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虹
摘要: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chuàng)新教學是教學中的靈魂,它能讓教學更上一個新臺階。通過表演圖畫內容,觀察、想象、說寫、閱讀來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為一年級學生看圖寫話開辟一個新天地。
關鍵詞:表演;觀察;想象;說寫;閱讀
一年級的看圖寫話是教學中的重難點,是習作的基礎,是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學生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在教學中力求從幾個著眼點,從小培養(yǎng)學生看圖寫話的興趣,為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表演圖畫內容。讓學生看懂表演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善于表現(xiàn)自己,上臺表演各種各樣的節(jié)目是他們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我們把圖中的內容讓學生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非常吸引學生的眼球。如,一幅助人為樂的圖畫,兩名少先隊員在紅綠燈的路口,扶一位盲人叔叔過馬路。在教室里,用粉筆畫斑馬線讓兩名學生扮演“紅領巾”,一名學生扮盲人叔叔。兩位“紅領巾”一左一右,用手輕輕地扶著盲人叔叔走過斑馬線,他們一邊慢慢地走,一邊還用嘴輕輕地說著什么?盲人叔叔過了斑馬線,說謝謝的時候,全班學生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開心地鼓起掌來。節(jié)目表演完了,讓學生分組討論,看了表演后你懂得了什么?剛才他們在輕輕地說什么?你遇到這樣的事會怎么做?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大家各杼已見,“我要去幫助盲人叔叔,幫助別人,我們很開心”的呼聲最高。從節(jié)目的表演中,學生不僅能按照剛才表演的順序把內容說出來,而且學會了一個做人的道理,那就是在生活中我們遇到能幫助他人的事,就要伸出熱情的雙手去幫助他人。
二、認真看。培養(yǎng)觀察力
觀察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對看到的東西,只能用最簡單的話來說,而且說的內容不連貫,沒有順序,只能說出圖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觀察?首先,指導學生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從中間到兩邊或從兩邊到中間,然后是仔細地看。如,一幅“雨中圖”,圖中有一位大哥哥冒著大雨打著傘匆忙地走著,讓8位學生來說圖中的內容,他們都能說出大哥哥是去接人的,而沒有說出他的另一只手腋下夾著一把傘是去學校接人的。學生只會看大的方向而忽略了細節(jié)。因此,在教學時一定要從細微處人手,注意細小的一些情節(jié),讓它來反映圖的主題內容。不是有一句話“細節(jié)論成敗”嗎?最后是讓學生把看到的有序地連接起來。觀察源于生活,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用心去看,用腦去想,才能看到事情的本質和真象,才能為說寫打下基礎。
三、展開想象。培養(yǎng)想象力
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源頭,有想象才能有創(chuàng)新。想象是漫無邊際的,鼓勵學生去想,只要學生能動腦去想,那就是成功的開始。一年級看圖說話是一個靜止的人或物,比較單調,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教師要通過適當的提問或關鍵詞為支點,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讓靜止的畫面動起來。如,讓學生想象春天在哪里?有學生說春天在山林里,山里的樹發(fā)芽了,小草從地里鉆出來了,各種各樣花兒都開了;有學生說春天在校園里,校園里的樹長出了新葉,教室門口的小野花開了…一學生說得太好了,賞識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象,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活躍他們的思維,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使學生創(chuàng)新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要讓作文插上翅膀,學生必須學會想象,文章才會神采飛揚,增光添輝。
四、說寫結合,培養(yǎng)表達能力
說是看圖寫話的重要一環(huán),是寫的基礎。一年小學生特愛說,就鼓勵他們說。如“不要摘花”圖,大部分學生只要一看到圖就能說出圖的大概內容,但在說的過程中,不能把圖中周圍的景物聯(lián)系起來,如,季節(jié)、穿著、天氣、表情等。因此,在引導學生說話的時候,要讓學生根據圖中的景或物產生聯(lián)想,再由聯(lián)想到把圖中的內容說得更具體,由“不要摘花”想到“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huán)境”。隨后是讓學生把所說的話一句一句地連接起來,在連接的時候要強調句子的完整性。寫話是檢驗學生認字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把說和寫結合起來,從小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興趣。
一年級看圖寫話內容較多,他們不能把會說的都寫下來,因為他們識字量有限,而且不講順序,在引導學生寫時一定要盡量用簡單的詞句把內容表達清楚。只要用兩三句話寫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干什么”就行了。不要讓學生在剛開始寫話時就產生畏懼心理,因此,寫時教師要把圖中的關鍵詞寫在黑板上,巡視幫助學生把寫中的錯誤一一更改,賞識學生的寫話熱情,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從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寫作態(tài)度,把說和寫結合起來,從小培養(yǎng)學生習作的興趣,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引導課外閱讀,為寫話打基礎
閱讀是一種積累,是習作的要點。課外閱讀利于開闊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素質。如,一年級學生對什么都充滿了好奇心,常常會問什么?告訴學生要想知道答案,去讀書就知道了。讀書不僅會給我們帶來快樂,而且還會讓我們知道許多未知的東西,學到知識,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可以從故事人手,講一些童話、寓言故事,當學生對所聽的故事產生了興趣,引導學生看有圖畫的小人書,漫畫或文字淺顯易懂的,適合他們閱讀的有插圖的兒童讀物。從讀中他們找到樂趣,把這種樂趣發(fā)揮到自己的寫話中來,這雖然很難,萬事開頭難,只要從看圖寫話開始,一句二句三句的來寫,養(yǎng)成寫話的習慣,學會從讀物中借鑒,到了中高年級習作也就容易些。關鍵是從一年級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習作習慣,愛閱讀,把我會說變成我會寫。因此,廣泛的課外閱讀不僅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補充課堂學習不足,豐富課余生活的不可缺少的渠道,為寫話打下基礎。
總之,一年級看圖寫話是教學中的重難點,是習作的源頭?!安环e佳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卑盐蘸迷搭^,泉水才能緩緩流出,最終流向大海。從表演圖畫內容,讓學生看懂表演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想象自由馳騁,再把想到的說出來,用所學寫出來,說寫融為一體,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然后從課外閱讀中采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愛上閱讀,從讀中積累,為寫話打基礎,為習作鋪好基石。最后讓一年級看圖寫話創(chuàng)新教學如一朵高山雪蓮,綻開美麗的花朵。讓創(chuàng)新走近學生,讓一年級看圖寫話插上創(chuàng)新的羽翼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