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濰坊地區(qū)石刻刻工輯補(bǔ)

      2016-03-16 05:22:29王秀珍李貞光
      濰坊學(xué)院學(xué)報(bào) 2016年4期
      關(guān)鍵詞:刻工昌樂重修

      王秀珍,李貞光

      (1.臨沭一中,山東 臨沭 276700;2.吉林大學(xué),長春 130012)

      濰坊地區(qū)石刻刻工輯補(bǔ)

      王秀珍1,李貞光2

      (1.臨沭一中,山東 臨沭 276700;2.吉林大學(xué),長春 130012)

      濰坊地區(qū)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地區(qū)的石刻在齊魯?shù)貐^(qū)亦占有重要地位。石刻刻工整理與研究是石刻文獻(xiàn)研究的重要一環(huán),目前關(guān)于濰坊地區(qū)的石刻刻工的整理與研究主要有《石刻考工錄》、《石刻刻工研究》、《金元時(shí)期石刻刻工補(bǔ)遺》等,在這些石刻刻工整理的成果中,涉及到濰坊地區(qū)的石刻刻工,遺漏的刻工較多。筆者依據(jù)新近出版的部分濰坊地區(qū)的石刻集對濰坊地區(qū)的石刻刻工信息進(jìn)行整理,以進(jìn)一步完善濰坊地區(qū)石刻刻工的搜集與整理。

      濰坊;石刻;刻工;輯補(bǔ)

      濰坊地區(qū)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地區(qū)的石刻在齊魯?shù)貐^(qū)亦占有重要地位。石刻刻工整理與研究是石刻文獻(xiàn)研究的重要一環(huán),目前關(guān)于濰坊地區(qū)的石刻刻工的整理與研究主要有《石刻考工錄》[1]、《石刻刻工研究》[2]、《金元時(shí)期石刻刻工補(bǔ)遺》[3]等,在這些石刻刻工整理的成果中,涉及到濰坊地區(qū)的石刻刻工。濰坊地區(qū)主要是指當(dāng)今濰坊市所轄的縣區(qū),例如青州、昌樂、臨朐、高密、安丘等地。本文中,筆者側(cè)重于對臨朐、青州、昌樂地區(qū)的石刻刻工的信息進(jìn)行整理,待其他縣區(qū)的石刻集正式出版后,筆者再對濰坊地區(qū)的石刻刻工信息進(jìn)行續(xù)補(bǔ)。綜合目前學(xué)術(shù)界對濰坊地區(qū)的石刻刻工的整理成果來看,大都依據(jù)明清時(shí)期的濰坊地區(qū)的方志文獻(xiàn),對新近出版的濰坊地區(qū)的石刻集里的石刻刻工涉及較少。筆者依據(jù)《沂山石刻》[4]、《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5]、《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6]對濰坊地區(qū)的石刻刻工予以輯補(bǔ),以進(jìn)一步完善濰坊地區(qū)的石刻刻工的整理工作。

      說明:1.“刻工之名,以括號(hào)形式加注其題署中所出現(xiàn)之字號(hào)、別稱、籍貫,在刻工之前以小字加注同一石刻不同刻工間師徒親屬等社會(huì)關(guān)系?!盵2](P188)

      2.“刻工題署中自稱勒、刻、鐫、刊、開等字樣,并酌情注出?!盵2](P188)

      3.時(shí)間不確定的統(tǒng)一安排在文章最后。

      馬信 男智仙(刊石人)

      北宋崇寧二年(1103)刻《重修玉皇廟石幢》《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27頁

      盧镕(益都路石匠提領(lǐng))

      元大德六年(1302)十月刻《降御香之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8頁

      盧澤(刊)

      元大德十一年(1307)孟夏上旬有八日刻《重修方山龍神祠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370頁

      按:《石刻刻工研究》第337頁收錄有該刻工,應(yīng)屬同一人,但未收錄該碑,故再錄。

      梁仲德(石工)

      明洪武二年(1369)二月十二日刻《勅祀東鎮(zhèn)廟記碑》《沂山石刻》第39頁

      蔣奉□(石匠作頭) 李弘(石匠)

      明永樂四年(1406)七月二十日刻《吳宗顯張初致祭碑》《沂山石刻》第53頁

      蔣奉(刊)

      明正統(tǒng)二年(1437)刻《任榮祭告殘碑》《沂山石刻》第290頁

      賀云 賀春 胡俊 張拳(石匠)

      明天順七年(1463)刻《祈雨有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372頁

      梁英丁 李雄(石匠)

      明成化元年(1465)三月十日刻《李木致祭碑》《沂山石刻》第68頁

      梁瑛(臨朐) 鞠貴(臨朐) 賀玘(昌樂)

      明成化元年(1465)七月刻《重建昊天宮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2頁

      丁敬 殷智 梁英 李雄(石匠)

      明天順年間刻《陪祭官殘碑》《沂山石刻》第295頁

      丁貴 郭忠(石匠)

      明成化九年(1473)刻《劉吉致祭殘碑》《沂山石刻》第297頁

      梁聰(石匠作頭) 丁□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六月刻《黃景致祭碑》《沂山石刻》第104頁

      梁興(刊)

      明弘治七年(1494)十一月刻《李興陳銳劉大夏祭告碑》《沂山石刻》第122頁

      楊得山 張誠(石匠)

      明正德五年(1510)六月刻《喬宇昭告碑》《沂山石刻》第135頁

      張成 張全 張文正 張洪 張明(石匠)

      明正德八年(1513)四月刻《重修修真宮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87頁

      梁瑛 丁敬(石匠)

      明嘉靖二年(1523)季夏刻《重修東鎮(zhèn)廟記碑》《沂山石刻》第76頁

      梁大玉 男梁泉(石匠)

      明嘉靖四年(1525)季月十七日刻《重修龍神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24頁

      侯漢 侯仁 金仲 趙思禮(鐫字石匠)

      明萬歷七年(1579)孟夏刻《范家河重修龍王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160頁

      張其 張高 張九相 張九朝(石匠)

      明萬歷十六年(1588)季春刻《重修修真宮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89頁

      張自成 馮山 宋東道(石匠)

      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四月朔日刻《重修修真宮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91頁

      □汝習(xí)(石匠)

      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五月刻《重修清涼山玉皇殿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39頁

      郝虎(石匠)

      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刻《清涼山修造題名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40頁

      吳尚端(姑蘇)

      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刻《重修東鎮(zhèn)沂山廟記碑》《沂山石刻》第189頁

      石……(鐫字)

      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菊月刻《敕封關(guān)圣帝君序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309頁

      沈繼芳(石匠)

      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七月刻《修建鐘樓信士題名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0頁

      梁好善(石匠)

      明天啟元年(1621)孟夏刻《重修三官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193頁

      朱存禮 馮山 張行 彭承愛 來汝洪(青城縣) 來汝聘(青城縣) 張九相(青城縣)

      明萬歷年間刻《重修修真宮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94頁

      宋懷 宋用(石匠)

      明天啟七年(1627)清明刻《千佛閣香會(huì)題名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141頁

      孫福旺(石匠)

      明崇禎六年(1633)七月甲子日刻《重修三元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68頁

      王自成 王自立(石匠)

      明崇禎七年(1634)七月一日刻《新建觀音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77頁

      孫名然 孫云鳳(石匠)

      明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九日刻《玉皇上帝圣誕建醮三載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2頁

      □□好(石匠)

      清順治三年(1646)庚寅月望日刻《圣水廟修醮三年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25頁

      時(shí)化運(yùn)(鐫字)

      清康熙三年(1664)菊月刻《重修紀(jì)山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06頁

      李有本 郭春舉 郭三策(石匠)

      清康熙七年(1668)孟冬刻《新建白云洞三元閣題名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10頁

      時(shí)三?。质常?/p>

      清康熙八年(1669)仲秋刻《重修泰山圣母行宮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59頁

      密志恒(石匠)

      清康熙十年(1671)仲夏刻《建三清閣、玉皇閣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11頁

      □□敬 □□?。ㄊぃ?/p>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游北峰山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47頁

      李鳳德(石匠)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渠丘泊里山莊碑記碑》《沂山石刻》第207頁

      時(shí)至 徐希鳳(石匠)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十五日刻《圣水廟修醮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28頁

      益都西山房(刻)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李振裕致祭后記碑》《沂山石刻》第219頁

      劉凱(石匠)

      清康熙四十年(1701)六月十三日刻《雀山白云洞栽松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12頁

      沈可旺(石匠)

      清康熙四十年(1701)仲冬刻《重妝修真宮三清神像功果圓滿修醮開光題名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97頁

      吳大桐(鐫)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刻《張連登詩十首碑》《沂山石刻》第228頁;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刻《瓦爾大致祭碑》《沂山石刻》第231頁

      李文政(石匠刊刻)

      清康熙五十年(1711)四月九日刻《重修山門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49頁

      周爽 史國新(刻字石匠)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季春刻《重修修真宮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99頁

      李有義(石匠)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夏月刻《郡西五里鋪信眾修醮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35頁

      □正□(石工)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陽月刻《修醮碑記》《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50頁

      孫名然 孫云雁(匠人)

      清康熙年間刻《修醮題名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7頁

      李素 ??擅鳎ㄊ常?/p>

      清康熙年間刻《修醮會(huì)首題名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53頁

      郝□禮 張樂(石匠)

      清乾隆五年(1740)刻《重修二門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63頁

      馮建梅(石匠)

      清乾隆十五年(1750)孟夏刻《修白衣大士洞題名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82頁

      宋克昌 鄒禮(石匠)

      清乾隆十八年(1753)刻《創(chuàng)建龍神祠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86頁

      李發(fā)生 薛太

      清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十五日刻《修醮題名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70頁

      蕭曉 黃珠(石匠)

      清乾隆三十年(1765)暑月刻《方山龍泉觀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374頁;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暑月刻《龍神祠增塑武帥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376頁

      王振□(石匠)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五月刻《鑿白云洞前二井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13頁

      王大松 李志和(石匠)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桂月刻《重修關(guān)帝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37頁

      王克儉 楊廷召(鐫字)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荷月刻《重修泰山行宮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63頁

      商兆修(鐫字)

      清嘉慶三年(1798)十一月刻《重修泰山行宮影壁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64頁

      張?jiān)始ㄧ潱?/p>

      清嘉慶十一年(1806)七月刻《新建三元廟記碑》《沂山石刻》第261頁

      仇長緒(鐫字匠人)

      清嘉慶十二年(1807)孟冬刻《重修修真宮玉皇殿序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04頁

      龐昌(石工)

      清嘉慶十五年(1810)荷月刻《重修紀(jì)山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08頁

      滕立勛 滕朝勛(石工)

      清嘉慶十七年(1812)三月刻《修醮題名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85頁

      仇長明(鐫字匠人)

      清嘉慶十九年(1814)六月刻《創(chuàng)修臥龍橋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07頁

      戴文俊 張得鳳 李正和(石匠)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杏月刻《善士信女領(lǐng)袖題名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86頁

      □常明(石匠)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菊月刻《新建文昌閣、奎星樓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44頁

      李正楷 張景漢(石工人)

      清道光四年(1824)芍月刻《重修圣母殿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91頁

      劉有仁(石匠)

      清道光六年(1826)清和月刻《增修寶廈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387頁

      張景漢 李恒遂(刻字匠)

      清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日刻《金龍山重修玉皇廟王母殿、救苦觀音殿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97頁

      戴文俊(鐫字)

      清道光十年(1830)七月刻《重修關(guān)帝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301頁

      張得鳳(石工)

      清道光十一年(1831)七月刻《重修泰山殿、圣母殿、大門、二門、戲樓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93頁

      王平 滕朝勛 鄧享(石工)

      清道光十二年(1832)七月刻《重修泰山殿、圣母殿、大門、二門、戲樓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99頁

      梁廷棟(石匠)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仲秋刻《重修安子峪觀音堂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188頁

      王吉順(鐫字)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榴月刻《重修泰山行宮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66頁

      宋德友 班□(石匠)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永垂奕世碑》《沂山石刻》第403頁

      李永珮(石工)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六月刻《重修五圣堂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89頁

      劉復(fù)春(石工)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巧月刻《重修駝山乾元殿、三清閣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01頁;清咸豐六年(1856)孟秋刻《重修關(guān)帝祠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313頁

      宓興盛(石匠)

      清咸豐元年(1851)荷月刻《重修玉皇閣、文昌閣、白衣大士洞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85頁

      張秀 趙順年(石工)

      清同治六年(1867)仲春刻《重修鐘樓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12頁

      魏來和(石匠)

      清同治七年(1868)十一月刻《重修南海大士殿記摩崖》《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190頁

      房德成(石匠)

      清同治十年(1871)三月二十三日刻《禁伐山木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79頁

      宓興龍(石匠)

      清同治十一年(1872)荷月刻《重修白云洞道庵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15頁

      商迺水(石匠)

      清同治十三年(1874)季秋刻《重修三元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197頁

      侯萬法(石匠)

      清光緒元年(1875)七月下旬刻《創(chuàng)建王母、菩薩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46頁

      張秀(刻字匠)

      清光緒元年(1875)菊月刻《眾善題名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17頁;清光緒五年(1879)季秋刻《山東青州府壽邑信女同安會(huì)進(jìn)香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18頁

      黃維業(yè)(石匠)

      清光緒元年(1875)十月十五日刻《新建山門、垣墻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180頁

      趙啟儒(石工)

      清光緒八年(1882)三月六日刻《重修駝山昊天宮王母殿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20頁;清光緒十六年(1890)三月十五日刻《茲因益邑務(wù)本鄉(xiāng)信女糾合善社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24頁

      李殿元(石師)

      清光緒八年(1882)端陽月刻《河子頭等村信女重修五圣堂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91頁

      劉興義(刻字)

      清光緒八年(1882)七月刻《重修圣水祠橋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32頁

      劉桐茂 崔錫璋(刻字)

      清光緒八年(1882)刻《重修云門山靈官諸廟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76頁

      刁家興 張?jiān)诰矗ㄊ常?/p>

      清光緒十三年(1887)菊月刻《建爐姑祠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16頁

      劉作文 劉九有 仇玉珂(石匠)

      清光緒十四年(1888)荷月刻《重修駝山昊天宮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22頁

      郭建祥 喬中平(鐫字)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和月刻《重修修真宮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09頁

      劉象中(石匠)

      清光緒三十年(1904)嘉平月刻《重修侯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391頁

      馬興悅 史楹(石匠)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刻《四季社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27頁

      田淑德 田孝全(石匠)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九月重陽刻《重修洞門外月臺(tái)、石垣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182頁

      王明玉(鐫)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四月上旬刻《泰安社題名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78頁

      董伯祥(石匠)

      清□□九年六月刻《萬古流芳碑》《沂山石刻》第412頁

      董□□(石匠)

      民國三年(1914)荷月刻《維護(hù)廟產(chǎn)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20頁

      劉勤(刻筆)

      民國三年(1914)清和月刻《泰安社信女修醮題名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29頁

      趙有來(石匠)

      民國四年(1915)刻《重修三皇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04頁

      賀興義 賀興祿(石匠)

      民國五年(1916)桃月刻《重修三官廟題名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15頁

      靳兆瑞(石匠)

      民國八年(1918)三月二十日刻《中孚寨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167頁

      劉振東(石匠)

      民國八年(1919)荷月刻《重修泰山行宮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35頁

      劉美嵐(刻字)

      民國九年(1920)清和月刻《云門山修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80頁;民國十一年(1922)夏歷清和月刻《重修本山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35頁

      宋庭柏(工人)

      民國十七年(1928)六月二十四日刻《喜雨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42頁

      韓法彥(石匠)

      民國十七年(1928)十月十五日刻《重修玉皇殿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155頁

      董立元 韓富榮(石匠)

      民國二十四年(1935)三月刻《重修泰山行宮碑記碑》《沂山石刻》第417頁

      高振文 李元增(石匠)

      民國二十四年(1935)夏歷三月刻《重修玉皇、王母、文昌、奎星各殿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176頁

      董懷仁(刻)

      民國二十九年(1940)刻《重修寢殿記碑》《沂山石刻》第269頁

      楊仲(刊)

      刻《東鎮(zhèn)沂山元德東安王廟神祐記碑陰》《沂山石刻》第34頁

      趙德 楊信 王珎(石匠)

      刻《本性善殘碑》《沂山石刻》第341頁

      張忠(沂水縣石匠)

      刻《仁壽鄉(xiāng)盤羊社修醮碑》《沂山石刻》第264頁

      田鳳吉(石匠)

      刻《植松紀(jì)念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183頁

      馬英(石匠)

      刻《重修天仙閣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第229頁

      劉福泰(石匠)

      刻《會(huì)首孫大江等重修昊天宮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38頁

      李鳳彩 曹善富(石匠)

      刻《馬高氏等信女題名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51頁

      張景漢 裴文遠(yuǎn)(石匠)

      刻《重修駝山昊天宮玉皇殿、七寶閣、演戲樓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59頁

      □宗修(石匠)

      刻《天仙圣母社信眾題名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183頁

      李全德 張全復(fù) 張世享(鐫石)

      刻《各莊信士重修王母觀音殿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56頁

      朱成德 孫法謨(石匠)

      刻《重修三元廟并創(chuàng)建靈官廟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275頁

      □存中(石匠)

      刻殘碑,《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第395頁

      綜合以上石刻刻工的信息來看,以明清至民國石刻的刻工居多,這些石刻刻工的題署方式,與其他地區(qū)的石刻刻工的題署方式有著相同之處,大都在石刻上留有“石匠”、“石工”等字樣。此外,有的石刻刻工也在石刻上留有“鐫”、“刻”等字樣。石刻刻工中也有外地的石刻刻工,如:姑蘇的吳尚端于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刻《重修東鎮(zhèn)沂山廟記碑》,沂水縣石匠張忠刻《仁壽鄉(xiāng)盤羊社修醮碑》等,這一方面反映了石刻刻工為了生計(jì),進(jìn)行了跨區(qū)域的經(jīng)營活動(dòng),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這些石刻刻工刻碑技術(shù)較好,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刻碑技術(shù),這些石刻刻工才能得到當(dāng)?shù)厝罕姷恼J(rèn)可,從而為他們招攬生意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1]曾毅公.石刻考工錄[M].北京:書目文獻(xiàn)出版社,1987.

      [2]程章燦.石刻刻工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李貞光.金元時(shí)期石刻刻工補(bǔ)遺[J].牡丹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哲學(xué)社會(huì)科學(xué)版,2016,(2).

      [4]張孝友.沂山石刻[M]濟(jì)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09.

      [5]趙衛(wèi)東,莊明軍.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M]濟(jì)南:齊魯書社,2010.

      [6]趙衛(wèi)東,宮德杰.山東道教碑刻集·臨朐卷[M]濟(jì)南:齊魯書社, 2011.

      Supplement of Weifang Stone Inscription Carver

      WANG Xiu-zhen1,LI Zhen-guang2
      (1.Linshu No.1 Middle School,Linshu 276700,China;2.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Weifang are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ilu culture,its stone carving culture also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Qilu area,Sorting out and research on stone inscrip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one carving literature research,the current collection and study about stone inscription of Weifang region mainly have the Stone Carving and Record,the Stone Inscription Study,Carved Stone Inscription Addendum in Jinyuan Period and so on, during them,there are many involved in Weifang stone inscription,but the missed information is much,the author,according to the newly published Weifang stone inscription collection,sort out the data agai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and reorganize the carved stone inscription of Weifang area.

      Weifang area;stone carving;inscription;supplement

      K877.4

      A

      1671-4288(2016)04-0080-06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2016-05-14

      王秀珍(1973-),女,山東臨沂人,山東臨沐一中高級歷史教師。李貞光(1990-),男,山東臨沂人,吉林大學(xué)古籍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刻工昌樂重修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線上建課重修的探析
      山西青年(2024年2期)2024-02-20 10:57:18
      學(xué)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續(xù)改進(jìn)路徑研究
      Long A Sounds
      擰瓶蓋的男生
      Flow structures and hydrodynamics of unsteady cavitating flows around hydrofoil at various angles of attack *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養(yǎng)人像蠡探
      昌樂方言詞匯研究
      泰山石刻刻工述略
      《漢張遷碑》的刻工與拙樸美
      關(guān)于獨(dú)立院校重修現(xiàn)象的討論
      顺昌县| 潼关县| 抚松县| 抚州市| 崇州市| 新沂市| 盐源县| 吉木萨尔县| 建宁县| 金阳县| 康乐县| 临颍县| 建水县| 巴楚县| 海宁市| 百色市| 共和县| 兰考县| 罗平县| 张掖市| 镇沅| 浦东新区| 孙吴县| 炎陵县| 桃源县| 乌鲁木齐市| 渑池县| 司法| 白银市| 南华县| 平度市| 三河市| 鄂托克前旗| 乌兰浩特市| 临澧县| 浦县| 中宁县| 玉环县| 阳西县| 静安区| 克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