音樂基礎知識教學符合小學教學精神,也是其他教學階段的基礎。讓學生從識譜知識學起符合學習本質和音樂教學目標。
總之,音樂課堂中的識譜試唱教學是一個人性化、基礎化、個性化的教學任務。它是重要的,具有突破精神的;它是基礎的,具有創(chuàng)造底蘊的;它是多樣的,具有啟發(fā)思想的。小學老師一定要把握基礎的音樂教學,給學生搭建一個更加穩(wěn)定扎實的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靜.幼兒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選擇與引導[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04).
[2]常靜.注重音樂欣賞中幼兒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J].才智,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