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琳
摘 要: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應結合語境進行,讓學生在特定語境中理解詞匯意思,并且能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詞匯,真正做到一詞多解。在語境中學習英語詞匯,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及理解能力。
關鍵詞: 話語語境 情景語境 文化語境 英語詞匯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語音、詞匯、語法)之一,是語言的基本材料,離開詞匯就無法表達思想,沒有足夠的詞匯就不能有效地進行聽、說、讀、寫,就無法有效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科學地、系統(tǒng)地把詞匯教給學生,而且要把詞匯放在一定的語境里講授,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單詞的詞義、詞性、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等。由此可見,語境對于學生學習單詞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語境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語境指的是上下文,即詞、短語、語句或篇章的前后關系。廣義的語境指的是使用某個語言項目時的廣闊的社會背景。語境即語言環(huán)境,包括語言因素,也包括非語言因素,上下文、時間、空間、 情景、對象、話語前提等與語詞使用有關的都是語境因素。單個的詞如果離開了語境就會顯得呆板、生硬,沒有活力,并且語言只有在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中才能凸顯其語用功能。因此,詞匯教學不宜脫離語境,不能孤立地讓學生讀、背單詞。下面我結合自身做法談談狹義語境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一、在話語語境中學習詞匯
1.結合單詞教學詞匯
(1)早上morning , 中午noon , 晚上evening , 夜晚night ,我在課上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太陽與月亮非常形象地展示了從早上到夜晚的時間段,讓學生明白了晚上與夜晚的區(qū)分,知道了晚安要說Good night,晚上好要說Good evening。
(2)在講交通方式的短語時,我因勢利導通過by后接交通工具,教會學生坐公共汽車by bus, 坐輪船 by ship,坐飛機by plane,坐地鐵by subway,騎自行車by bike,坐火車by train ,坐出租車by taxi,讓學生加以拓展,了解這些短語在句中成分是作方式狀語,掌握步行短語on foot這一特例,以此教育學生更關注特殊短語。
2.結合詞組教學詞匯
(1)在講動詞短語時,我通過動作反應法讓學生說單詞,再由此拓展到詞組,讓學生知道短語是由若干個單詞組成的。例如:打掃clean, 打掃房間clean the room;玩play,踢足球play football;洗wash, 洗衣服wash the clothes:看watch,看電視watch TV。我讓學生邊做邊說,以此強化記憶效果。我還自編歌謠:clean, clean, clean the room. play, play, play football. wash, wash, wash the clothes. watch, watch, watch TV.
通過有韻律的歌謠,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此舉可使學生提高對詞匯的喜愛程度,讓學生更容易記憶詞匯,從而降低教師教學詞匯的難度,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2)介詞in,on,at都有“在”的意思,也都可以與時間、地點搭配,但它們分工不同:在早上in the morning,在中國in China,在周一on Monday,在課桌上on the desk,在晚上at night,在汽車站at the bus stop。我告訴學生這些都是固定搭配,這些短語只能作狀語,通常放在句子的最后。通過固定搭配,我讓學生知道了沒有捷徑可走,只能一一背下來,才能熟練運用。
3.結合句子教學詞匯
(1)English一詞學生早已明白,就是英語的意思。課上我出示了兩個句子:We like English.(我們喜歡英語。)
We are English.(我們是英國人。)
通過兩個句子的辨別,使學生加深對English一詞的理解。
(2)water一詞有兩種詞性,為了讓學生加以區(qū)分,我出示了兩個句子:I am thirsty. 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
The flowers are dry. I must water them every day.
通過句法分析,學生很快知道第一句中的為名詞,第二句中的為動詞。我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開動腦筋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詞也具備這樣的特征。學生想到了drink,walk,talk,watch,color,point等。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練習說話,既知道了單詞的詞性,又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力,讓學生舉一反三,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
4.結合語篇教學詞匯
(1)He drove to the bank yesterday.單看這句話,學生不明白他到底是去了銀行還是河岸,這里容易產生歧義。接下來我又出示了一段話:John had no money yesterday. He drove to the bank . He wanted to take out some money. 通過上、下文的聯(lián)系,學生很容易明白了他是要去銀行,而不是去河岸??梢?,通過上、下語境學習詞匯是一條方便、快捷的途徑。
(2)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的單詞,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教會學生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判斷、分析、猜測詞匯。He likes reading books. One day he wanted to buy a new book. He went into the bookshop. There were some English books、Chinese books and story books in it. “bookshop”這個單詞學生沒學過,但根據(jù)文中多次提到的各種各樣的書,可以猜出他去了書店。根據(jù)語境,猜測詞匯,可以防止學生過度依賴英語詞典,讓學生能夠安下心來閱讀篇章,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jù)語境提供的各種線索大膽猜測詞匯,可以進一步挖掘學生潛能,使他們形成較強的語言思維、判斷和推理能力。
二、在情景語境中學習詞匯
1.游戲語境講解詞匯
我在講動物單詞時,通過猜謎游戲引出動物的單詞。
I am fat. I have two big eyes. I live in Sichuan. Who am I? 學生根據(jù)動物的特征,很快就能說出熊貓,接下來領學生做動作,一邊教師示范,一邊說Act like a panda,給學生一個表演動物的語境,讓他們有的放矢,敢于開口講英語。
2.圖畫語境講解詞匯
在講“My body”時,我讓學生給小丑畫身體器官,練習詞匯。 我讀英語eyes,學生畫兩只眼睛,我讀ear,學生畫耳朵。通過操練,讓學生掌握名詞單、復數(shù)的變化形式。而且我讓學生給小丑各個身體器官涂顏色,此環(huán)節(jié)既復習了有關身體部位的單詞,又鞏固了各種顏色的單詞,全方位、大視野地鞏固操練,讓學生達到熟練掌握詞匯的目的。
3.對話語境講解詞匯
過生日的場景,學生最喜歡。課上,我手拿大蛋糕,問學生: Whose birthday is it today? 同學站起后,我問過生日的同學:“How old are you?” 引導學生說出:“I am 10.”我插上10支蠟燭,立即說:“Happy birthday!”請全班同學與我一起唱“Happy birthday! ”(生日歌),接下來我把過生日的同學叫到前面,我跟他說:“Let’s eat the birthday cake. OK?”讓學生明白要吃生日蛋糕了。我和他一起切蛋糕,分給學生,頓時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個個精神抖擻。通過此語境的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真正參與交際活動,置身于語言的真實情境中,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體驗學習的成功。
三、在文化語境中學習詞匯
1.了解西方的文化語境
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風土人情及人際交往。在教學中,我告訴學生不能問這樣的句子:Have you had dinner? How much is your salary? Have you got married? 吃飯與否、工資收入和婚姻狀況在西方人眼中被認為是個人隱私,交談中不宜輕易涉及,尤其是關系一般的或陌生人之間,更不能提及。
2.了解中、西方節(jié)日的不同
中國的中元節(jié)(Ghost Festival)與西方的萬圣節(jié)(Halloween)同樣是哀祭逝去的親人,其區(qū)別在于,中國人習慣上墳祭拜,而西方的孩子們則提著南瓜燈到鄰居家里大喊給我好吃的,還是任我做惡作???快給我拿些好吃的。(Trick or treat, trick or treat, give me something good to eat.)
外國人習慣過每年12月25日的圣誕節(jié)(Christmas Day),而中國人則過陰歷春節(jié)(Spring Festival)。圣誕節(jié)外國人準備圣誕樹,吃火雞;而中國人則掛燈籠、貼春聯(lián)、放鞭炮。通過中、西方節(jié)日的對比,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更好地與外國朋友進行交往。
3.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元宵節(jié)(Lantern Festival),我給學生講解猜燈謎(guess lantern riddles)、賞花燈(watch festive lanterns)、吃湯圓(eat tang yuan);結合端午節(jié)(Dragon Boat Festival),我講解賽龍舟(dragon boat race)、吃粽子(eat Zongzi); 中秋節(jié)(Mid——Autumn Festival),我與學生一起吃月餅(eat mooncakes)。通過這一系列教學活動,學生開闊了眼界,積累了更多詞匯,留意身邊的英語,使學生更關注生活中的英語詞匯。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點滴做法,我們必須看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認識語境、運用語境、創(chuàng)造語境,才能讓語境更有效地服務于英語教學,從而進一步強化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趙春秀.創(chuàng)設英語語境幫助學好英語[J].中外教學研究,2009(2).
[3]蔡金秋.注重英語語境的學習[J].現(xiàn)代教育教研,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