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華 甘小亞
(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430065)
?
淺析英語話語標記語與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余麗華 甘小亞
(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430065)
摘要:話語標記語在英語中只是一組小詞,但是對話語標記語的研究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它們不僅可以使得言談自然并合乎語境,而且還表明語言是人類所獨有的。因此,話語標記語的研究對于我們理解交際能力來說至關重要。本文正是基于Sperber和Wilson的關聯(lián)理論,來說明話語標記語具有獨特的語篇連接功能,從而指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關鍵詞:話語標記語;關聯(lián)理論;語篇連接;英語寫作教學
話語標記語是口語和書面語中常見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用來指示話語之間的邏輯關系。自從Halliday和Hasan的《英語銜接》及Schiffrin的《話語標記語》出版后,人們對話語標記語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話語標記語進行了研究,譬如,Ostman以you know 為第一個研究對象來研究話語標記語;Schourup也是對話語標記語較早研究的學者,使用的名稱為“普通話語小品詞”;Watts根據(jù)話語標記語出現(xiàn)的常見位置將它們分成“左標記語”和“右標記語”;Fraser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并從語法-語用的角度對話語標記語進行了研究。其中,Schiffrin是對話語標記語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最有影響的學者,其終極成果集中于專著《話語標記語》一書。Schiffrin采用了“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她認為,話語標記語對話語連貫起著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話語連貫模式。這一模式對后來者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
國內對話語標記語的研究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全面,但也有許多在此領域卓有成就的學者,如廖秋仲、何自然、冉永平等。國內對話語標記語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論研究,譬如,一些研究側重于關聯(lián)理論中話語標記語對語境的制約功能,何自然和冉永平對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制約性進行了探索性研究,冉永平對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功能進行探究,并出版了《話語標記語well的語用功能》一書。
盡管不同的學者對話語標記語的看法不一,研究點也大不相同,但他們都認同話語標記語具有促進語篇連貫的作用。關聯(lián)理論認為,語篇連貫是聽話人尋求話語最佳關聯(lián)的結果,而話語標記語通過限制話語的生成和理解幫助聽話人尋求話語的最佳關聯(lián)。從話語生成的角度,話語標記語可以幫助聽話人組織信息從而產(chǎn)生盡可能明晰的話語。本文正是基于此,來探討話語標記語對寫作教學的指導意義,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中國學生的寫作能力。
莫里斯(Morris)把語用學看成是探討語言符號與符號使用者關系的學科,斯波伯(Sperber)和威爾遜(Wilson)逐漸把語言超符號關系的研究引入了認知的軌道,于1986年出版了一本題為《關聯(lián)性:交際與認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的專著,提出了與交際和認知有關的關聯(lián)理論(relevance theory)。它有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認知原則):認為人們的認知傾向于同最大關聯(lián)相吻合。第二個原則(交際原則):交際行為都應該設想為它本身具有最佳關聯(lián)。認知作為一個心理術語,涉及人對信息的選擇、接收、處理、理解和儲存的能力和過程,關聯(lián)則涉及到一個省力問題,就語言交際而言,處理最關聯(lián)的信息是一個自動傾向,語用者總是能夠或自然地在所得信息和此間支出的努力兩者之間取得最佳平衡,從而獲得最佳信息效應。
與關聯(lián)理論密切相關的語篇連貫的研究歷史可以追溯到現(xiàn)代語言學誕生之前。在修辭學中,連貫被認為是使文章獲得統(tǒng)一性的重要前提,然而,在語篇研究領域,從20世紀60、70年代才開始有人對連貫問題進行研究,如Jacobson、VanDijk等。1976年 Halliday&Hasan出版了《英語的銜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書,第一次使銜接與連貫的關系研究成為其后很長時期內語篇研究的熱點問題。進入20世紀80、90年代,連貫研究不斷向縱深發(fā)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這一階段的代表人物包括Beaugrande&Dressler、Brown&Yule等。語篇連貫研究者認為,一個語篇是否連貫可以從不同的學科角度來考察,由此產(chǎn)生了不同意義上的連貫,比如文體連貫、語用連貫、語義連貫、信息連貫、功能連貫等。由于銜接與連貫的密切關系,我們一般將二者并列研究。Beaugrande&Dressler從認知的角度出發(fā),指出銜接研究的是語篇的表層成分,即我們聽到和看到的詞匯如何相互連接成為一個序列,而連貫涉及到篇章表面所隱含的概念和關系構型,也即語篇世界的組成成分是如何形成相互可及和關聯(lián)關系的。VanDijk從語義角度分析,將連貫定義為語篇的一種語義特征,表現(xiàn)為單個句子的解讀要依賴于其它句子的理解,銜接則是用來解釋內在語義連貫的比較具體的表現(xiàn)。雖然這些說法各有側重,但總的來講,是把銜接看作表層的、形式的,而連貫是深層的、意義的。
作為一項基本的語言學習能力-寫作一直以來是中國學生的弱項,本文正是基于這個嚴峻的問題而產(chǎn)生的。寫作是一種交際方式,是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交際。在中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大綱一直在強調語篇連貫的重要性。然而,對很多學生而言,作文缺乏連貫始終是個無法理解的問題。許多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寫作中不能正確使用話語標記語,結果導致文章不連貫。因此,本文在關聯(lián)理論和語篇連貫的指導下,將話語標記語正確運用于大學英語寫作中,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通過對學生的英語寫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在英語寫作中使用話語標記語時,存在許多問題,如:誤用話語標記語;缺少話語標記語;過多使用話語標記語以及機械套用話語標記語等等。針對這些問題,作者曾嘗試提出了一些寫作教學建議:一、增強學生對話語標記語語用功能的意識;二、通過閱讀練習,讓學生更直接地了解話語標記語在真實語境中的功能和語法;三、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練習機會以充分掌握話語標記語的用法。
寫作是一個語言編碼的過程,從語用和認知的角度來講,寫作的編碼不僅包括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概念意義,還有幫助文章理解的程序意義,因此,作者應當考慮如何引導讀者理解他在文章中想要表達的內容。首先,作者需要避免讀者誤解或扭曲其表達的意義,因此就要增加讀者正確理解的可能性;其次,作者要使讀者用最小的努力獲得對原文最大的理解。因此作者有兩個選擇:用普通的語言表達明確的命題意義,或用語言手段來提供必要的解釋。
英語話語標記語的數(shù)量很多,不同的話語標記語可以達到相同的語境效果而且一些話語標記語可以達到兩個,甚至是三個語境效果,例如:for example ,,however,in other words等等。以上所
列出的話語標記語分類對學生的寫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相關的訓練,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些重要的詞語,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由于話語標記語的語篇功能,學生可以熟練掌握話語標記語的運用,就可以把意義上相互聯(lián)系的話語單位連接起來,從而生成一個語義連貫的篇章,從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因為話語標記語在語篇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學生對話語標記語的掌握程度與他們的英語寫作水平有很大關聯(lián)。然而,對于中國學生,把英語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生來說,還未能熟練、準確把握和運用話語標記語,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話語標記語的相關知識,并分析它們的功能,以使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話語標記語。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的討論還遠不夠深入和系統(tǒng),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Beaugrande & Dressler.Introduction toText Linguistics.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1.
[2]Fraser,B.An Approach to Discourse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
[3]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6.
[4]Sperber,D.&D.Wilson.Relevance.Blackwell.1995.
[5]VanDijk,T.A.Text and Context.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7.
[6]陳新仁.話語聯(lián)系語與英語議論文寫作調查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
[6]黃國文.功能語篇分析縱橫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
甘小亞,女,漢族,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任教,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批評話語分析、外語教學法。
作者簡介:余麗華,女,漢族,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 專業(yè)為外國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