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科研反腐與創(chuàng)新產出效率:來自中國高等學校的經驗證據(jù)

      2016-01-07 01:59:59董新興,劉坤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高等學校

      科研反腐與創(chuàng)新產出效率——來自中國高等學校的經驗證據(jù)

      董新興,劉坤

      (濟南大學 金融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02)

      摘要:科研腐敗問題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文章在一個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下,使用2001-2011年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從經驗層面考察了科研反腐力度對創(chuàng)新產出效率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1)事后懲戒力度(即科研反腐力度)對科研產出效率(即創(chuàng)新產出效率)的影響是非線性的,二者之間呈現(xiàn)倒U形關系。在早期發(fā)展階段,隨著收入水平的提升,事后懲戒力度的下降有利于提升科研產出效率;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事后懲戒力度的增加有利于提升科研產出效率。(2)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產出效率還有間接的影響,降低事后懲戒力度有利于提高科研經費配置對科研產出效率的貢獻。本研究為理解科研經費資金的使用效率提供了有益的視角和初步的經驗證據(jù)。

      關鍵詞:事后懲戒力度;配置效率;科研全要素生產率;高等學校

      中圖分類號:F062.6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4-10-11

      作者簡介:董新興(1965-),男,山東沂南人,濟南大學金融研究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劉坤(1979-),男,山東昌樂人,濟南大學金融研究院講師,經濟學博士。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政府投入科研領域的經費規(guī)模越來越大。2012年,中國科研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1.98%,首次超過了歐盟28國的同期占比(1.96%)①人民網:《中國創(chuàng)新研發(fā)資金投入占GDP比首超歐洲》,2014-01-11。。占比同時,輿論媒體對少數(shù)高??蒲腥藛T違規(guī)使用政府科研資金的報導②我們將科研領域違規(guī)使用科研經費的行為(或者說科研腐敗)定義為,將來自政府資助的、本應用于科研用途的經費挪作私人用途的行為。,也激發(fā)了全社會對政府科研資金使用(配置)效率的關注。一般認為,強化科研經費使用過程中的監(jiān)督,加大對違規(guī)使用經費行為的事后懲戒力度,有利于減少政府科研資金的浪費,進而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然而,已有的研究表明,反腐敗對產出效率的影響是復雜的。溫和的反腐通常會引致較多的腐敗行為,一方面它可能會因為緩解了體制機制弊端造成的激勵扭曲而提升產出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因為對公共資源的侵蝕導致產出效率損失;嚴厲的反腐雖然可以減少腐敗行為,但其影響同樣是兩面的,既有可能因為既有的、僵化的體制機制使得公共部門效率低下,也有可能因為防止公共資源浪費而保障產出效率。概而言之,反腐敗對產出效率的綜合影響與特定的制度環(huán)境和生產活動密切相關(Dong 和 Torgler,2010)。因此,考察我國特定轉型背景下反腐敗對科研產出效率的影響,獲取二者之間關系的經驗證據(jù),對于助力科技體制改革,提升我國科研經費配置效率、科研產出效率以及建立創(chuàng)新型國家均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文利用2001-2011年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以中國高等學校(研究機構)運用政府資助的科研經費從事科研生產活動為例,考察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部門產出效率的影響。首先,我們在整體樣本上考察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資金配置效率及科研部門整體產出效率的影響;其次,在子樣本空間中進一步考察不同收入地區(qū)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資金配置效率及科研部門整體產出效率影響的差異。

      本文可能的貢獻是:(1)首次為考察中國轉型背景下事后懲戒力度與科研產出效率之間的關系提供了初步的經驗證據(jù)。已有關注高??蒲挟a出效率的文獻通常使用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DEA)、隨機前沿分析(SFA)等方法評估高校之間的相對產出效率,本文中我們基于知識生產函數(shù)估算出不同地區(qū)的科研全要素生產率,進而考察了給定經費配置情形下腐敗對科研產出效率的影響。(2)考察了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經費配置效率的影響,為科研經費分配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后文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節(jié)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有待檢驗的假說;第三節(jié)介紹本文所使用的計量模型和變量;第四節(jié)是數(shù)據(jù)與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第五節(jié)提供針對假說的計量檢驗結果并對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結論。

      二、理論與假說

      (一)相關理論回顧

      事后懲戒力度對產出效率的影響是通過對腐敗行為的控制間接實現(xiàn)的,事后懲戒力度與腐敗行為數(shù)量之間有直接的對應關系。已有關于科研腐敗的研究文獻大多聚焦于發(fā)達國家,這與以往大多數(shù)科研經費投入是由發(fā)達國家完成的有關。對于發(fā)達國家而言,政府治理環(huán)境相對成熟,科研腐敗通常意味著科研資源的浪費,會導致科研產出效率下降。因此,這一類文獻一般把研究重點放在監(jiān)督機制或監(jiān)督系統(tǒng)的設計上,而發(fā)展中國家科研腐敗如何影響科研產出效率的研究還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發(fā)展經濟學領域中,腐敗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相關文獻給本文的研究主題提供了有益的啟發(fā)。Stiglitz(1996)的研究表明,發(fā)展中國家政府供給生產性公共產品的效率差異是導致其經濟發(fā)展績效不同的重要原因,腐敗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影響公共部門產出效率間接達成的。由于公共產出不易衡量的特征,在腐敗影響經濟增長的文獻中,經濟增長因而常被用作公共產出的替代變量*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東亞新興工業(yè)化國家(地區(qū))與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路徑的分化,有力地表明了生產性公共產品有效供給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因此,梳理腐敗影響經濟增長的文獻,可以間接得到腐敗影響公共部門產出效率的理論和經驗研究支撐,從而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理解科研腐敗對科研產出(或科研產出效率)的影響。

      腐敗影響經濟增長相關研究文獻的結論概括起來可分為三類。第一類觀點認為腐敗是有效率的,可能的原因包括:(1)發(fā)展中國家普遍存在著僵化的官僚體系,過度的監(jiān)管和控制扭曲了公共部門(以及私人部門)的激勵,腐敗可以使體制因素所阻礙的生產性活動得以釋放(Huntington,1968)。在此意義上,腐敗可看作是“買路錢”,即腐敗是市場繞開不合理監(jiān)管的途徑。(2)代理人通過賄賂,使得官僚機構的文件處理流程加快或者在申請公共服務的隊列中獲得優(yōu)先處理的特權,進而在客觀上提升了效率(Lui,1985)。換言之,腐敗可以看作是“買速錢”(speed money)。(3)腐敗可能是政府干預市場失靈的必要成本。當市場失靈的影響非常嚴重,政府干預雖有必要但政策成本很高時,以適當腐敗的代價矯正嚴重的市場失靈是可取的(Acemoglu 和 Verdier,2000)。

      第二類觀點認為腐敗是有害的。腐敗有助于改善效率的觀點均將扭曲的政策環(huán)境看作是外生給定的,而實際上,政策扭曲很可能是由于腐敗引發(fā)的,即政策扭曲是內生的。Myrdal(1989)認為,腐敗官僚沒有動機矯正扭曲的政策,反而有激勵創(chuàng)造更多的扭曲環(huán)境以吸引更多的賄賂。大量的經驗研究表明腐敗不利于經濟增長。Mauro(1995)基于58個國家的經驗研究發(fā)現(xiàn),腐敗對社會投資率有顯著的負向影響。Mo(2001)的結論證實,腐敗會引致不穩(wěn)定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人力資本及物質資本投資都會受到抑制,進而妨礙經濟增長。Swaleheen(2011)以人均收入為傳導渠道,也揭示出腐敗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

      第三類觀點認為腐敗的影響是不確定的。近年來,也有許多文獻認為腐敗對效率的影響與特定經濟體的制度環(huán)境密切相關。Méndez 和 Sepúlveda(2006)發(fā)現(xiàn),腐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單調的:如果腐敗水平較低,它可能有利于經濟增長;而如果腐敗水平較高,則更有可能抑制經濟增長。Aidt 等(2008)認為腐敗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與政府治理水平有關,在高水平的政府治理能力情形下,腐敗顯然會損害潛在的經濟增長;而在低水平的政府治理能力情形下,腐敗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是積極的。Méon 和 Weill(2008)為上述觀點提供了經驗證據(jù)。他們證實了國家管理體制對腐敗效應的影響,在存在體制積弊的情形下,結論支持腐敗有效論。Aidt(2009)也發(fā)現(xiàn),腐敗有效論只適用于存在預先制度缺陷的情形下;反之,腐敗對經濟增長是有害的。Dong 和 Torgler(2010)認為,腐敗對經濟發(fā)展的效應可能包括正反兩方面,凈效應是正反兩種效應抵消后的最終結果。

      概括來說,政府治理能力可能是腐敗影響公共部門產出效率的決定性因素。東亞新興工業(yè)化國家的經驗以及其他多數(shù)經濟發(fā)展績效較差的發(fā)展中國家的教訓都表明,成功的關鍵在于公共部門能夠控制實施經濟干預過程中的道德風險問題。也就是說,能夠在控制公共部門腐敗和尋租的同時實施提升市場效率、提供公共部門效率的發(fā)展舉措,是發(fā)展中國家能夠實現(xiàn)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二)假說

      就本文中我們重點討論的政府資助科研活動的場景而言,公共部門的治理方式主要體現(xiàn)為對科研腐敗行為的事后懲戒,通過事后懲戒矯正事前行為,對懲戒力度的掌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部門的治理能力。

      根據(jù)前文的文獻回顧,在某種意義上,一定程度的腐敗是與貧窮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的,好的治理能力可以保證在控制腐敗的同時促進經濟發(fā)展,差的治理能力則導致腐敗失控,進而導致經濟發(fā)展失敗(吳一平和芮萌,2010;闞大學和羅良文,2010;楊飛虎,2011)。這里的重點在于政府擁有對腐敗和尋租水平的良好控制力。具體來說,在經濟發(fā)展早期階段,體制機制障礙可能是阻礙部門產出效率的主要矛盾,在較高水平上容忍腐敗或尋租有利于促進產出效率的提升;在經濟發(fā)展后期階段,公共部門的道德風險問題則可能是影響部門產出效率的主要矛盾,加大對腐敗或尋租行為的懲戒力度則有利于改善產出效率。

      參照Glaeser 和 Saks(2006)的做法,我們以各地區(qū)單位人口對應的瀆職和貪污腐敗等職務犯罪的年度數(shù)據(jù)間接反映該地區(qū)的事后懲戒力度。由此,我們得到本文假說如下:

      假說:隨著經濟發(fā)展,科研部門的產出效率與事后懲戒力度之間存在倒U形關系。在經濟發(fā)展早期(較低收入)階段,適度降低事后懲戒力度有利于提高科研部門的產出效率;而在經濟發(fā)展的后期(較高收入)階段,逐步提升事后懲戒力度則有利于提高科研部門的產出效率。

      三、計量模型設定與變量度量

      (一)計量模型設定

      為了實證檢驗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產出效率的影響,我們構建計量模型如下:

      +β5Scaleit-1+β6Levelit-1+λDt+εit

      (1)

      其中,i和t分別表示省份與年份,c為常數(shù)項,εit為誤差項。被解釋變量Pit為i省第t年的科研績效,考慮到科研投入與科研產出之間存在時滯的事實,模型右邊的主要解釋變量均采用滯后一期的數(shù)據(jù)。其中,RDFee表示科研經費投入強度,用來考察科研經費的配置對科研生產活動的激勵作用;LAW為懲戒力度,用于測度法律部門實際執(zhí)行的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生產活動的影響;LAW2表示懲戒力度的二次項,用于反映事后懲戒力度與科研生產活動之間的非線性關系;Incent表示科研激勵力度,以此控制不同省份的科研激勵制度對科研人員努力投入的影響;Scale表示平均高校規(guī)模,用來控制知識生產活動中潛在的規(guī)模效率;Level表示科研水平,用于控制科研人員的能力差異對科研績效的影響。Dt為時間虛擬變量。

      除了事后懲戒力度與科研產出效率之間的總體關系外,我們還關注臨界收入水平左右兩側二者之間的關系。我們根據(jù)計量模型(1)的估計結果,計算出懲戒力度的拐點,并據(jù)此確定最優(yōu)懲戒力度對應的時間點。以該時間點為界,我們將樣本分為(臨界點以前的)較低收入階段樣本和(臨界點以后的)較高收入階段樣本。以這兩個樣本為基礎,分別考察事后懲戒力度、科研資源配置(即科研經費投入強度)對科研產出效率的影響。此外,我們進一步關注事后懲戒力度與科研經費投入強度之間的交互關系,通過引入二者之間的交互項,考察事后懲戒力度透過科研經費配置對科研產出效率的影響。對應的計量模型可以改寫為:

      Pit=c+β1RDFeeit-1+β2LAWit-1+β3LAWit-1×RDFeeit-1+β4Incentit-1

      +β5Scaleit-1+β6Levelit-1+λDt+εit

      (2)

      其中,LAWit-1×RDFeeit-1表示事后懲戒力度與科研經費投入強度之間的交互項。

      更進一步,我們考察不同收入組別樣本的上述交互效應有何不同。具體的做法同樣是,同時采用加法和乘法的形式引入控制收入水平的虛擬變量(Dw),對常數(shù)項c、交互項(LAW×RDFee)的系數(shù)進行擴展。對應的計量模型可以改寫為:

      Pit=(c0+ρDw)+β1RDFeeit-1+β2LAWit-1+(φ+θDw)LAWit-1×RDFeeit-1+β4Incentit-1

      +β5Scaleit-1+β6Levelit-1+λDt+εit

      (3)

      (二)變量的度量

      1.被解釋變量。根據(jù)前文的理論分析,我們傾向于將高校看作是一個知識生產單位,由知識生產函數(shù)決定投入產出間的關系(Jones,1995)。由此,我們選擇科研全要素生產率(TFP)作為科研產出效率的度量指標,進而將其作為判斷事后懲戒在公共部門生產活動中產出效應的依據(jù)。

      2.主要解釋變量。參照Lach和Schankerman(2008)的做法,我們選擇科研經費投入強度(RDFee)來度量政府投入到高校知識生產活動中的經費配置情況??蒲薪涃M投入強度由不同地區(qū)高校教師的人均科研經費數(shù)量表示。人均科研經費越多,越有可能幫助高校教師順利開展研究工作,提升他們的科研積極性,進而提高努力程度。

      本文另一個關鍵解釋變量是事后懲戒力度(LAW),即一個地區(qū)政府反腐敗的力度。以往的研究文獻中,一般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采用一些標準化指數(shù)測度人們對某一地區(qū)腐敗程度的感知,如透明國際組織的腐敗感知指數(shù)(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近期的一些經驗研究開始利用以實際起訴人數(shù)為基礎計算的犯罪率研究腐敗問題(Glaeser 和 Saks,2006)。遵循這一思路,我們使用各省份每十萬人當中起訴的職務犯罪人數(shù)用于反映事后懲戒力度的大小。

      3.控制變量。在知識生產活動中,各地區(qū)差異化的科研激勵制度也是影響科研人員工作積極性的重要因素。為了更準確地估計科研腐敗對科研產出效率的影響,我們將科研激勵力度(Incent)作為控制變量,采用不同地區(qū)科研經費支出中列支的人工費(或者說勞務費)占科研經費內部支出的比例來替代度量這一指標。由于知識溢出效應以及類似其他生產活動中規(guī)模經濟效應等因素的作用,較大規(guī)模研究機構中科研人員擁有更便利的條件吸收新知識、接觸先進科研設備,從而更有利于知識創(chuàng)新。我們以各地區(qū)高校平均職工人數(shù)作為高校規(guī)模(Scale)的度量指標,并加以控制。高校研究人員在從事科研活動時自身的能力稟賦或者說科研水平(Level)是影響科研產出效率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鑒于數(shù)據(jù)的可得性,我們以研究時段范圍內各地區(qū)高校教師年人均發(fā)表的外國論文數(shù)作為這一變量的替代性度量指標。

      4.虛擬變量。收入水平虛擬變量Dw用于分析不同收入水平地區(qū)逆向選擇問題對科研產出效率的影響。我們首先通過將不同省份高校年人均收入減去當?shù)爻擎?zhèn)職工年人均收入計算出該地區(qū)的高校教師的收入水平,進而以此為參照把我國內地30個省份分為三組*由于西藏存在較多數(shù)據(jù)缺失的情況,沒有納入本文的樣本之內。,由大到小依次記為G1、G2和G3*分組的具體結果為:第一組(也即收入水平最高的一組),包括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廣東與重慶;第二組(收入水平處于中間水平的一組),包括吉林、安徽、山東、湖南、廣西、海南、四川、云南、陜西與甘肅;第三組(收入水平最低的一組),包括河北、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西、河南、貴州、青海、寧夏和新疆。。Dt為控制宏觀政策效應的時間虛擬變量。另外,由于收入水平虛擬變量中已經包含了地區(qū)信息,為避免共線性問題,我們不再引入地區(qū)虛擬變量。

      四、數(shù)據(jù)與描述性統(tǒng)計

      (一)數(shù)據(jù)及其來源

      本文以2000-2011年間我國普通高等學??蒲谢顒油度氘a出面板數(shù)據(jù)為基礎,對假說進行實證檢驗。鑒于數(shù)據(jù)可得性,我們將各個省份分別視作一個獨立的科研生產單位,通過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進行經驗分析。由于西藏地區(qū)的投入產出數(shù)據(jù)有較多缺失,我們剔除該地區(qū)的信息,最后得到330個觀測點。具體來說,科研全要素生產率(TFP)測算的基礎數(shù)據(jù)源于《高等學??萍冀y(tǒng)計資料匯編》;事后懲戒力度(LAW)相關數(shù)據(jù)來自歷年《中國檢察年鑒》中的各省份《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少數(shù)地區(qū)和年份的職務犯罪數(shù)據(jù)有缺失,本文通過外延法估算了缺失的數(shù)據(jù)。;收入水平、科研激勵力度、科研水平和高校平均規(guī)模的數(shù)據(jù)分別來自《中國勞動統(tǒng)計年鑒》、《高等學??萍冀y(tǒng)計資料匯編》和《中國統(tǒng)計年鑒》。

      (二)數(shù)據(jù)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表1 各變量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

      表1給出了本文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其中,科研全要素生產率(TFP)的最大值為43.78,最小值為6.52,顯示出不同省份的高校在科研績效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科研經費投入強度(RDFee)的離散程度超過科研全要素生產率,最大值(18.92)與最小值(0.17)相差超過百倍,反映出科研經費配置地域差異非常顯著的特征。整體而言,科研經費中列支的人工費占科研人員平均工資的約11%,不同地區(qū)的科研激勵力度(Incent)差異較大。激勵力度最強的地區(qū),科研經費中列支的人工費占到科研人員平均工資的39%,而激勵力度最小的地區(qū),這一比例僅為1%。各省高校平均規(guī)模(Scale)、科研水平(Level)以及事后懲戒力度(LAW)也都存在顯著差異,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離散性。全國平均水平上的事后懲戒力度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

      圖1 事后懲戒力度趨勢圖

      由圖1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事后懲戒力度在整體水平上呈現(xiàn)出近似倒U形的形狀。在經濟發(fā)展早期階段,事后懲戒力度相對較高,但在趨勢上呈現(xiàn)出逐漸走低的特征;在經濟發(fā)展的后期階段,事后懲戒力度雖然相對較低,但在趨勢上呈現(xiàn)出逐漸上升的特征。事后懲戒力度的拐點出現(xiàn)在2006年附近,我們將在后文中通過面板數(shù)據(jù)對此進行更為準確的估計。

      五、回歸結果與討論

      我們利用Stata12.0對本文構建的計量模型進行估計,估計結果見表2。其中,第(1)列到第(3)列報告了不考慮事后懲戒力度二次項時的結果,最后兩列報告了考慮事后懲戒力度二次項時的結果。由表2可知,在不引入事后懲戒力度二次項的情況下,由Hausman檢驗結果可以確定,固定效應模型是更合適的選擇,我們因而主要參考第(2)列數(shù)據(jù);在引入事后懲戒力度二次項的情況下,由Hausman檢驗結果可以確定,固定效應模型也是更合適的選擇,我們因而主要參考第(4)列數(shù)據(jù)進行解釋。

      對比表2中的第(2)列與第(4)列數(shù)據(jù),在不考慮事后懲戒力度二次項時,事后懲戒力度的回歸系數(shù)為0.6900,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而在考慮事后懲戒力度二次項時,事后懲戒力度的回歸系數(shù)為-1.4243,事后懲戒力度二次項的回歸系數(shù)為0.2168,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這一估計結果清晰地表明,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產出績效的影響是非線性的,事后懲戒力度與科研產出績效之間呈倒U形關系。在早期發(fā)展階段,隨著收入水平的提升,事后懲戒力度的下降有利于提升科研產出效率;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事后懲戒力度的增加有利于提升科研產出效率,本文的假說因而得到證實。

      對此可能的解釋是,在收入水平較低的早期發(fā)展階段,科研人員的收入較低,而且當時工資制度不能反映出科研人員的效率差異,高效率類型的科研人員無法獲得足夠的報酬用于家庭支出,他們可能不得不拿出寶貴而有限的精力用于兼職工作(或直接用于從事家庭勞動),科研產出效率因而受到損失。也就是說,在低收入水平階段,因為存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缺陷,扭曲了科研人員的激勵,不能有效激勵高效率類型的科研人員。在這種情形下,“默許”部分科研經費“暗補”部分高效率類型科研人員的收入,在客觀上起到了矯正收入分配扭曲的效果,可控的科研經費挪用行為在客觀上可以激勵科研人員減少從事兼職工作,集中精力投入到科研生產活動中,從而使得科研產出效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表2 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產出效率影響的估計結果(整體樣本)

      續(xù)表2 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產出效率影響的估計結果(整體樣本)

      注:(1)括號中的數(shù)字為z值;(2)***、**、*分別表示估計值在0.01、0.05、0.10水平上顯著,下同;(3)限于篇幅,年份虛擬變量的回歸系數(shù)沒有報告。

      而在較高收入階段,隨著科研領域薪酬制度的調整和科研人員收入水平的提升,高效率類型科研人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獲得能夠反映其邊際產出能力的收入。高效率類型代理人不再需要分散精力從事兼職工作以補貼家用,較高的收入保證科研人員(特別是高效率類型科研人員)集中精力從事科研工作。在這種情形下,過低的事后懲戒力度將可能導致不必要的科研資源流失,進而降低科研產出效率。此時,提升事后的懲戒力度有利于保證科研資源盡可能多地用于科研生產活動,也即有利于最終提高科研產出效率。

      根據(jù)表2中報告的估計結果,我們通過拋物線函數(shù)的性質可以推算出臨界水平的事后懲戒力度約為2.98。進一步結合圖1中的信息,可以合理地假定拐點出現(xiàn)在2005年至2006年之間*需要說明的是,事后懲戒力度相對于科研產出績效而言采取滯后一期的數(shù)據(jù),因而樣本數(shù)據(jù)范圍為2000-2010年。。由此,我們將整體樣本劃分為兩個子樣本,較低收入階段樣本包括2000-2005年間的數(shù)據(jù)(共180個觀測點),較高收入階段樣本包括2006-2010年間的數(shù)據(jù)(共150個觀測點)。對計量模型2與模型3的估計將建立在兩個子樣本的基礎上,以便考察不同階段情形下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產出績效的影響。

      表3報告了計量模型2與模型3的估計結果。其中,第(1)列至第(3)列是基于2001-2006年間子樣本的估計結果,第(4)列至第(6)列是基于2007-2011年間子樣本的估計結果。

      表3 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產出效率影響的估計結果(子樣本)

      續(xù)表3 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產出效率影響的估計結果(子樣本)

      第(2)列和第(5)列數(shù)據(jù)均是同時考慮事后懲戒力度以及其與科研經費投入強度之間交互項時的估計結果。對比這兩列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較低收入階段,事后懲戒力度與科研經費投入強度交互項的回歸系數(shù)為-0.6007,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在較高收入階段,事后懲戒力度與科研經費投入強度交互項的回歸系數(shù)為-0.3102,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這一估計結果表明,不論是在較低收入階段還是在較高收入階段,事后懲戒力度通過科研經費配置對科研產出效率的影響均是負向的。換言之,在整體樣本上,降低事后懲戒力度均有利于提高科研經費配置對科研產出效率的貢獻,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產出效率不但有直接的影響,還通過影響科研經費配置結構的效率對科研產出效率產生間接影響。區(qū)別在于,在較低收入階段,降低事后懲戒力度通過影響科研經費配置結構效率進而影響科研產出總體效率的間接影響相對較大,而較高收入階段對應的間接影響則相對較小。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在我國現(xiàn)行的科研體制下,高效率類型科研人員主要集中在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與其他科研人員相比,他們與科研經費主管部門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對科研經費的分配有更多話語權。在收入水平較低的階段,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事后懲戒力度,在客觀上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科研經費配置給高效率類型的科研人員,即適度放松事后懲戒力度起到了提升科研經費配置效率的作用。在較高收入水平階段,因為科研經費配置的集中度已經很高,高效率類型科研人員(機構)已經獲得了相對充分的經費支持,繼續(xù)增加高效率類型科研人員(機構)科研經費支持的邊際產出效率遞減,因而導致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經費配置效率的影響減弱。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判斷,在較低收入階段,將有限的科研經費相對集中地配置到高效率類型大學中,并通過采取“適度”的事后懲戒力度,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實現(xiàn)科研產出績效的最大化。事實上,我國的科研經費分配政策正是建立在“985、211以及其他普通高?!钡奶蓐爩哟紊系?,重點大學能夠得到更為充足的科研經費支持,而非211高校的建設重點則放在教學和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方面。另外,從各省份人均事后懲戒力度的分布來看,上海、北京等重點高校云集的地區(qū),事后懲戒力度恰恰是各地區(qū)中相對最低的。兩方面的數(shù)據(jù)都表明,我國的科研生產部門得到了很好的激勵,現(xiàn)行科技政策的合理性有充分的理論基礎作支撐。

      第(3)列和第(6)列數(shù)據(jù)進一步考察了事后懲戒力度與科研經費投入強度交互項的分組效應。對比這兩列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估計結果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分組效應。

      六、結論

      本文中,我們以中國高等學校(研究機構)運用政府資助的科研經費從事科研生產活動為例,考察事后懲戒力度(每十萬人口中起訴的職務犯罪人數(shù))對科研部門產出效率(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對科研經費配置效率的影響。利用2001-2011年間的省級面板數(shù)據(jù),我們檢驗了關于事后懲戒力度影響科研產出效率的假說。研究發(fā)現(xiàn),事后懲戒力度是影響科研產出效率的重要影響因素,而且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產出績效的影響是非線性的,二者之間呈倒U形關系。在早期發(fā)展階段,收入水平普遍較低,高效率型科研人員的收入水平不能反映其邊際貢獻,存在激勵扭曲。在此情形下,事后懲戒力度的適度下降在客觀上可以起到矯正工資制度激勵扭曲的作用,有利于提升科研產出效率;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收入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工資制度已經能夠較為充分地反映高效率類型的邊際貢獻,較低的事后懲戒力度將會導致科研經費的浪費,此時強化事后懲戒力度有利于提升科研產出效率。

      進一步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事后懲戒力度對科研產出效率有間接的效應,前者還可能通過影響科研經費配置結構進而對后者產生顯著的影響。一般來說,科研經費配置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專家(高效率型科研人員)的影響,降低事后懲戒力度,可能會導致科研經費的配置進一步向高效率類型科研人員集中。因此,事后懲戒力度通過科研經費配置對科研產出效率的影響均是負向的,即降低事后懲戒力度均有利于提高科研經費配置對科研產出效率的貢獻。

      本文的研究首次對事后懲戒力度與科研產出效率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研究結論支持了事后懲戒力度與科研產出效率之間呈倒U形關系的假說,豐富了反腐敗方面的研究文獻,而且為理解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轉型國家)科研腐敗對科研產出效率的影響提供初步的經驗證據(jù)。對于我國的科研實踐來說,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義。經驗證據(jù)充分表明,在我國當前發(fā)展階段,加大科研領域的反腐力度有利于提高我國科研領域的生產效率,當前我國在科研系統(tǒng)的反腐調查無疑也是正確的。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區(qū)域經濟發(fā)展還不平衡,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科研腐敗對科研產出效率的影響可能與全國整體情形不一致,在政策制定上需要區(qū)別對待。

      參考文獻:主要

      [1]闞大學,羅良文.腐敗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實證研究——基于多國面板數(shù)據(jù)的分析[J].經濟管理,2010,(1).

      [2]吳一平,芮萌.地區(qū)腐敗、市場化與中國經濟增長[J].管理世界,2010,(11).

      [3]楊飛虎.公共投資中的腐敗問題與經濟增長——基于中國1980-2008年的實證分析[J].經濟管理,2011,(8).

      [4]Acemoglu D. ,Verdier T. The Choice between Market Failures and Corrup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90(1):194-211.

      [5]Aidt T. Corruption,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2009,25:271-291.

      [6]Aidt T., Dutta J.,Sena V. Governance Regimes, Corruption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8, 36:195-220.

      [7]Dong B. ,Torgler B. The Consequences of Corrup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CREMA[R]. Center for Research in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No.06,2010.

      [8]Glaeser E. ,Saks R. Corruption in America[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6, 90:1053-1072.

      [9]Jones C. R&D-based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5, 103(4) :759-784.

      [10]Lach S.,Schankerman M. Incentives and Invention in Universities[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8, 39, (2):403-433.

      [11]Lui F. T. An Equilibrium Queuing Model of Briber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5:93.

      [12]Mauro P. Corruption and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5, 110:681-712.

      [13]Méndez F.,Sepúlveda F. Corruption, Growth and Political Regimes: Cross-Country Evidence[J].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6,22:82-98.

      [14]Méon P.,Weill L. Is Corruption an Efficient Grease[R]. Bank of Finland,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in Transition, BOFIT Discussion Papers,2008.

      [15]Mo P.Corru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1, 29:66-79.

      [16]Myrdal G. Corruption: Its Causes and Effects[M]. Political Corruption: A Handbook, New Brunswick N.J.:Transaction Books, 1989: 953-961.

      [17]Stiglitz J.E. Some Lessons from the East Asian Miracle[J]. The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 1996, 11(2): 151-177.

      [18]Swaleheen M. Economic Growth with Endogenous Corruption: An Empirical Study[J].Public Choice, 2011, 146:23-41.

      Scientific Research Anti-corruption and Innovation Output

      Efficiency:Evidence from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ng Xinxing, Liu Kun

      (FinanceResearchInstitute,UniversityofJinan,ShandongJinan250002,China)

      Abstract:Scientific research corruption problem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Under an agency-principal analytical framework, this paper uses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1 to 2011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ti-corruption on innovation output efficiency from an evidence perspective. It comes to the results as follows: firstly, ex post facto punishment strength, namely scientific research anti-corruption, has non-linear effect on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efficiency,namely innovation output efficiency,namely innovation output efficienc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s featured by inverted U shape; in early development stage, with the rise in income level, the reduction in ex post facto punishment strength is conducive to the increas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efficiency; with further ris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crease in ex post facto punishment strength is beneficial to the increas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efficiency; secondly, ex post facto punishment strength has indirect effect on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efficiency and the reduction in ex post facto punishment strength helps to raise the contribu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ing alloca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efficiency. It provides useful perspective and preliminary evide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use efficienc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Key words:ex post facto punishment strength; allocation efficiency;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責任編輯:喜雯)

      猜你喜歡
      高等學校
      信息化建設在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思考
      時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8:41:29
      高校財務管理體系的研究
      高校財務資源績效評價體系的設計及應用
      基于管理學理論的高校學生宿舍管理體系探究
      大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20:37:16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其對我國高校的啟示
      大眾創(chuàng)新萬眾創(chuàng)業(yè)背景下高校實踐教學改革探析
      科教導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07:38
      基于產學研結合的高校經濟學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研究
      科技資訊(2016年19期)2016-11-15 10:34:34
      淺談高校廉潔教育的對策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高等學校教學及科研設備政府采購操作實務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51:04
      舟山市| 芷江| 津南区| 张家港市| 北海市| 广昌县| 石台县| 邻水| 定西市| 商城县| 祁东县| 鹤庆县| 循化| 肃宁县| 深圳市| 河北区| 博爱县| 疏附县| 盐边县| 平邑县| 利川市| 沅江市| 重庆市| 定兴县| 沅陵县| 萨嘎县| 台东县| 岳普湖县| 寻甸| 讷河市| 怀仁县| 乌拉特后旗| 甘肃省| 惠东县| 高淳县| 芜湖市| 襄城县| 米泉市| 木里| 关岭|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