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玲
摘 要: 構建快樂的音樂課堂,應遵循孩子身心生理發(fā)展特點,著眼孩子發(fā)展,利用有趣的音樂活動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境,并且開展探究性學習,從而真正構建孩子們喜歡的音樂課堂。
關鍵詞: 音樂教育 快樂課堂 素質教育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課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音樂課卻始終十分尷尬,類似于“100%的學生喜歡音樂,而80%的學生不喜歡音樂課”的詞句不時出現(xiàn)在各報紙雜志上,這一沉重的調查數(shù)據(jù)不能不令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感到震驚與汗顏。為什么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音樂而不喜歡音樂課呢?我想,不外乎這兩個因素:第一,音樂教材內(nèi)容遠離學生生活。音樂教材編寫一直遵循自上而下的編寫思維,即專家認為重要的內(nèi)容和學生應該學習的內(nèi)容,便編入教材,而到底學生喜歡什么、需要什么,考慮得太少。新課改之后,教材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但是離學生的期待還有相當距離。第二,音樂教學以教為主。在音樂課中,教師常常孤立地傳授知識技能,并且以專業(yè)的眼光和標準評判學生的音樂學習成績,使豐富而完整的音樂藝術變成被肢解的、機械而枯燥的技藝訓練,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便理所當然。
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象呢?筆者不揣淺陋,以下就如何構建孩子們喜歡的快樂音樂課堂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具有游戲傾向的音樂活動
小學低年級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xiàn)出來。要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必須根據(jù)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和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又動腦,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并受到美的熏陶。在課例《兩只老虎》中,我運用奧爾夫音樂記憶法讓學生通過游戲背唱整首歌曲的曲譜。在教學《音的名稱》這一課時,我將鍵盤上CDEFGAB比喻成七個小動物的家,讓學生扮演七個小動物聽辨音響,編創(chuàng)各種小動物的動作,找到自己的家。學生編創(chuàng)的小動物活潑可愛,靈氣十足,課堂氣氛非?;钴S。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音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因為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喜愛音樂,樂于學習音樂。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好勝、好強,渴望學習知識,但感知覺的無意性和情緒性很明顯,極易被感興趣的、新穎的內(nèi)容吸引,而通過游戲,正可以順應兒童這一心理特點,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游戲中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例如:在《兩只老虎》教學中,為了讓孩子們掌握輪唱的記譜方式,我設計了一個跳格子的游戲讓他們參與。
二、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教學法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境。在音樂課上根據(jù)音樂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通過觸“境”生“情”、隨“情”入“境”、以“情”激“情”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有一定的認識,感受到音樂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審美情趣。
采用“情境教學”,可以通過“感知——理解——深化——拓展——轉化”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
1.感知——創(chuàng)設畫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教師可通過聲光圖等各種教學手段,運用音樂特有的藝術魅力,感染學生進入特定的藝術氛圍,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學習音樂。
2.理解——深入情景,領會感情。由于音樂的抽象性,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可以自由展開想象的翅膀,隨著音樂旋律的變化起伏,腦海里的情景不斷變幻。如教學《?!窌r,我先要求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海的樣子,然后用語言描述出來,再出示掛圖,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音樂描繪的寧靜寬廣的意境中,感受歌曲對大海的贊美之情。
3.深化——再現(xiàn)情境,豐富想象,深化感情,表演體會情境。小學生好動,表現(xiàn)欲極強。音樂教師應創(chuàng)設扮演體會情境的機會,滿足他們的要求,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學習各種音樂知識,分享彼此的快樂。如教學《快樂的小熊貓》時,我通過PPT課件把小熊貓的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并把小熊貓音樂形象提出來讓學生哼唱,熟悉主題音樂,再要求學生一聽到小熊貓音樂形象就學小熊貓的動作,學生覺得非常有趣,全身心地投入音樂欣賞活動中。學生一旦真正進入音樂意境,就會用非常自然的歌唱贊美它,而這種自然的歌唱,比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提琴還要動人心弦。
4.拓展——小組共同合作,拓展歌詞內(nèi)容,創(chuàng)新表演形式。在創(chuàng)作中挖掘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豐富想象力。如在《森林里的故事》一課中,我設置了一個問題:“森林里除了可怕的獵人還有哪些動物也很可怕,經(jīng)常要欺侮那些弱小、善良的小動物呢?”引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獅子、老虎、豹子等一些兇殘動物的形象,把歌詞中的“林中獵人追來了”改成“林中老虎(獅子、豹子)追來了”,同時在表演中把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出來,使他們感受到快樂,而且領悟到善與惡、美與丑。
5.轉化——領悟情感基調,歸納總結經(jīng)驗,做到情與理的統(tǒng)一。在《兩只老虎》一課中,在學生小組表演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用《找朋友》這首歌進行創(chuàng)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引導大家嘗試、體驗,要求每一個人都發(fā)表個人的看法。讓學生把自己的切身體驗提高到學科理論認識的高度上,則學生大膽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不但提高了個人歸納總結能力,還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音樂情景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是提高音樂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音樂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的具體任務、內(nèi)容、學生的年齡特征及班級和學生的特點,恰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美的意境中陶冶情操。
三、在音樂課堂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旨在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變學生現(xiàn)有學習方式,使他們學會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探究性學習主要有以下幾種學習方式:
1.自主探究學習。指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獲得自主發(fā)展的音樂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式和趣味性音樂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從感性出發(f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能力,同時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允許學生質疑,鼓勵學生敢于探究、樂于探究、勇于探究,尊重學生對音樂的不同體驗與思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2.創(chuàng)作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包括兩類學習內(nèi)容:一是與音樂有關的發(fā)掘學生潛能的即興創(chuàng)造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這一類創(chuàng)造學習出現(xiàn)的頻率較多。如上《音的名稱》一課,我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CDEFGAB和1234567七個音樂符后,出示四種節(jié)奏,讓學生根據(jù)這四條節(jié)奏用這七個音符作曲,等四個小組做好后,將每一樂句的結尾音稍做改變,合成一首簡單的小樂曲。最后問孩子們作曲難不難時,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一點都不難,引得聽課的老師們哈哈大笑。二是運用音樂材料創(chuàng)造音樂。如上《音畫總動員》一課,在孩子們了解進行曲的風格特點后,我出示一段沒有音樂的《貓和老鼠》片段,先請孩子們創(chuàng)作幾條進行曲風格的節(jié)奏,隨畫面拍奏,在這個基礎上再請孩子們編創(chuàng)簡單的旋律為畫面配樂。孩子們積極地參與、大膽地表現(xiàn),效果挺好。
3.合作學習。合作精神是音樂教育的強音,合作能力更是新時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教師應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xié)調能力。
當然,并不是所有問題都適合探究性學習模式,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基礎選擇是否用探究學習方法,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探究。
四、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適時加進流行元素
流行音樂大多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曲調清新感人,易學、易記、易流傳,用淺顯的語言表達深刻的內(nèi)涵,引起人們思想感情的交融和共鳴。讓流行音樂進課堂,絕不是放棄教材內(nèi)容,也不是單純地遷就學生的愛好,把音樂課簡單地變成流行音樂的教唱和欣賞課,而是有選擇性地讓學生欣賞并學唱流行歌曲,不斷增加音樂教學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發(fā)掘流行音樂中的古典元素,豐富音樂課堂教學,不斷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上課前,教師選擇一些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在課間播放,學生在音樂聲中踩著音樂的節(jié)奏唱著流行歌曲走進教室。這樣可以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放松學生的心情,同時達到學習聆聽的目的。學生有了好的情緒,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為課堂上教材音樂做了情緒的鋪墊,一堂課也就輕松得多。
在古典音樂欣賞這方面,學生根本無法與歐洲國家的學生相比。外國學生從小就開始欣賞歌劇、交響樂等古典音樂,從小耳濡目染,深受感染,這在我國目前來說是無法達到的?,F(xiàn)代很多流行音樂其實都加進民族或古典的元素,有的是民歌,有的是民族樂器,還有的是古典音樂的主題改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適時加進學生感興趣的流行音樂,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接納和了解古典音樂。在日常音樂課上,我問學生:“你們的偶像是誰?”學生紛紛回答“周杰倫、王力宏”等。于是,接下來我便放了周杰倫的《發(fā)如雪》和《東風破》兩首歌。學生聽得如癡如醉。當我告訴他們這兩首曲子都是運用我國古典樂器中的二胡、笛子等樂器,是典型的R&B曲風與中國民族音樂結合的代表作時,都很驚訝,原來那些枯燥的樂器結合起來也會有這么好的效果。另外,我還找來王力宏、張信哲、金海心、陶喆等人的演唱會VCD,給學生看了王力宏、張信哲拉小提琴,金海心、陶喆彈鋼琴,以及周杰倫和李云迪共同演繹的《土耳其進行曲》,并告訴學生:這些優(yōu)秀的音樂人之所以能創(chuàng)作、演繹出讓大家喜歡的音樂,是因為他們都接受過古典音樂的熏陶,有著一定的音樂欣賞水平,如果你們當中某位同學喜歡流行音樂的演唱,希望以后能從事這方面工作,那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yǎng),從古典音樂中汲取更多養(yǎng)分。
綜上所述,利用恰當?shù)摹傲餍幸魳贰边M行教學,不僅可以補充現(xiàn)行教材的不足,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更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
總之,音樂教師應當有高度的責任感,遵循新課改理念,著眼人的發(fā)展,落實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的教學,讓樂音貫穿課堂,讓快樂彌漫課堂,構建孩子們喜歡的音樂課堂,用自己的愛心帶著孩子們在音樂世界里自由暢游。
參考文獻:
[1]秦克鑄.加強學校內(nèi)涵發(fā)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J].淄博師范專業(yè)學報,2006(12):27.
[2]李曉貳.我國高師音樂藝術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思考[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6(1):19.
[3]程占軍.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教師素質[J].中國陜西延安大學學報,2006(12):9.
[4]尹愛青.音樂審美教育的人學解讀與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