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華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根據(jù)語言特點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為其后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言特點 教學探析
小學語文教育是我國教育部門中最為關注的項目之一,在國民基礎教育過程中,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而教師的教學語言對于小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產(chǎn)生直接影響,可以有效反應出語文教學風格與教學水平。然而,目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少一定的語言活力,難以提升語文教學質(zhì)量,甚至會導致小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根據(jù)其實際需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通過小學語文教學特點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學質(zhì)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的重要性分析
在時代發(fā)展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學受到廣泛重視,小學語文教材也越來越豐富,所包含的知識較為廣泛,在此類情況下,教師必須要準確的掌握各類教學知識,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古詩與文章中的故事較為重要,可以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為人處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一旦小學語文教師不能更好的對小學生進行引導,小學生將很難全面理解與學習小學語文知識,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豐富、具有特色的語言為學生講解各類語文知識,使其可以更深層次的對語文知識進行理解,提升小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質(zhì)量,增強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效果[1]。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較為重要,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語言的應用,根據(jù)語言特點的分析,提升自身的教學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師單純具備一定專業(yè)知識難以提升自身教學質(zhì)量,無法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可以提升自身的語言教學能力,引導學生對語文語言產(chǎn)生深層次的認知,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水平,優(yōu)化小學語文語言教學體系[2]。
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呈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在實際發(fā)展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具有規(guī)范性、科學性、趣味性等特點,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1.規(guī)范性特點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規(guī)范性特點,主要因為教師的言行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規(guī)范的利用語音、詞匯等開展教學工作,保證可以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同時,還要利用規(guī)范性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環(huán)境,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將平舌音讀成卷舌音,將“詩歌”讀成了“思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形成不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形式,難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規(guī)范自身的教學語言,利用規(guī)范性的語言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提升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規(guī)范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3]。
2.科學性特點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科學性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運用一些科學方式,同時,教育教學本身也是屬于科學項目。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利用科學準確的語言為學生講解豐富的文化知識,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在應用教學語言之前,必須要先了解詞語的情感色彩與語境色彩,明確詞語的真正含義。還要深度挖掘與分析各類知識,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出現(xiàn)知識性的錯誤。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說“我認為這些學生的觀點是對的”,在說出此句話的時候,具有一定的歧義,學生無法明確哪些學生的觀點是正確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減少帶有歧義的句子[4]。
3.接近性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接近性的特點,主要因為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關聯(lián),學生很容易對其進行吸收與理解,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zhì)量。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必須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習慣等,為學生提供一些淺顯易懂的語言,使其可以對語文語言形成初步的認知。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方式,利用優(yōu)美與親近的情景引導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發(fā)展效果[5]。
4.生動性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生動性特點,主要因為小學語文教學語言中,含有很多生動、活潑的詞語,教師利用此類詞語,可以拓寬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思維,結(jié)合小學語文教材,增強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生動的語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能夠引導學生在枯燥的語文知識中更加有效的對其進行理解。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春》一課的時候,可以將句子“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小草探出了頭”等句子凸顯出來,在生動詞語的感染下,可以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5.趣味性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具有趣味性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語言,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等,為學生選擇一些趣味性的游戲或是歌曲等,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6.情感性特點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視語言情感性特點,將情感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情感,想象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情感,使小學生可以與文章產(chǎn)生共鳴,更加深刻的對文章進行理解。同時,小學生可以與文章進行溝通,形成一定的情感教學作用,在為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基礎上,提升小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效率與學習質(zhì)量。
結(jié)語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較為豐富,教師在教學期間,必須要重視語言的應用,為學生制定完善的教學制度,通過教學制度的優(yōu)化,減少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錯誤的現(xiàn)象,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寧麗榮.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學周刊B版,2014(1):125-125.
[2]趙玲.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5(8):93-94. [3]郝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新課程·小學,2015(9):218-218.
[4]姜淑杰.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3):221-221,254.
[5]陳娟.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