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摘 要: 課堂討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需要教師積極誘導。教師要盡力誘發(fā)學生求知欲,激發(fā)他們的討論興趣。教師要不斷提高指導技巧,把握討論主題和時機,促進課堂討論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分析小學語文課堂討論加強教師指導技巧的策略,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討論 指導技巧 教學策略
一、引言
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師生交流,還有生生交流。作為新課程改革積極提倡的一種學習方式,課堂討論有利于促進課堂信息多向互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使他們相互啟發(fā)、相互切磋,集思廣益,共同獲得進步?!墩Z文新課程標準》十分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事實證明,開展課堂討論活動,可使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得到鍛煉,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質疑精神和團結合作意識。當學生思維相互碰撞之后,往往會閃現出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智慧火花。所以,語文教師在每堂課教學過程中,應該為學生適當安排一些相互討論的機會。同時,教師還要適時指導,提高學生討論效率與質量,這才符合新課程改革基本精神。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如何組織討論、指導討論、總結討論呢?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課堂討論中教師指導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課堂討論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對促進小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大有裨益,教師確實在使用課堂討論法方面進行了有力探索和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目前,部分語文教師應用課堂討論法時走入了誤區(qū),這其中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直接影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1.課前對課堂討論準備不足。一堂合格的討論課應該活潑而不枯燥,能有效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要有明確的討論主題,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獲得知識。同時,課堂討論是教師與學生多向互動的過程,中間隱含著不確定因素。恰恰有些語文教師在課前對課堂討論準備不足,沒有明確討論時機和討論主題,沒有提前了解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安排一些超出學生能力水平的討論主題,讓學生感覺無從下手,一頭霧水,討論效果可想而知。
2.課堂討論目標不明確。有些小學語文教師使用課堂討論教學法,只是為了給課堂貼上“探究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標簽,以示自己實施新課改的決心。他們對課堂討論目標、質量視而不見。安排討論活動時,只管放任學生爭得耳紅脖子粗卻不加制止,認為這樣達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實則這樣的討論根本就是形同虛設、不堪一擊。
3.教師不重視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有些小學語文教師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仍舊沿襲“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認為現在的小學生不好管控,讓他們進行課堂討論只會嘰嘰喳喳、亂作一團,達不到應有效果,索性不安排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從頭講到尾,學生從頭聽到尾。由此,學生學習主體性就在無形中被扼殺了。
三、小學語文課堂討論加強教師指導技巧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課堂討論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民主、寬松的氛圍,讓學生敞開心扉討論。同時,教師要放下身份,成為學生的朋友,為學生學習提供適當建議。教師要成為課堂討論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是監(jiān)督者和獨裁者。教師不可為學生下決定,對學生提出出人意料的答案,教師不能直接否決,而要追問學生為什么這樣想,保護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樣才能使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培養(yǎng)能力。
2.設計合理的討論主題。毋庸置疑,教師預先精心設計與組織好課堂教學討論主題,是課堂討論成功的保證。定題是課堂討論保證質量的關鍵,擬定討論題應是教材重點、難點,是學生興趣的問題,應與現實聯系比較密切,允許學生存在不同觀點。在《會搖尾巴的狼》這篇課文中,教師可以設計“為什么狼說的話都是漂亮話?”這一問題,這個問題基本概括全文主旨,學生通過討論這個問題,可以全面認識狼狡猾的本性。如果教學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沒有圍繞教學重點,讓學生討論“狼是如何掉進陷阱中的?”“獵人最后有沒有被獵人殺死?”這樣的問題,顯然就沒有效度可言。
3.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討論活動中不可或缺。具體來說,教師可從下列方面著手引導:一是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如針對“為什么狼說的話都是漂亮話?”這一問題,首先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漂亮話”,就是“好聽的假話”,只有理解了“漂亮話”的內涵,學生才能針對主題進行討論。二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談談看法。例如,針對“為什么狼說的話都是漂亮話?”這一問題的討論,可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先具體分析狼第二次說的話,找出他的話與行動之間存在的矛盾。通過典型分析,學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對狼說的其他幾次話做出分析,展開討論。
4.引導學生質疑討論結果。學生得出討論結果后,并不意味著課堂討論已經結束了。教師還要指導學生質疑討論結果,培養(yǎng)他們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當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還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你能說說這次討論中最重要的一兩點是什么嗎?”“關于這次話題還有什么疑慮的嗎?”“誰對今天的討論結果有更好的理解?”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反思這次討論過程,爭取下次再接再厲。
四、結語
新課程改革提倡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相對于課堂講授來說,課堂討論課更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活躍學生思想和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教學實踐證明,課堂討論要富有實效,教師必須樹立“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指導思想,貫徹教學民主化原則,小學生正處于發(fā)展思維的關鍵階段,要保護他們的求知欲望,這才是組織課堂討論的“軟件”,是組織課堂討論的真諦所在。
參考文獻:
[1]張克中.課堂討論效益最大化策略探討[J].新課程學習(上),2012(5):49.
[2]溫雪梅.課堂討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0(15):55.
[3]施珍珍.讓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0(23):56.
[4]曾慶興.淺議把握語文課堂討論的三個層面[J].文教資料,2010(18):39-41.
[5]王麗娜.語文教學中運用課堂討論的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