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淵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運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如今已進入了課堂。本文就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這一情況,具體闡述了其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以及應用原則,希望可以為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多媒體技術 應用優(yōu)勢 應用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256-02
一、前言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是黑板粉筆式,使原本生動活潑的文章變得死氣沉沉,學生們更是覺得語文課堂了無生趣。科技的進步給語文教學帶來了希望,現在語文課堂大多使用多媒體技術,原先沉默的文字,如今變成更為直觀的視覺和聲覺。多媒體技術以圖、文、聲、像等多種形式直接向學生展示文章中所要表達的內容,并且有利于語文教學知識拓展的實施。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更多的是讓學生以感官參與教學活動,而不是只靠想象,直接的感官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教學內容。從而可以看出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既可以節(jié)省教學時間,還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優(yōu)勢
1.引導學生入景,培養(yǎng)學生興趣
俗話說:“一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語文教學中,這句話同樣適用。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需要培養(yǎng),一旦學生的語文興趣培養(yǎng)好了,那么學生就會自覺自主地學習,并且學習效果也會明顯。然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興趣是關鍵的問題,學生之所以對語文產生抵觸心理,是因為語文教學枯燥無味,在這一點上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就顯示出來了。多媒體技術可以完整地將文章所表述的情景和感情,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能夠很快地引導學生進入情景。
在對事物的描述上,更能體現出多媒體技術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文章中的事物,即使用最準確地詞語來描述,也沒法和視覺上的感知更直接,其學習效果更是沒法比較。
例如,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課時,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文中描繪的“蓊蓊郁郁”的樹,“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葉,“脈脈”的流水,“靜靜”的月光,“薄薄”的青霧……通過視覺可以更好的讓學生體會身臨其境的感覺,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拓展寫作空間,熏陶學生心靈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測試一個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項目,但很多學生在寫作方面沒有信心或是能力欠佳,根本原因是學生的語文情感薄弱,不善于觀察身邊的生活,從中得到啟示和情感,而是太過于注重書本上的知識。對于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將生活中一些美好的存在用課件表達出來,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美存在一個具體形象的認知,從而激發(fā)他們對于觀察生活的興趣以及培養(yǎng)這方面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寫作的問題。
很多教師認為學生興奮的表現是他們興趣的開始,也是他們發(fā)展的起點。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適當地引導學生,使學生的認知達到一個新的境界,這樣更容易實現教學目標,畢竟興奮的狀態(tài)不能夠長久地存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新奇的,并且全方位的感官體驗,遠遠比黑板粉筆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能讓學生接受。大量形象的信息以及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自然可以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教師只需將這種興奮引導為理性的興趣。
3.提高課堂效益,活躍課堂氣氛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效益一直是教師們不懈的追求。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可以實現這一追求。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現場粉筆書寫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多媒體技術只需要點擊一下鼠標就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內容投影到屏幕上。除此之外,生動形象的圖文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
例如,教學《曹操獻刀》這一課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等,很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所學知識經過一段時間,也會淡忘。而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三國演義——曹操獻刀》這一視頻片段,能夠極大的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收,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原則
1.適時適度的原則
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使用,不僅可以解決學生無法接受難以理解的課文的情況,還可以提高教學課堂效益,減輕教師書寫的負擔。但事物總是過及必反,也就是說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要適當。教學的意義是為了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如果只是給學生看課件,而沒有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那么學生是沒法體會到語言的絕妙之處的,所以在給學生播放課件之前,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再讓學生將自己的思想和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多媒體課件只是教學中的一部分,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明白這個道理。適當地使用多媒體課件會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過度的使用,也許會達到反效果。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為語文教學提供情境,以此來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培養(yǎng)其思維能力。
2.差異性原則
語文課文文體存在差異性,這就要求課件的制作也要不同。課件的制作模板和制作方法要根據文體而定,讓學生在課件的差異性之間體會到文體的差異性。當教學文體是散文或是詩歌之類的韻文,可在課件中添加適合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融人文章,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而如果教學文體是情感類的文章,可在課件中插入相關的圖片,讓學生更具體的看到文章所表述的情景,依靠直觀的圖片將文章情感傳達到學生的心里??偟膩碚f,就是借用不同的、適當的輔助方式,將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盡可能地直接表現出來,使學生感受真切。
四、結語
如今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輔助工具,它既可以改善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式的語文教學模式枯燥無味的情況,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興趣。同時教師也要注意使用多媒體技術的方法和時機,將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艷敏.高中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的幾點思考山.新課程,2011年07期
[2] 彭月娟.多媒體——讓語文課堂精彩紛呈. 陜西教育(教學版) ,2014年05期
[3] 王紅艷.巧用多媒體,讓閱讀教學生動起來.中小學電教(下),2012年第10期
[4] 任榮 .多媒體讓語文課堂精彩紛呈 .甘肅教育,2012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