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寧
摘 要: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嚴謹、注重創(chuàng)新的課程。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該構建融互動性、協(xié)作性、實踐性于一體的教學情境,應該充分地放權,充分地讓師生互動、合作和探究,充分地由扶到放,引領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海洋中,捕捉到更多,享受到更多,收獲到更多。
關鍵詞:互動;放權;合作探究;由扶到放
常常激動于這樣的信息技術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和探究的氛圍漸漸濃厚,課堂的氣溫漸漸炙熱,教學的走向趨于多元、厚重、搖曳生姿……的確,信息技術課堂應該構建融互動性、實踐性、情境性于一體的教學時空,讓互動的涓涓細流浸潤在教育的每一個細微處,引領學生在信息技術的海洋中漸行漸深。
一、一種讓師生互動的理念:教師的放權不可或缺
“我對你有信心,你不需要我的幫助?!钡拇_,如果教師總是對學生進行理論上的單項灌注,總是舍不得放權,那么,學生的靈性、興趣和童心必將日漸枯萎。所謂“師生互動”,意味著更多的權利必須讓位于學生。就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而言,諸如文本的打開、創(chuàng)建和保存,工具欄、格式工具欄的使用,文件路徑的選擇、尋找等,都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尋找并完成,如此才能盡快點燃他們的興趣之火,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Word的教學中,無論是制作何種文稿,都要求學生自主選擇頁面大小,自主選擇文字大小、段落、行距、頁邊距等,讓學生學得更自主、更開放、更個性;教師應說得更少、更概括、更精到。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要放任自流,任由學生天花亂墜。因為在這樣的自主操作中,一定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比如,字體太小、色彩太濃、圖片和文字重疊……此時教師要隨時捕捉學生的“蹙眉、驚喜、深思、驚詫和癡迷”,隨時掌握課堂發(fā)展的脈絡,走向生成性資源,稍加點撥,然后舉一反三,讓學生自主摸索。當學生能夠在工具欄中找到“格式”“插入”“視圖”“替換”“首行縮進”等工具進行操作,那么學生必將“心有靈犀一點通”,同時,這樣的知識也必將長久地貯存在學生的記憶庫中。
好的信息技術課堂,就是要讓師生互動,或者讓學生的“動”多于教師的“動”,而這取決于教師的“舍得”——舍得放下操作權、表現(xiàn)欲和掌控權。如此,信息技術課堂必將走向婀娜多姿,必將生機盎然,必將是“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二、一種讓師生互動的方式:合作探究不可或缺
有時,在信息技術的操作和學習中,需要多個任務或多個步驟。此時,提倡合作探究不僅必要,而且重要。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合作不僅僅是師生合作,也包括師與生、生與生、生與成人、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和“通電”。有時到達“目的地”的路徑并非一條,在合作中,師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更多樂趣,更多個“樂園”。
例如,在制作“海報”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jù)班里學生人數(shù)的多少分為若干個小組,根據(jù)內容進行分工。A組確定“主題和欄目”;B組負責“頁面設置”;C組規(guī)劃“配圖”;D組負責“文字內容篩選”……這其中的銜接、過渡、糅合等方面需要學生的配合,需要師生的合作。師與生、生與生進行多重對話、交流和溝通,進行大面積的交流,充分把自己融入集體的智慧之中,如此,學生才能學得快,學得實,學得有情有義。
對于成長中的孩子而言,在合作或協(xié)同中,能夠在分歧中去粗存精,又在合作中彼此提高,是對自己或自己小組的肯定,也是防止自大、自滿的有效措施。對此,教師應該多多鼓勵,多多“推波助瀾”,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有意料之外的驚喜、有撥開烏云般的醍醐灌頂、有沉甸甸的多重收獲。
三、一種讓師生互動的選擇:由扶到放不可或缺
無論什么時候,教師都不應該全盤講授,一味地包辦包攬,信息技術教學亦然,正所謂:學生最不缺的是“拐杖”,最不能閉合的是“由扶到放”。
比如,在電腦繪畫的教學中,畫圓、畫矩形、畫圓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樣的。那么,這種情況下,教師還需要全面講解圓、矩形、圓角矩形的畫法嗎?事實上,教師只需示范“圓”的畫法就足夠了。事實證明,大部分學生能夠用知識遷移的方式掌握其他兩種圖形的畫法,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又如,在教學“幻燈片修飾”的內容時,可以先展示一個已經修飾好的幻燈片,并讓學生與上一節(jié)課制作的幻燈片相比較,從而提出任務一:給新的幻燈片添加背景,修改字體、字號、顏色。學生因為已經學過文字處理軟件,很輕松地就完成了任務,于是再展示一個新的幻燈片進行比較,并提出任務二:給幻燈片添加圖片、動畫、音樂等內容。無論什么活動,都應該是在教師“由扶到放”的前提下,讓學生自主操作、自我探索和自我糾正。
“優(yōu)秀教師在課堂和學校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積極的氣氛?!比绾蝿?chuàng)造出積極的氣氛,關鍵在于教師,在于師生的互動,在于學生的多“動”,在于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的落實。新的課程視角下,教師應該盡一切努力,以生為本,大面積解放學生的手、口、腦,全面提高學生的上機能力,創(chuàng)設靈動、堅實、生機盎然的信息技術課堂。
參考文獻:
[美]托德·維特克爾.優(yōu)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十四件事[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