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口語教學往往被忽視,導致學生難以在英語學習中提高自身的口語能力。近幾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聯系日益增多,社會各個行業(yè)對英語口語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斷提高。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我國高校英語教學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學生的口語能力與交際能力水平偏低,“中國式英語”、“啞巴英語”等現象普遍存在。因此,本文針對于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口語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關鍵詞】高校 英語教學 口語能力 口語教學
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我國進入了一個信息時代。在計算機技術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人類已經迎來了網絡社會。作為一個人才培養(yǎng)基地,各個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當前的新形勢,不僅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知識傳授,而且還需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網絡時代的到來,加強了國際之間的交流,英語作為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實施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語言,鍛煉學生跨文化的交流能力。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高校英語教學的口語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得不到相應的重視、“啞巴英語”現象嚴重等。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是目前各個高校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學生口語能力的現狀及其原因分析
1.現狀。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各個高校學生的口語能力普遍偏低,交際能力相對滯后,雖然一般性的文章能夠大致的理解和讀懂,但是在日常的英語用語中,卻無法聽懂,即使聽得懂,也無法正確用英語表達出來。近幾年來,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我國高校英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高校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口語能力現狀令人堪憂,“中國式英語”、“啞巴英語”等現象普遍存在。同時,根據相關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高校學生口語能力總體水平偏低,口語能力較好的學生數量極少。這與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量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在全球化的環(huán)境下,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會與其他國際進行交流和融合。我國社會的發(fā)展與綜合國力的提高不僅需要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同時還需要具有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yǎng)基地,各個高校無疑是復合型人才的最大源頭。如果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較低,不僅限制了我國大學生畢業(yè)后是否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同時還會對我國走向國際產生重要的影響。
2.原因分析。
第一,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一直以來,很多高校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還是按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以詞匯和語法為主,過分重視語言傳授的講解,忽視了語言的運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同時,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下,教師沒有正確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仍然以自己為中心,師生互動、交流機會較少,同時在高校的英語教學中,一般采用的是大課模式,由于課堂教學時間較少,數量較多,教師無法讓每一個學生能夠有效參與到口語實踐之中。
第二,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由于每個學生是獨立存在的個體,知識水平、學習能力、語言天賦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在英語口語中也存在著個體差異。這主要是由于學生本身的性格決定的,一個比較內向、害羞、不喜歡交流的學生,勢必會影響自身英語口語的學習。很多學生無法在學習中體會到英語的樂趣。除此之外,有的學生受到學習手段和學習習慣的影響,同時再加上班級容量大,教學活動無法得到有效的開展,教師不能將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照顧到。此外,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無法認真學習,課后沒有復習和鞏固的習慣,因此導致學生對于口語學習的興趣偏低。
第三,缺乏合理的口語教材。目前,關于國內英語口語教材的種類和數量雖然較多,但是質量參差不齊,真正適合學生的口語教材少之又少。嚴格來說,富有英語特色的口語教材在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空白區(qū)域。當前,在英語教學教材中大部分是關于英語專業(yè)的,針對于英語選修的教材卻極少,有的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收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聯系,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無法讓學生得到有效的語言訓練。
第四,教師口語水平不高。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英語口語教學質量與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素質有著極大的聯系。眾所周知,英語能力的提高主要是以英語實踐為基礎,但是在我國各個高校中,由于教師的口語水平不高,教材設備缺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的英語聽、說機會較少,從而影響到了學生的口語訓練。同時,有的教師英語語調不準,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英語口語有著不良的影響。目前,很多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培訓和進修的機會較少,大部分教師沒有親身感受到英語國家的文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口語教學帶來了不良影響。
第五,缺乏有效的口語表達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也會對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產生重要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是通過課堂學習,對于課外學習,主要是以閱讀聽力為主,很少有口語練習的機會。同時再加上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和漢語環(huán)境,難以進行英語訓練。因此,學生的口語水平難以提高到一個理想的水平。無論是語音、語調還是翻譯,學生都會受到漢語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難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第六,評價體系的負面影響。目前,我國的教學依然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這對英語口語教學進行了不合理的引導。聽、說、讀、寫是考察英語能力的主要內容,但是在實際中,英語考試卻忽視了“說”的內容,長期以往,導致評價體系忽視了口語教學。目前,高校學生在畢業(yè)后,面臨著巨大的就業(yè)壓力,大多數的學生開始進行英語考試準備,但是這些考試卻沒有將口語納入其中,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不夠,降低了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從而出現了“中國式英語”、“啞巴英語”等現象。
二、高校英語教學中口語教學的策略
1.注重英語文化的滲透。各個高校應該將英語文化滲透到日常的英語教學之中。對此,首先就需要學習西方的文化知識。與東方文化相比,西方國家也具有自己獨特的悠久歷史,英語不僅是西方文化的傳播載體,而且還是發(fā)揚西方文化的重要手段,從英語語言中可以體現出西方人的生活習慣、風俗文化等。在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相關文化,英語不僅需要會說出來,而且在說之前還需要在大腦中形成一種思維。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英語國家的宣傳片,這不僅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將英語文化滲透到教學之中,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其次,將中西文化進行比較。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語言思維上也存在著區(qū)別。例如,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可能由于好奇心,所以愿意學習英語,但是想要引導學生進行長期的學習,就需要教師采用正確的教學手段,即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這種差異又體現在口語之中。有時候,同樣一句話,在漢語和英語中的效果卻不一樣。例如,中國最常見的問話便是“吃飯沒有?”,其實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是“你好”,并不是請你吃飯的意思,但是在英語中,卻是邀請他人吃飯的意思。在日常習慣中,由于西方人與中國人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口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endprint
2.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口語環(huán)境。首先,教師需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英語交流環(huán)境,將英語文化引入英語口語課堂上,將課堂作為學生英語交流的環(huán)境,只要說英語的人多了,學生自然也會主動說英語。同時,教師還需要在課堂上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講英語。設置英語交流環(huán)節(jié),積極引導學生將生活中比較有趣的事情用英語講出來。此外,在課程結束的時候,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身的學習心得,唯有如此,才能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加強自身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其次,增加口語交流機會。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十分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主要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而“說”沒有納入英語考試的內容之中,因此容易被教師忽略。傳統(tǒng)英語的教學模式長期忽視了英語口語教學,導致“中國式英語”、“啞巴英語”的現象十分嚴重。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課堂上,口語教學只占有整個課堂的25%,甚至更少,口語教學內容與聽、寫內容不成比例。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口語學習的需求,適當增加口語教學比重,例如在每節(jié)英語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一定時間的口語學習,每周組織英語口語沙龍,舉辦英語口語比賽等。
3.通過文化滲透,引導學生英語口語的練習。首先,采用情景教學手段?,F在情景教學是教師采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手段。大部分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之前,都會搜集與英語相關的電影、視頻等,并通過現代先進的教育技術,將其與對話內容有效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從中深刻體會到英語的正確發(fā)音以及英語文化的內涵。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看英語電影,引導他們將意識全部放在電影上面,在這樣特定的環(huán)境下,學生通過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對電影中的某些場景,某些對話產生深刻的記憶,這樣學生不僅可以進行良好的英語口語發(fā)音,而且還可以了解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其次,安排外教教學。適當的安排外教教學,讓學生學習到真正的英語文化,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到正確的英語發(fā)音。外教一對一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同時再加上面對的學生,數量較多,實施一對一的教學具有較大的難度。這里的外教不僅僅只是指教師,留學生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口語練習,引導學生與留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英語教學中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留學生與中國學生之間的友誼,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知,提高學生口語能力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實現的,不僅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而且還需要學生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口語的重要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選擇合理的教材,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增加學生口語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提高自身口語能力的方法,使學生成為一名復合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紅莉.形成性評價對高校英語教學的反撥作用研究——以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0): 20-21,24.
[2]孫志楠,郭晶.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3,(9):63-64.
[3]鄧凱鵬.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校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上旬),2016,(6):59-59.
[4]謝欣欣.促進高校英語口語教學的策略與方案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5):366-366,372.
[5]張仕萌.高校英語口語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1):138-139.
[6]張潤晗.高校英語專業(yè)口語教學中“文化導入”問題淺探[J].海外英語(中旬刊),2011,(10):168-169,173.
[7]王黎.英語原聲電影配音在大學口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5,(12):76,78.
[8]方慧佳.高校英語口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討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3):255-256.
[9]范馨元.高校英語口語教學策略探索[J].教育界,2013,(36): 108-108.
作者簡介:趙堂華(1978-),江蘇南京人,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