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鵬
摘 要:著名教育學家布魯巴克曾經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所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睂τ诮逃?,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在此過程當中,必然會產生問題,否則就談不上發(fā)展,談不上創(chuàng)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借助追根溯源的課程特點充分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391-01
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是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對難以解決的問題和不理解的理論能夠主動地去懷疑、思考、探究,最終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占據主導的地位,從而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得到提高。因此,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就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以下本文探討了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
1、運用史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根據初中歷史教學情況和學生認知特點來“裁剪”和“編輯”各類史料,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必定對學生問題意識的發(fā)展有巨大幫助。例如:在復習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關于秦朝的第10、11兩節(jié)時,可以利用文物圖“秦始皇陵兵馬俑”引出教學內容并設問:“這幅圖反映出秦朝怎樣的社會現實?”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透過兵俑嚴整宏偉的軍陣,聯系到商鞅變法中“獎勵軍功”“耕戰(zhàn)”政策,從而得出秦國富國強兵的歷史事實;可以聯系到秦陵建造的巨大耗費,并與秦朝的苛政、暴政相聯系,深刻理解秦朝暴政速亡的歷史事實;同時還能充分地理解秦朝雕塑藝術的高超水平等。
2、利用矛盾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歷史教學中,可以利用新舊知識的顯性差異、歷史現象間的本質差異等為切人點設計問題,促使學生通過比較異同,產生認知沖突,積極思考。例如:“中國和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背景和特點有何異同?對此你有何認識?”求異性思維要求學生關注客觀事物的差異,關注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的不一致性。為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提出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能夠對學生問題意識的深化有重要幫助。
二、運用提問藝術,強化學生問題意識
1、歸納比較法。歷史知識有銜接性和關聯性的特點,通過對習得的知識作全面的分析、比較,可以高效地獲得新的歷史知識。學生擁有一定歷史知識的積淀之后,通過比較提問可以類比遷移探求未知的歷史知識。例如,探討“為何秦和隋朝都是短命而亡?”“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有何異同?”等,通過對同類事物、人物之間的比較或者同時代的相關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比較,學生可以在習得的知識的基礎上發(fā)揮知識遷移能力而獲得新的知識。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總結和把握、又能培養(yǎng)學生思考,提出及探索問題的能力,從而激勵學生建構主動學習的問題意識。
2、換位提問法。在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梢愿鶕W生年齡的特點,借助于假設來獲得知識和培養(yǎng)思考能力,用這種特殊的換位提問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三國鼎立》這節(jié)時,提出:“在三國時代,你更愿意做曹操、劉備還是諸葛亮?為什么?”通過這種換位思考,學生更容易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中興趣盎然地習得知識。
三、增加課堂互動,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要增加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使得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起來,關鍵就是要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得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緩和,學生和教師的關系變?yōu)橄衽笥岩粯拥年P系的時候,學生在進行歷史學習的時候就沒有心理負擔,將學習的過程變?yōu)橐粋€輕松愉快的過程,這樣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就能夠得到凸顯,教師在課堂中要做的就是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發(fā)現問題是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和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使得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fā)出來,從而主動積極地去找尋答案。
比如學生在學習中國古代史的過程中,就會發(fā)現每個王朝的建國君主都具備著過人的才能,但是到了后期整個國家又出現一種更替的局面,學生就會很疑惑,“為什么后人就不能夠汲取前人的經驗教訓,最終導致王朝的滅亡?”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的積極思考進行表揚,然后要鼓勵學生去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樣學生在課下的時候就會去找尋資料,去自主地找尋問題的答案。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使得學生的思維就得到了擴展,思考的范圍也不僅僅局限于歷史課本的束縛,而是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去考慮問題。
四、傾聽學生問題,鼓勵學生思考
教師在引導學生積極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傾聽學生的問題,即使是學生的問題比較簡單,教師也要進行鼓勵。中學生的想象力都比較豐富,對事物也總是有著和成人不一樣的見解,因此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留下專門的時間去傾聽學生的問題,這樣學生才會覺得發(fā)現問題是很美妙的事情,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比如教師讓學生進行“秦始皇陵兵馬俑”文物圖進行欣賞的時候,許多學生就會問教師“兵馬俑這么嚴整宏偉,那說明秦始皇還是有過人之處,那為什么秦朝還是很快就滅亡?”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先對學生的認真思考進行表揚,然后引導學生去思考“是不是正是因為秦始皇關注了兵馬俑的建設,從而使得秦始皇要大量消耗人力物力去修建這樣一個龐大的工程,這是不是和秦始皇的殘暴執(zhí)政有關?秦始皇將整個王朝治理的重心放錯了位置,是不是才最終導致了王朝的滅亡?”教師通過問出這樣一系列的問題,不僅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使得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的理解更加的透徹。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進行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必備條件,對學生知識的汲取和能力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對問題意識培養(yǎng)策略的分析和探討,有利于形成科學的學習與教學模式,促進歷史教學更健康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梁興.如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使用問題式教學法[J].新課程學習, 2014(4)
[2] 張德榮.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種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2(3)
[3] 周良付.初中歷史教學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J].中學課程輔導,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