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靜
【摘 要】識字是小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小學一年級兒童正處在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的關(guān)鍵期,在識字上具有我們難以估計的潛力,而早期識字、適量多識字對兒童的發(fā)展具有極大的作用。如何讓孩子更好地識字,我認為可以利用基本字形、兒歌、識字游戲、構(gòu)字特點等方式提高孩子們的識字效率。
【關(guān)鍵詞】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
新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提出“會認、會寫”兩種要求,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義。經(jīng)常聽到一年級的老師抱怨:那么多的生字要教,一周卻只有5節(jié)語文課,時間哪里夠!明明課堂上每個字都反復認讀了,讀起課文仍然結(jié)結(jié)巴巴,聽寫生字還是錯字連連!這識字教學哪里改革了,還不是陷在“繁、難、偏、舊”的泥潭里!
問題在哪里?我認為問題主要出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對識字要求不明確,找不準識字教學的重點;二是學生對識字方法未掌握,找不到識字學習的樂趣。下面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談點識字教學的小策略。
一、準確把握識字要求
人教版教材中識字教學內(nèi)容包括兩部分:一是會認的字,一是會寫的字。要求會認的字。會認的字只需做到“見其形讀其音”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在課文中認識,換個地方見了也能知道它的讀音,只要能夠把所學的漢字運用于閱讀,就可以了,既不要求書寫,也不要求對漢字的結(jié)構(gòu)做過細的分析。要求會寫的字。會寫的字要能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寫得正確、端正,大體了解意思,并能在口頭和書面語言中運用。在新課程標準中對要求會寫的字有這樣的表述“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jié)構(gòu)。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在這段表述中我們可以分解出會寫的字有以下要求:A.掌握基本筆畫。對一些學生已經(jīng)接觸的基本筆畫如橫、豎、撇、捺、點,這類筆畫教學時要少用力。而對學生在學前接觸得比較少或者根本沒有接觸到的如豎折(豎、橫)橫撇(橫、撇)豎折折鉤(豎、橫折鉤)等,老師就要著重強調(diào)并加以區(qū)分。B.掌握常用的偏旁部首。偏旁部首對于漢字來說非常重要,通過部首歸類可以讓識字效率更高,而且第一學段要求掌握的部首查字法這一獨立識字方法也是以此為基礎的。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對會寫字中新出現(xiàn)的偏旁部首名稱、筆畫、意義進行強調(diào)。C.筆順規(guī)則。會寫的字教師要引導孩子按照筆順規(guī)則進行書寫,比如先橫后豎,先左后右,先里面再封口等等。這樣能讓孩子的字更美觀,寫字的速度也更快。D.間架結(jié)構(gòu)。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漢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就是為了讓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但要注意不能每個字都繁瑣地分析結(jié)構(gòu)。
二、著力拓寬識字途徑
1.關(guān)注學生經(jīng)驗,倡導生活識字。第一是把識字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生活積累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生活化。而語文課一旦與生活相“鏈接”,兒童的語言便似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全新的變化,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第二是要拓寬識字的渠道,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在社會上,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識字資源進行識字教學,實現(xiàn)生活課堂化。比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制作“生活識字本”,隨時將課外認識的字剪貼成冊;可以指導學生自制“識字袋”,隨時將課內(nèi)外認的字寫成卡片裝進識字袋,經(jīng)常利用字卡鞏固認字;可以在墻報上開辟“識字園地”,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可以每周設立“識字交流時間”,交流識字成果,評比“識字大王”;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業(yè)本上的名字都表上拼音,讓學生輪流發(fā)本子,擴大識字量;可以通過 “每周一首古詩”誦讀活動,讓學生鞏固學過的生字,認識新字,同時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事實證明,我們必須把認字放在實踐的環(huán)境學習。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好處,學生才會重視它。因此我們要讓學生通過看書讀報,在閱讀中識字;通過認讀路上的廣告、招牌,給家里的、教室里的物品寫名字,在生活中識字;寫圖文結(jié)合的日記……這些方法,都能幫助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生活中用字,能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和欲望。
2.豐富識字方式,倡導趣味識字。新課標規(guī)定:低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800個左右,其中1200個會寫,識字量占小學六年識字總量的60%,平均每學期大約要認識500個左右的漢字。這么大的識字量如果不講究科學合理的方法,而讓學生單調(diào)地讀、重復地寫、機械地識,將使學生不堪重負,對識字產(chǎn)生厭倦情緒。如何化難為易,使學生積極主動、興致盎然的參與到識字教學中去呢?下面簡要介紹幾種自己積累的識字方法:游戲識字。這種方法主要用于檢查、復習、鞏固。盧梭認為,兒童最好是在生活中、在游戲中學習。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各種兒童喜歡的游戲調(diào)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巧妙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快樂、主動地識記漢字??磮D識字。借助教材插圖識字也是一種直觀、有效的識字方式。圖畫能將漢字的本意表達出來,特別是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利用圖畫、實物認識漢字是很好的一種教學方法。例如:一年級下冊《識字四》教學“網(wǎng)”字: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圖中的這張網(wǎng),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能記住這個字。
生:網(wǎng)字外面的框就像是蜘蛛的網(wǎng),里面的小叉子就像是小蜘蛛。
生:網(wǎng)字的框就是網(wǎng)的邊緣,里面的小叉就是那些網(wǎng)線。
師:你還知道什么網(wǎng)?
學生紛紛說:球網(wǎng),鐵絲網(wǎng),電網(wǎng),漁網(wǎng),上網(wǎng)。
這樣的看圖識字,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網(wǎng)”的字形特點,而且通過相機組詞拓展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此外,還可以通過“想象識字”、“兒歌識字”、“故事識字”、“字理識字”等諸多方法增強識字效果。
3.積極鼓勵創(chuàng)新,倡導自主識字。新課程標準構(gòu)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新教材則處處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展示自我的時空。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自主選擇、自主創(chuàng)造、隨時交流識字方法,任何稚嫩可笑的方法,只要是學生的良方,我們都不能否定,都應該鼓勵。平時經(jīng)常這樣提問:“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你用的什么好辦法?請你來教教大家!”“你覺得哪些字最難記、最容易寫錯,要提醒大家注意?”這樣既能分享識字的樂趣,又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應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兒童的興趣出發(fā),開展實踐活動。每次活動有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并交流收獲。交流之后,還可采取模擬、創(chuàng)設情境的辦法讓兒童識字。如舉辦“娃娃超市”,“動物運動會”,“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當小導游”,“逛家電商場”等等識字活動。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過:“活動和交往是發(fā)展的源泉?!被顒邮莾和畹囊徊糠郑處熢诮虒W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huán)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