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 要] 長期的語文習作教學使筆者感受到面廣量大的農(nóng)村小學生作文依然不容樂觀。學生怕作文,教師怕上習作指導課,這種現(xiàn)象在一定范圍內(nèi)普遍存在。農(nóng)村小學生的作文仍舊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在困惑與思索中,如果做到《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語文課不一定在課堂上,語文的知識不一定在書本中,語文學習還可以像科學家一樣搞研究”的要求,那么在生活中要指導學生搜集素材,這樣才能寫出富有個性的文章。
[關鍵詞] 提高;農(nóng)村小學生;作文水平;訓練方法
農(nóng)村是個廣闊天地。田野風光美、自然景觀美、農(nóng)家新居等都是學生寫作的好題材,而對于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的學生來說卻是那么的平常。筆者試圖結合現(xiàn)有習作教學理論和成功方法,并在這些理論和方法中尋求突破,找出一些更有助于提高農(nóng)村小學生作文水平的訓練方法。
一、與季節(jié)同步進行作文教學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闭Z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擔當著引導學生靈魂的責任。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在作文課前一周、一個月甚至一個學期前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去觀察千變?nèi)f化的事物。如,春天到了,蒙蒙細雨,萬物蘇醒,可利用春游活動帶領學生擁抱自然,感受萬物復蘇的田野和校園;夏天到了,引導學生感受夏天的豐富多彩,在炎熱的夏日里摘取、品嘗著甜美的果實;金秋時節(jié),田野里一派歡騰與忙碌,組織學生為家庭添把力,在幫助父母搶豐收的同時感受農(nóng)民伯伯收割的辛勞和收獲的快樂場景,使他們感受豐收的喜悅;冬天,讓學生置身于銀裝素裹的世界,在享受堆雪人快樂的同時要求學生及時將心中的所思所想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其實,開始觀察時總免不掉“胡想、胡說、胡干”,但是在干的過程中就會發(fā)生觀察活動的事實,然后再引導他們來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的加工步驟,把不對的調(diào)整一下,方法不好的換個方法再試一試,正確的方法和步驟只能從實踐中得來。通過長期的積累寫成一篇篇日記。因此,在習作課上學生盡力在眾多素材中篩選自己感受最深的鏡頭,完成擬稿、修改、謄寫。這樣,學生交上來的作文就不會再空洞無物了。
二、與各科教學同步進行作文教學
跨學科的學習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再加上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本身就有綜合的優(yōu)勢,所以以語文學習為切入點,開展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擁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在農(nóng)村小學,教師往往兼教數(shù)科,兼教體育與健康課時,為了讓學生寫好一次活動習作,可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拔河比賽來進行習作指導;兼教美術課時,組織學生在畫中寫,寫中畫,通過對傍晚天空的觀察和繪畫指導習作;兼教品德與社會課時,通過收廢品幫助孤寡老人、幫助班內(nèi)貧困學生的活動來指導習作;兼教科學課時,通過無數(shù)次實驗指導、寫實驗的過程和體驗,以及觀察所得指導習作……《語文課程標準》中寫道:“寫作感情要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必S富多彩的各科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積累素材,豐富活動體驗,激發(fā)寫作動機,充分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用自己稚嫩的筆法去描繪這個絢麗多姿的世界。
三、與節(jié)日活動同步進行作文教學
文學大師巴金先生說:“寫作就是無技巧地再現(xiàn)生活。”引導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并指導他們把所看所感及時寫下來,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才能產(chǎn)生用自己的筆去贊美生活的強烈欲望。在每年的每一個節(jié)日到來時,都要安排不同的活動,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孩子們對節(jié)日的祝賀。例如,在“三八”節(jié)到來時可安排這樣的活動:以“我為媽媽送祝?!睘橹黝},用幫助媽媽承擔一天的家務事(力所能及的)來體驗媽媽的辛勞,再用自己的雙手自制一張賀卡,畫一幅作品或是寫一篇文章表達你對媽媽的感情,然后寫寫你做家務的感受和發(fā)生在你與媽媽之間的事情。這樣的活動不僅增加了母子(女)之間的情感,而且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也為學生表達真實的情感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所以,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寫作中表真情。
四、與當?shù)毓袍E同步進行作文教學
每個地方都有豐富而又獨特的地方資源。通過組織學生調(diào)查、訪問、了解家鄉(xiāng)的古跡,可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我們的校園地處紅色旅游基地抗日山和班莊鎮(zhèn)的夾谷山腳下,學校專門根據(jù)地方特色編制了《夾谷風情》的教材作為校本課程。在一次學校舉辦的登山比賽活動中,一位學生在“孔子會齊侯處”參觀時就寫下了這樣的感受:
今天我再次登上了夾谷山的山頂。夾谷山山谷深邃,樹木蔥蘢,風吹石洞,嚶嚶作鳥鳴聲,在荒草亂石中遺留著春秋末期齊魯兩國會盟時的舊址,殘磚斷瓦俯拾皆是,幾千年時間的痕跡,使我感受到了它濃濃的文化氛圍。我從未想過歷史會離我們這么近,當年孔子的音容笑貌仿佛在我眼前浮現(xiàn)……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體驗是作文的生命。幫助學生從生活中捕捉素材,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無話可寫、難以下筆、背離生活、憑空編造的問題。
五、與圖書館同步進行作文教學
有人說:“閱讀的厚度決定人生的高度?!贝罅康拈喿x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語感,好的作品還將對學生的人生、思想和寫作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名語言教育學家張志公先生認為從他自己學習語言的經(jīng)驗看“得自課內(nèi)課外的比例是‘三七開,即大概有百分之三十是得自課內(nèi),百分之七十得自課外”??梢娬n外學習的途徑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來源。大量的閱讀不但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語言積累容量,更能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質(zhì)量。利用自習課時間,帶領學生到學校的圖書館內(nèi)閱讀中外書籍,摘抄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詞佳詞、成語格言等來積累寫作材料,寫好讀書筆記并在班內(nèi)定期交流,相互學習;開展課外知識比賽活動要求學生寫心得體會。這樣,作者的語言就成了學生自己的語言,寫作時就會得心應手。
六、與時代同步進行作文教學
現(xiàn)階段整個教材普遍帶有城市化傾向,這必然要求農(nóng)村孩子的作文跟上時代的步伐。農(nóng)村孩子的現(xiàn)狀:眼界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家長存在著嚴重的教育誤區(qū),不允許孩子看電視,與課本沒有關系的書籍非但不允許閱讀更不會主動去購買。對于這些困境和現(xiàn)狀,相信每一個在農(nóng)村從事過教育工作的教師都會有很多的體會。這些客觀事實,成了阻礙學生作文題材豐富性、多樣性的最大障礙。農(nóng)村孩子最熱衷的事情莫過于看電視,電視成為他們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在習作教學中,筆者通過家長會和主題班會中指導和討論關注電視視點的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視野,使得我們農(nóng)村的孩子也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脫離認識和生活實際,寫出反映社會生活、具有社會價值的大題材。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敝灰覀冇幸庾R地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導學生用富有個性的雙眼去觀察,用富有個性的耳朵去聆聽,用富有個性的大腦去思考,用富有個性的心靈去感受,就能隨時隨地獲取豐富的習作素材,最終形成富有個性的習作。
責任編輯 敖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