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
【摘要】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上產生了一些誤區(qū),導致了在實際教學中出現(xiàn)了與新課改不相適應的教學現(xiàn)象,如泛語文、非語文,甚至低效化、形式化等,使得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顯現(xiàn)。但隨著大家對新課改的不斷理解和領會,普遍認識到對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斷探究才是教改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初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不僅要能夠具有獨立閱讀理解的能力,還應該能夠形成良好的語感,并注重積累,而且要多種閱讀方法靈活運用。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特別是現(xiàn)代文的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主要渠道,與課堂教學的效果環(huán)環(huán)相扣。因此,加強現(xiàn)代文閱讀有效性的探究勢在必行。
一、不斷優(yōu)化教學目標,增強實效
語文課堂上現(xiàn)代文的教學應該教學目標明確,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堂上重點不是怎么提問題,關鍵是確定明確實在,簡明扼要,易于把握和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不要太籠統(tǒng)虛化,更不要過于復雜。這樣教師在教學時就會很容易確定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有效教學。在教學目標制定時,應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而確定,不可以主觀臆斷,使得目標難以達成,學生更會輕重不分。教學時要能夠依據(jù)課文的具體要求把握重點教學內容,把非語文、泛語文的內容,甚至不是重點要講述的語文內容踢出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的教學不再拖泥帶水,從而變得重點突出,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以教學《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為例,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就可以把體會語言的準確精練、鏗鏘有力作為教學目標,把重點放在語言的揣摩上,學生也能夠從朗讀語感上獲得鏗鏘有力的感受,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當然,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應關注學生的思維變化,給教學目標預留一個空間,及時調整教學目標。
二、突出教材語文價值,還原本真
語文教學的范圍很廣,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讓學生獲得多種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但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突出教材的語文價值,教學過程中還是應該重點對學生的語言感受、表達以及思維能力進行重點訓練。對于文本中隱含的具有其他教育價值的相關內容,不應該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要還原本真,不要把語文課上成科學社會課或者品德教育課。比如對于課文中涉及的具有科學普及價值、社會生活價值、品德教育價值等方面的內容,就應該一帶而過,可以利用課后的時間進行討論,還原真正的語文課堂真面目。教材上有很多這樣的篇目,稍不注意就容易把教學的重點偏移,完不成教學目標,學生也就把握不住教學的重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比如《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內容涉及環(huán)境保護,但教學時教師要適時調控好學生的思維,控制在語言的感受以及表達能力方面。再如《奇妙的克隆》可以在導入時簡潔地以克隆的發(fā)展史引入課題,切不可長篇累牘的敘述,偏離教學目標,要最大限度地突出和優(yōu)化語文性特征。
三、增強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思想
前面講述語文課堂要突出語文教材的語文價值,還原本真,但并不是說語文課堂只是學習語文基礎知識那么簡單。因此,課堂教學中還應該增強學生傳統(tǒng)文化意識,讓學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熏陶,影響并構建屬于自己的文化觀,培養(yǎng)學生深度的思維。這樣的文本在教材中并不少見,可以在教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受到各種文化知識的影響,是讓學生接受祖國文化精神,吸取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重要平臺。初中學生在學習現(xiàn)代文的閱讀中,技巧不是第一要素,如果能夠受到各種文化精神的影響,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表達,能夠把握文章的文化主旨,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及思想意識必定會獲得提升,既學到了語文基礎知識,又受到了文化精神的熏陶,既高分又高能,實現(xiàn)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例如:在教學《端午日》一文時,語文知識的教學是必需的,但文中關于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也應該被作為教學的重點,不容忽視??梢栽陂喿x中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對祖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所了解,擴大知識面。
四、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開拓創(chuàng)新
隨著教學觀念的不斷進步,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在逐步地發(fā)生著改變。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老師總是千方百計地想把學生的學習愿望引入自己教學設計的框框內,學生的學習活動都是依著老師的思路而展開,無思考余地,擴散思維更是無從談起。結果是盡管教師苦口婆心,唇干舌燥,學生還是沒有多大的收獲。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師往往在閱讀教學中考慮自己如何“教”,沒有考慮學生如何“學”,用教師的思維替代學生的思維?,F(xiàn)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維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已經從如何教的思維向如何學的概念進行更多的轉變,注意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以作品為載體和學生進行平等交流與對話,實現(xiàn)心靈之間的交流。課堂的主線是學生的閱讀和聯(lián)想,質疑和討論,收獲和感悟,而另一條次要的線索只是教師的引導交流和歸納。這種教學過程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閱讀心理,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情感體驗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把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討引向深入。
總之,提高初中現(xiàn)代文閱讀的教學有效性,必須要有明晰的教學目標,在體現(xiàn)語文教材價值,還原語文本真的前提下,還應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更應走在教改的前沿,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方面不斷探討。
參考文獻
[1]董麗娟.初中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手段分析[J].快樂閱讀,2013(12).
[2]朱寶存.淺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2011(11).
[3]唐衛(wèi)珠.提高學生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的探索[J].現(xiàn)代閱讀,2011(1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