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寧
(貴州師范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貴州 貴陽550001)
?
華茲華斯詩歌之銜接與連貫
邵寧
(貴州師范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貴州貴陽550001)
摘要:文章從功能語法的角度,對英國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的詩歌在語法手段方面進行分析,從而揭示英文詩歌如何利用銜接手段達到語篇連貫,以及各種銜接手段對詩歌主題的表現(xiàn)作用,以期為學習英文詩歌提供新的視角。
關(guān)鍵詞:英文詩歌;銜接;連貫;語篇分析
對語篇領(lǐng)域的分析,銜接與連貫一直是當代語言學家研究的重點。近幾十年來,語言學家們對銜接與連貫的研究一直較為火熱,他們在不同側(cè)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關(guān)于銜接與連貫的文章已經(jīng)屢見不鮮,幾乎涉及到了各種文體中,如小說、散文、新聞、會話等。詩歌領(lǐng)域的銜接連貫也有許多專家進行分析,但大多都是從格律、音韻、邏輯、詩歌語境、意象和詞匯等手段上進行分析,而從語法上重點分析詩歌的銜接與連貫,探析詩歌的銜接連貫在表達意義上和表現(xiàn)主題上的著作卻較為少見。因此筆者就功能語法角度下從語法銜接手段對詩歌進行分析,以求對詩歌篇章結(jié)構(gòu)和語義分析提供參考。
一、連接
胡壯麟認為連接是將任何兩個語篇成分連接成一個連貫復雜的語義單位。常見的連接成分有三種,一是位于小句內(nèi)的介詞,二是小句間的連詞,三是小句復合體等[1]。接連詞可以使詩歌整個語篇結(jié)構(gòu)和語義更加連接成為一體,進而使詩歌達到連貫的效果,同時也讓詩歌的整體韻律感更強。文章摘取華茲華斯的“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的前兩節(jié)進行分析:1.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2.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詩中的接連副詞when, along 和小句內(nèi)介詞beside, beneath以及連詞and,as幾個連接詞的運用將上下句句義之間進行了緊密的連接,換句話說,在表達了前句句義之后,從正面增加新的描述,這幾個鏈接成分使句子緊湊而且工整,使詩歌節(jié)奏勻稱并押韻,從而達到詩中各個詩節(jié)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使整首詩連貫成為一體,讓整首詩在音律節(jié)奏上更加朗朗上口,進一步表現(xiàn)了這首詩歌內(nèi)容的美麗畫面和脫離世俗的詩人對大自然的向往、追求,更能讓人感受到眼前空明潔凈的世界。因為詩歌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2]。
二、照應
照應分為內(nèi)照應和外照應。照應是說話者用于表明某一成分是否在前文出現(xiàn)過并得以重復,或者是說還尚未在語篇中出現(xiàn)的語法資源。就英文詩歌而言,最為常見的是內(nèi)照應,尤其是內(nèi)照應中的回指,而回指中的銜接照應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回指中的銜接照應是第三人稱代詞he, she, it;第二種回指中的銜接照應是指示詞,如this,that,these,those,here,there,now和then;第三種回指中的銜接照應是對比關(guān)系,如比較級中的more和具有對比意義的其他詞,如another, different, the same, similarly.[2]關(guān)于第一種,摘取華茲華斯的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中的部分詩節(jié)進行分析。指示代詞“that ”一詞就指代that之前描述cloud的情況。這對于形式特殊的詩歌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不至于使該詩句過長,而且使詩歌很自然地銜接起來,增強了詩歌長短句之間的協(xié)調(diào)性。
外照應的使用可能是最原始的一種,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有第一或第二人稱代詞(I, me, you),因為“I”指的是現(xiàn)實世界中的人物而不是上篇文章出現(xiàn)過的人物,而第三人稱代詞既可以指現(xiàn)實中的人物,也可以指對話或上文出現(xiàn)的人物[3]。如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第二節(jié)中的“they”照應了詩人眼前現(xiàn)實世界盛開的水仙花及其對擬人化的水仙花狀態(tài)展現(xiàn)?!癟hey”是話語主題,是指代前文句子中共同的主題,該主題從一個句子連續(xù)下來成為話語中的突出部分。詩人受到這樣的旅伴影響而歡欣鼓舞、歡呼跳躍。體現(xiàn)了“they”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即在詩人的心中水仙花代表了自然的精華,同時也是自然心靈的美妙表現(xiàn)。“They”的出現(xiàn)巧妙地銜接了“they” 前后的水仙花之美麗姿態(tài)。詩歌標題目中的“I ”直接定位外部人物詩人自己,而不是其他人,而且以第一人稱角度寫詩,也更能表現(xiàn)詩人的思想意圖和整首詩的主旨。
第三人稱代詞既可以指現(xiàn)實中的人物,也可以指對話或上文出現(xiàn)的人物。A Slumber Did My Spirit Seal A slumber did my spirit seal; / I had no human fears/ She seemed a thing that could not feel/The touch of earthly years. / No motion has she now, no force; / She neither hears nor sees; / Rolled round in earth’s diurnal course / With rocks, and stones, and trees. 就本首詩而言,雖然只有短短八句,詩人卻很好地表達了自己和他人的感情。整首詩中出現(xiàn)了三次關(guān)于我的代詞(my,I),就本詩而言也就是詩人自己,這樣從詩的題目中就可以看出詩歌主題和主人公,而第三人稱代詞“she”重復出現(xiàn)了三次,這就無形中體現(xiàn)了詩歌的主題內(nèi)容是關(guān)于詩人和她的事,從認知學角度分析,話題主題是一個心理實體,其信息狀態(tài)是突出的,正是由于這種突出,主角的中心地位便在讀者心中確立,并且使用代詞“she”保持這種始終突出的位置。根據(jù)Langacker的觀點,突顯性影響語篇主題的選擇?!皊he” 是突顯成分,也就是信息主題,再加上詩中其它詞匯透漏出的信息以及本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知識,不難看出本詩是詩人對逝去的愛人的追憶情緒?!皊he”的第一次出現(xiàn)是外指詩人已逝的妻子,后兩次則是指上文出現(xiàn)過的“she”及其有關(guān)的狀況。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感一體,其中一方面是指情感主題的一方把他人的自我融入到自己的自我之中,從而使對方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情感之中[4]9,就本首而言,不難看出“she”在詩人心目中的地位的重要性。
指示詞所代替的是人物及概念,經(jīng)常使用的有this, that ,these, those, here, there, now, then和it。指示代詞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復,使上下詩行得體地連貫起來,使整首詩韻律工整。如I wondered as a cloud 中的第一小節(jié)的第二行,指示代詞“that ”指代that之前出現(xiàn)過的cloud的所指情況,這對于形式有特殊要求的詩歌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不至于使詩句過長,而且使詩歌很自然地銜接在一起,增強了詩歌長短句的協(xié)調(diào)性。因為指示詞的消解與語篇距離有關(guān),在語篇中指示詞前面出現(xiàn)多個先行語,而語境又沒有足夠的信息來指定指示詞的指示對象,在這種情況下,指示詞一般指代最近的實體?!皌hat”的指代,既避免了重復,又再次讓人想到詩中出現(xiàn)的美景,同時使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的構(gòu)造更工整和諧。從另一方面看,這首詩所描述的畫面也體現(xiàn)了詩人眼中的愛是“只需用感官不帶任何思想去感覺自然”的純粹自然美。在整首詩中還運用了there,then, these,this等指示詞來指代山雀活躍時跳動的各種情況。這也體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真摯的愛,同時也體現(xiàn)了詩人喜歡用感官,并且不帶任何思想去感受自然的心態(tài)。
三、省略
省略是語篇中對句子某些結(jié)構(gòu)成分的省略。從傳統(tǒng)語法上講,這些語法成分是必不可少的,但作者認為在某些語境中或上文出現(xiàn)過,作者認為就不必再次出現(xiàn)。這是一種避免重復的很好手段,同時也能很好地銜接上下文。眾所周知,對于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而言,該句可以看作是對主謂賓的省略,省略的出現(xiàn)是以預設了被省略成分的存在為前提,詩人在省略掉該成分時必須以此成分在上下文的存在為前提,否則這種省略是毫無意義的,只能讓讀者迷惑不解。正是由于省略結(jié)構(gòu)和省略成分之間的這種預設關(guān)系使得句子前后銜接連貫的,同時這也是由詩歌的獨特特點決定的。詩歌一般短小,信息容量大,意義的傳達都需要用詞句表達出來,同時詩歌又要求韻律和篇章的工整對仗,省略后,red red rose 形成重復,達到了押韻強調(diào)的效果,所以從此角度看,筆者認為省略可以作為達到連貫的一種手段。
結(jié)語
文章從銜接關(guān)系的語法手段,即鏈接,照應和省略,對詩歌進行探討分析,認為一首詩歌中往往包含多種銜接連貫手段,形式多種多樣。由于詩歌高度凝練,節(jié)奏韻律極強,內(nèi)容上更是豐富多彩,詩人更是借助各種手段進行人物創(chuàng)造,抒發(fā)感情,表達思想,反應當時的社會生活,所以詩歌在體裁,形式及詞匯的選擇上都有著其獨特的特點。這就要求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在詞匯,上下句的聯(lián)系和照應上做到與主題相統(tǒng)一。詩歌在各種銜接手段下,結(jié)合內(nèi)容來表達詩人在其特定時期的內(nèi)心情感和思想。
參考文獻:
[1]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16.
[2]劉守蘭·英美名詩解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182-183.
[3]Halliday ,M.A.K and Matthiessen·C.M.I.M.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Hodder Arnold,2004:198.
[4]趙光旭·華茲華斯詩學研究[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0: 59.
(責任編輯:顏建華)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of Wordworth’s Poems
Shao Ning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550001,Guizhou,China)
Abstract: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does a deeper research on the three poems of Wordsworth by using the grammatical methods so as to get to the point of coherence and the function of showing the theme of the poem. Using this way, we can get a new way to analyze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poem for the people who study English poems.
Key words:English poem;connection;coherence;discourse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I56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507(2015)01-0012-02
作者簡介:邵寧(1988.04~),男,河南泌陽人,貴州師范大學大學外語部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
收稿日期:201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