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京京
民國前期的中學生自治會*
劉京京
民國時期中學生自治會組織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是三權分立式,主要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第二類是委員制形式;第三類為采納了行政機構的組織方式市鄉(xiāng)制。學生自治會通過管理、監(jiān)督和組織活動等方式履行自治會職能。通過搜集民國時期中學生自治會的歷史文獻得知學生自治會發(fā)揮著塑造學生多方面品質的功能。中學生在參與自治會的過程中,其自治能力、組織能力得到增強,團體意識、國家意識受到強化。
民國時期;中學生;學生自治會
中學生自治會是民國時期中學生最具普遍性、代表性的生活方式之一,是民國時期中學訓育制度重要載體。民國時期中學生自治會作為中學育人的有效方式,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中學生健全的人格,也有助于培養(yǎng)中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然而,反觀當前民國時期學生自治研究,更多研究則集中于大學生自治會研究,而對中學生這一群體的自治會研究比較缺乏。因此,深入、全面地探究民國時期中學生自治會的內涵和意義、組織運行方式、職能及影響,有益于深化對民國時期中學辦學特色、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及校園文化品質的認識,同時,對當今變革中學生管理方式和豐富中學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民國時期中學最大的社團組織即是學生自治會,也可以說是學生會組織。學生自治會由學生組建而成,屬于管理型的組織,負責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及類型各異的小團體。探討學生自治的內涵及意義,有助于理解學生自治會的組織功能及影響。
(一)中學生自治的內涵
陶行知指出:“學生自治是學生結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自己的手續(xù)?!盵1]杜威則將其解釋為,“普通的見解就都認為自治就是從旁人管理我們,換為我們自己管理;此不過把管理權歸到自己身上。這話固然不錯,但是有了自己管理權,就有自己管理的責任,所以自治的性質,不但是擴充自己的權利,并且是加重自己的責任。而且應當格外有秩序、嚴格,比‘他治’還要完備,這才是自治的真意義?!盵2]也就是說,自治不是自由行動,不是取消一切規(guī)則,不是放任,不是對學校獨立,不是和教師對抗,乃是一種練習,一種自己立法、守法,一種分外嚴格,負責地約束自己的練習。[3]換言之,學生自治是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有效方式。
(二)中學生自治的意義
“學生自治者何以學生管理學生?自治者,能養(yǎng)成學生獨立之美德,共和之精神,較諸法律制度,強迫服從,制造定式的奴性的學生,不啻天淵也。故學生當令自治,當令自動。則自治實為自助自動之基礎。”[4]也就是說,學生自治可以養(yǎng)成學生自助、自動的能力。此外,學生自治可以鍛煉學生做事的能力。“學生組織自治團體,可以得到許多的良好機會,即怎樣可以組織一個團體,怎樣可以積累做事的經驗,怎樣可以做事永遠有進步。無論教員和學生,對于自治團體,都應該看他做一件極好的事。欲造成民主國家,非有實際的經驗不可。故就是在學生時代,無論在校內校外,都應有自治的組織。認定自己灌輸自己和謀公共利益為組織團體的目的,不是逞著自己一時感情上的興奮,或為著自私自利而去組織的。”[5]簡言之,學生自治可以培養(yǎng)出符合國家需求的公民,或者說培養(yǎng)社會的“新民”。陶行知指出:“今日的學生就是將來的公民”,“想有能夠共同自治的公民,必先有能夠共同自治的學生?!盵6]
學生自治可以鍛煉學生多方面的才能;包括:“養(yǎng)成服務公益的習慣,發(fā)展社會性及團體的精神,使學生有實地練習做公民的機會,培養(yǎng)負責的態(tài)度,使學生明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養(yǎng)成服從法律及多數(shù)意見的德性,培養(yǎng)良好領袖及服從的人才,造就獨立自重及創(chuàng)造的能力,使學生得到組織各種機關的知識,替代學校消極的訓育方法,擴大教師與學生合作的范圍,使社會愈益認識學校教育的意義?!盵7]267也就是說,學生實行自治不僅可以培養(yǎng)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可以發(fā)展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易于進行學校管理等。
學生自治會的組織運行方式主要包括三類,第一類是三權分立式,主要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第二類是委員制形式;第三類為采納了行政機構組織方式的市鄉(xiāng)制。三類組織運行方式各有其優(yōu)點與局限。
1.2 治療方法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50例(100眼),兩組性別,年齡,高血壓病程和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程度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對照組:硝苯地平控釋片30mg/d,早晨服用。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前列地爾(10μg),靜脈推注,qd。所有患者均連續(xù)治療3周。
(一)三權分立式
中學生自治制度借鑒了美國的學生管理制度,美國學生管理制度模仿美國的政治制度,成立了學生自治制度。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中國的學生自治制度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兑媸缊蟆分刑岬剑菏×⒌谝恢袑W校學生,現(xiàn)組織自治會,辦理學生自治事宜,藉以練習獨立精神,現(xiàn)正籌備各一切,不日舉行成立大會。[8]三權分立式自治會組織形式較為多見,東南大學附中的學生自治會,起初亦是采用議事、行政、糾察三權分立的形式。
采用三權分立形式的優(yōu)點在于,“行政效率可以較高。一種事業(yè),若認為必要,既可獨斷獨行,不至發(fā)生枝節(jié)問題,及受他人牽制。責任可以專一,凡所應當做的事,不能推諉到他人的身上去;事情做不好,亦不能避免其責任??梢蕴幚砭o急事項。有些事項時機逼迫,不能等待開會議決。”缺點是“有獨裁的傾向,失掉民本教育的意義,僅一人掌一部分的事項,有時濫用職權,不能集思廣益等”。[7]97-98正是基于這種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一些中學進行了組織方式的改革,變三權分立制為委員會制度,或者稱為會議制度。
(二)委員會制度
委員會制度相比三權分立制度,“有集思廣益及分工互助的利益,各人就其見地,貢獻意見,互相觀摩及批評,每可獲得圓滿的結果。它適合民主的原則,既可免除獨裁的危險,又可養(yǎng)成合作協(xié)助的精神。處事公開,防止徇私舞弊”[7]98。東大附中新學制頒布以后,自治會開始實施委員會制度。某學生對東大附中自治會改革如此評價:“學生自治會創(chuàng)辦已經三年了;在組織上幾次的改變,成為今日委員制。在事業(yè)雖不見有什么特別成績,可是還總算能維持團體生活。自治會改為委員制以后,學生在自治會辦事的增加了許多,比從前少數(shù)人獨攬大權,似乎好得多,既可免去少數(shù)負責過重的流弊,更能增加同學辦事的機會?!盵9]166這名學生的評價指出了自治會采納委員會制度所帶來的益處。
委員會制度的弊端,則是效率不高,因為集議時意見容易產生分歧,時間多消磨于互相辯論之中,各成員責任不夠明確,且容易互相推諉。上文某學生對這種制度的缺點評價為,“結果試驗下來,未免覺得有不滿意:往往委員輪值以后,對于會務減少了熱心的高度;同學心理,以為一星期的輪值,很快讓他過去就算了,會務可以不進行的也就敷衍過去了;這是第一種缺點。還有輪值制往往發(fā)生沒有系統(tǒng)的弊病,譬如經濟委員會,甲委員輪值用中式簿記記法,乙委員卻用西式簿記記法,結果弄得莫名其妙:這是第二種缺點。學生對于自治會的態(tài)度,還有許多抱‘不相干’的思想,似乎自治會是可有可無的。這到底是什么緣故呢?附中普遍的缺點或者就是此層。缺乏團體聯(lián)絡精神,沒有協(xié)力同心的主張,所以結果要實現(xiàn)一項團體事業(yè),非甲反對,即乙不承認。在團體中不能互相諒解與犧牲,是何等危險何等不幸的事呵!現(xiàn)在自治會是如此,將來如何,還看同學的覺悟呢!”[9]166該生所揭示的這種組織缺點也正是委員會制度本身所帶來的弊端。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所指定的學生自治制度,除了采用委員會制度的特點之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便是采用會議選舉制。如《湖北省立一中學生自治會簡章》第六條規(guī)定,“代表會之代表由各年級按照人數(shù)比例選出代表若干人組織之”。[11]此外,該制度受國民黨三民主義思想的指導,嚴格按照《學生自治會組織大綱》辦理,并且制定的草案要受省黨部的核準再送教育廳備案,才可以實施(見第二十條:本簡章呈請湖北省黨部核準再報教育廳備案后公布施行)。甚至,有的學校自治會的改選,都要登諸于報。上海女中開學生自治會改選會時,“市黨部代表指導,并由該校校長演說,選舉結果馬允民等五人為干事,朱俊、何玉芬二人為后補,定期宣誓?!盵12]可以看出,自治會的改選受到市黨部及學校領導指導與監(jiān)督。
(三)市鄉(xiāng)制
市鄉(xiāng)制的自治方式模防了地方自治制度。三權分立式的自治是橫向分權,地方自治制度則是縱向分權。地方自治是“分權和民主這兩種觀念的直接和周密的結合”[13]。1928年北伐戰(zhàn)爭結束后,國民政府宣告進入訓政時期,訓政時期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國人的民主意識和民主習慣,而地方自治則被認為是最佳實現(xiàn)途徑。這種組織方式也是為了防止權力的獨裁與專制,正如孟德斯鳩指出的,“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14]。學生自治會的組織亦是同理:為了避免三權分立式所帶來的弊端,要建立具有監(jiān)督機制的體制,市鄉(xiāng)式的學生自治制度因此而創(chuàng)建。
春暉中學地處漁捕湖,1930年,該校按照鄉(xiāng)村組織法組織學生自治團體,并制定了《漁捕鄉(xiāng)組織大綱》。該大綱共分為總綱、組織、選舉、罷免、公布、呈報、經費。第一章總綱規(guī)定:“第一條,本校根據黨治本訓政時期之精神,實施團體生活之訓練,參酌國府頒布鄉(xiāng)鎮(zhèn)組織之組織,采用鄉(xiāng)自治制。第二條,本鄉(xiāng)以本中學在學之學生組織之。第三條,本鄉(xiāng)定位漁捕鄉(xiāng)。第四條,本鄉(xiāng)以宿舍區(qū)別為若干閭,每閭設閭長1人,文書1人,以一室為1鄰,每鄰設鄰長1人。閭鄰之名稱均以第一、第二等數(shù)字冠之。第五條,本鄉(xiāng)居民經宣誓登記后,即有出席鄉(xiāng)民大會、閭民大會及行使選舉、罷免、創(chuàng)制、復決諸權利。第六條,本鄉(xiāng)之指導機關為指導委員會,由全鄉(xiāng)所聘請之導師組織之,指委會之職權由學校另行規(guī)定之。”[15]75-97該自治組織分為,“鄉(xiāng)民大會、閭民大會、監(jiān)查委員會、鄉(xiāng)委員會、股務會議”。鄉(xiāng)委員會內設“文書、教育、建設、文藝、體育、衛(wèi)生、公安、事物各股,每股得分若干組。股設股長 1人,股員若干人;組設組長 1人,組員若干人。股員、組長、組員等均由各該股股長提鄉(xiāng)委員會通過聘任之”[15]75-97。春暉中學實施的自治會制度吸納了地方自治制度,建構出學校鄉(xiāng)市制度??梢哉f,市鄉(xiāng)制的中學生自治方式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民主管理意識和理念。
中學生自治會作為中學生自我管理的一種組織方式,承擔著多種監(jiān)管職能,如監(jiān)督自治會各股的職能,承擔組辦各種豐富多樣的學校和社會活動等。通過參與學生自治會,中學生的自治能力、組織能力、團體意識、社會責任意識不斷增強。
(一)中學生自治會的職能
1.管理和監(jiān)督各股的權力
中學生自治會作為一個管理組織,負責監(jiān)督各自治會的分股。如浙江省立杭州高級中學學生自治會的工作近況中寫到:“甲、學術股股長,新近就職,對于服務素抱熱忱,處理出版事宜,向同學征集文著,并將征文與壁報擇優(yōu)登載。乙、民教方面——創(chuàng)辦平民夜校,二月于茲,股長以及教師之循循善誘,成績已斐然可觀,此正表現(xiàn)吾校同學對社會負責制深切重也。丙、游藝股——股長鑒于以往游藝內容之單調,極力矯正。丁、膳食一事,尤為同學所注意,聞一二廚房對于膳食不甚注意,對膳食委員會同學無相當禮貌,對膳食委請學校當局斥除,頃聞學校當局,已加實地檢查調查。”[16]該學生自治會通過聽取各股的工作匯報,以實現(xiàn)對各股的工作監(jiān)管。
自治會各股也因具體問題進行商討、議決。如浙江省立杭州高級中學自治會教育股組織的干事會議主要討論和議決如何辦理民眾學校和民眾播報,內容包括辦幾個班、教師的來源、招收學生數(shù)量以及民眾播報的宣傳。通過干事會議的商討,對于這些問題都做出了一定的決議。據該校自治會教育股干事會會議記錄:“民眾夜校應如何繼續(xù)辦理案?A辦幾班?議決:辦兩班,取單式編制。B教師如何決定?議決:民眾教育股干事為當然教師,并征求各班同學之具有熱心于民眾教育者。C招收多少學生?議決:六十人。民眾宣傳如何進行案?議決:分文字宣傳及口頭宣傳兩種方式,其宣傳日期及內容由教育股長利用各種紀念日及特殊事項臨時會議決定之?!盵17]由此可知,學生自治會可以商討、議決各股面臨的問題。
2.開展多種組織活動
學生自治會除監(jiān)管自組織的職能之外,也負有舉辦各種校園活動的職能。北平育才中學學生自治會“所舉辦之演說比賽,沙眼運動等,結果均極美滿。該會特舉行心理測驗,以觀年來同學之習尚。該項測驗昨日止,舉行完畢定于下星期三公布。該會又造出委員組織年刊委員會,并聘有經驗之教員為顧問,積極工作,并向各名流尋求題詞,昨日復行文學辯論會,以后每周舉行一次”[18]。由此可見,該校自治會主要商討了學校要開展的各種文娛活動。
除了舉辦文娛活動之外,自治會也經常談論開展愛國運動等問題。光華大學附屬中學學生自治會于三月二十五日下午八時開會,各派代表十人,在霞飛路開聯(lián)席會議,許體鋼任主席,書記吳清、李仰蘇為記錄。議決事項如下:“①大中兩學學生,一切出版物,此后由兩學生自治會之編輯部合辦之。②大中兩學對北京慘案,上海全埠中等以上學校一律罷課后,同時罷課。③兩校教職員學生全體,定三月二十七日上午,在新西區(qū)為京案慘死者開追悼大會。④兩校自三月二十六日起下旗三天,為北京被殺學生致哀。⑤兩學生自治會于相當時期,得確實之北京慘案事實后,用愛國文字譯成德法英三國文字宣傳中外,是晚十時散會。”[19]該校自治會除了討論來自學校內部問題之外,主要商討罷課、愛國宣傳等活動事項。
(二)中學生自治會的實施影響
克伯屈指出:“學校所設之學生自治會大都良好,唯其有良好之自治會,所以能造就健全國民,唯其有健全之國民,所以美國政府之組織最為完善。今日之中學生即他年之國家柱石,始基不慎后患無窮?!盵20]學生自治會雖然僅是學生組織的一個小的團體組織,然而其影響卻深遠而長久。
第一,學生自治能力增強。江蘇某中學的學生自治會,對工作盡職盡責,贏得學生的廣泛認同?!皩嬍沂歉鶕榆姷慕M織編制的。小隊長維持一小隊的紀律,隊長點名,熄燈后有談話騷擾的,隊長就可以加以制止,不然,可以報告教導處。學生不僅服從學校,而且服從組織的領袖?!盵21]這種學生監(jiān)管學生的自治方式,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同,并共同遵守制定的相關規(guī)約。可以說,學生們在參與自治會管理的過程中,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約束能力不斷增強。
第二,學生的組織能力增強。學生參加自治會之后,利用其組織力量服務學校和社會。“學生自治實行后,學生中有銀行家之子,發(fā)起募捐運動,先辦學生演劇,將所得售劵資,充募捐經費。又往各處貼廣告,每周一次,敘述本?,F(xiàn)狀及成績,最后乃表示募建新校舍之事。全體學生分成若干組,各就劃定區(qū)域,力任募捐。本地各新聞社,一致贊同之,未幾,而新校舍巍巍在目矣。”[22]學生們各盡其能,通過演劇、貼廣告等方式籌款建校,表現(xiàn)出極強的組織能力。
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方式和力量救助學校?!按竽祥T外民立中學學生自治會本互助精神,謀體育發(fā)展特發(fā)起募捐,建筑體育室一所,該校各同學均異常熱心,不辭奔走而捐助者亦頗踴躍?!盵23]“僑光中學的學生求知欲望增進,深感圖書缺乏,研究不便……由學生自治會決定表演游藝,以票資所得為添置學生圖書之用,尚得校長同意后,即著手籌備?!盵24]
第三,團體意識、國家意識受到強化。蔣夢麟指出學生自治“并不是一種‘時髦’的運動,并不是反對教職員的運動,也不是一種機械性的組織。學生自治是愛國的運動,是‘移風易俗’的運動,是養(yǎng)成活潑的一個精神的運動。學生自治要有一個愛國的決心,‘移風易俗’的決心,活潑的勇往直前的決心,沒有這種大決心,學生自治是空的,是慕虛名的,是要不得的”[25]。學生自治會有了這種國家意識和決心,便可以顧全大局。如上海中校生抗日聯(lián)合會同學間發(fā)生了糾紛之后,一名學生代表發(fā)表了一席以國家大局為重的感人之語:“同學們,這是一件多么痛心的事啊,在暴日侵占有加無減的時候,而我們中??谷站葒鴷s為了一件小小的事,竟引起了莫大的糾紛,這是一件極不幸的事。同學們,我們的目標是抗日救國,我們的對象是日本,我們并不是為個人問題發(fā)生了意見,……我們還不能團結一致,那我們還有何面目見先烈于九泉之下呢?”[26]最終,在聆聽了這名同學的一番感言之后,學生間的糾紛得以化解。
[1] 陶行知. 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J]. 1919(2):94-102.
[2] [美]杜威. 學生自治[J]. 新教育,1919(2):163-238.
[3] 張文昌. 中等教育[M]. 北京:中華書局,1938:247.
[4] 學校編制中學生自治之實驗[J]. 東方雜志,1917(14):163-165.
[5] [美]杜威. 學生自治的組織[J]. 教育公報,1920,(10):51-209.
[6] 陶行知. 學生自治問題研究[J]. 新教育,1919(2):193-238.
[7] 杜佐周. 教育與學校行政原理[M]. 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
[8] 省中學生組織自治會[N]. 益世報,1921-10-16.
[9] 南京師大附中. 南京師大附中[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99.
[10] 劉大白. 學生團體組織大綱草案和說明[J]. 中學生文藝,1930(1):271.
[11] 湖北省檔案館. 湖北省立一中學生自治會簡章[Z]. LS10-5-168.
[12] 各學校消息[N]. 申報,1932-05-05.
[13] [奧]凱爾森. 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M]. 沈宗靈 譯.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346.
[14] [法]孟德斯鳩. 論法的精神上[M]. 長雁深 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54.
[15] 浙江省春暉中學. 浙江省春暉中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5-97.
[16] 學生自治會工作近況[J]. 浙江省立杭州高級中學???,1933(89):293-426.
[17] 學生自治會教育股組干事會會議記錄[J]. 浙江省立杭州高級中學???,1933(86):351-366.
[18] 北平育才中學昨天開文學辯論會[N]. 益世報,1930-03-08.
[19] 今日各界為京案開追悼會[N]. 申報,1926-03-27.
[20] 克伯屈博士在京參觀演講[N]. 申報,1927-05-06.
[21] 虞開錫. 江蘇中學生生活狀況一般[J]. 晨光,1934(3):10-12.
[22] 學校編制中學生自治之實驗[J]. 東方雜志,1917(14):163-165.
[23] 民力中學募捐訊[N]. 申報,1922-03-15.
[24] 僑光中學生游藝大會[N]. 申報,1934-12-01.
[25] 蔣夢麟. 學生自治[J]. 新教育,1919(2):118-134.
[26] 中校抗日聯(lián)會十四次干事會[N]. 申報,1931-11-08.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China
LIU Jingjing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mainly included three categor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an China. The first category was the separation of the three powers, including legislative,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The second category was the form of the committee system. The third was the form of the city rural system, and it adopted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organizationperformed function by the way of management, supervision and organization. Through collecting the historical literatur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an China, it can be found that student autonomy played a function of shaping students’ 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autonomy and organization was enhanced, and the group awareness and national awareness were strengthened.
Republican China;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G639.29
A
2095-6762(2016)05-0089-06
(責任編輯 于小艷)
2016-06-27
劉京京,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講師,教育學博士(河北石家莊,050024)
* 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青年基金“民國時期中學生社團生活研究(1912-1937)”(項目編號:HB16JY04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