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姍
【摘要】數(shù)學課堂提問是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巧妙地使用課堂提問,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教學效果良好。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效能,把握好提問的“火候”,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創(chuàng)造欲望和竟爭欲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提問原則 問題技巧 提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3-0142-02
高效的課堂教學總是以“設問——求解——反思——新問”為思維訓練主線的。因為學生的求知欲望總是從問題開始的,當他們發(fā)現(xiàn)了問題,提出了疑難后,就可以在師生的共同質疑、問難、分析、思考中點燃智慧的火花,促進智力的發(fā)展。但對同一個知識點如何進行提問,教學效果卻大不一樣,把握課堂提問技巧和方法,是提高學生有效參與的有效途徑。
一、課堂提問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
課堂提問的科學性體現(xiàn)在提問的內容、要求、范圍、措辭等各方面的準確性上,這是保證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前提。
2.具體性原則
小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問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段的要求,盡量采用具體化的提問,提問的目的具體了,學生才能明白思維方向,才能積極地尋求問題的答案。
3.藝術性原則
課堂提問是一門教學藝術,合理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提問時注意技巧,能及時喚起學生的注意,促進學生知識遷移,創(chuàng)造積極的課堂氣氛,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堂提問的技巧
1.提問方向明確
提問時應盡可能從一個角度去問,這樣答問的范圍便受到了限制,才不會產(chǎn)生歧義。如果教師提問時對問題的表述不明確、太空泛,會使學生抓不住要領,在思考過程中缺乏思維定向,失去目的性、針對性,出現(xiàn)胡思亂想的心理狀態(tài),造成學生不能作答。同時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充分估計學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做到摸清抓準、切中要害,使提出的問題有的放矢。
2.提問環(huán)境溫和
教師在平時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實行民主型的教學,師生在平等、民主的氣氛中,自然可以很好地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才能,并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獨立思考、大膽求異,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的提問效果一定好。相反,如果平時教師對答錯或不能回答的學生隨意訓斥甚至挖苦,不僅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造成學生對回答的懼怕心理,久而久之對提問不能回答、不敢回答。
3.提問語言精練
數(shù)學是一門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堅持科學性原則能保證課堂提問的準確性。問題的表述要精煉、明白準確,不能用學生不懂的“術語”。
4.提問難度適當
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沒有給學生提供一點思考的空間,學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超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也會造成學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設計問題。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使學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可以回答,如果學生回答有困難,教師還可以做必要的鼓勵和揭示。同時還應考慮課堂上的大部分學生弄清所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必要時間,以保證提問的有效性,通過提問和回答的過程對學習內容增進理解。
5.提問對象合理
提問時,相同的問題,選取不同的問答對象,會得到不同的提問效果。教師平時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個別差異,做到對每一個學生心中有數(shù)。針對不同的問題,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選擇不同的對象問答。一般的問題通常先讓基礎差一些的學生回答,回答不上來,再叫基礎好的學生回答或補充。為鼓勵基礎差一點的學生回答問題,教師要選擇一些容易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使他們能夠回答出來,有一種成功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合理課堂提問方法
1.導入性提問
在講授新課時可以從學生的質疑開始引起深思,教師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處及時提出新問題,然后與學生共同釋疑,勢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只有當學生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時,才是學生進行“開其心,達其辭”的最佳時機。小學生已初步擁有了一些生活經(jīng)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又特別感興趣,充滿著好奇,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觸動學生的情緒,喚起心理共鳴,設計新穎問題引入新知。
2.游戲中提問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好動,而且對游戲有很大的興趣,一般情況下,小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只保持15分鐘左右,15分鐘以后,他們的思維進入疲憊階段,注意力開始轉移,大腦含氧量逐漸減少,所以這個時候,教師要活躍一下課堂氣氛,增加一些“氧分子”,讓小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做一個小小的數(shù)學游戲,來把他們的注意力長時間的穩(wěn)定在學習對象上來,以便讓學生當堂學到的知識得到鞏固和練習。例如:在教完“質數(shù)和合數(shù)”干巴巴的概念之后,就設計“對號入座”的游戲,利用全班學生的學號數(shù)判斷質數(shù)、合數(shù)。全體學生起立,老師問:“你認為你的學號數(shù)字是質數(shù)的請舉手,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報號入座?!苯處熞灰话鍟?,用同樣的方法報合數(shù),最后還有一位學生站著,老師故意不解的問:“你怎么沒坐下?你幾號?”“1號!1既不是質數(shù)也不是合數(shù)?!薄安坏扔?的自然數(shù)按約數(shù)的個數(shù)分為哪幾類?”(質數(shù)、1、合數(shù))?!白钚〉馁|數(shù)是幾?”“最小的合數(shù)是幾?”通過游戲全體學生參與了教學活動,輕松愉快地學會了有關概念,全體學生興趣盎然。
3.探究性提問
這種提問是讓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如比較、聯(lián)想、推理等,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尋找知識的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能啟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一年級學生學習“認圖形”時,要求知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形狀,能夠辨認和區(qū)分這些圖形。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可以安排以下幾種形式的探究活動:
1)找圖形
老師用四種圖形拼成一個機器人,要求學生從機器人身上把這四種圖形分別找出來。
2)說圖形
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見到的哪些物品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
3)折圖形
拿一張正方形的紙,對折一下,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張紙分成兩個一樣大的長方形;再用這張紙橫著對折一下,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張紙分成了四個一樣大的正方形;再用這張紙對角折一下,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張紙分成了八個一樣大的三角形。
4)拼圖畫
老師指導學生用初步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這四種圖形拼出“農(nóng)村豐收景象”的一幅圖。
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數(shù)一數(shù)、折一折和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加深對圖形的認識,學生學習起來興趣盎然,極大地提高了練習的效率。
4.延伸性提問
僅僅通過課堂上的四十五分鐘來學習知識似乎還不夠,還需要在課余時間利用課外活動來進一步培養(yǎng)小學生數(shù)學學習意識。在課外活動小組中,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內容可以包括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趣味數(shù)學、數(shù)學史和數(shù)學家的故事、擴展性知識等,用來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在小學生的知識和思維之間架起橋梁,讓他們感到學習中充滿了興趣,使學生從“要我學”的觀念變?yōu)椤拔乙獙W”的意識,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還要會學,學得活潑學得生動,不再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需要,學生的求知欲就會越來越強,知識面越來越廣,人也越來越聰明。
5.鞏固性提問
為了讓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常在講授完新課后,對本課程及相關內容提出幾個重點問題,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有助于知識的積累和深化,是發(fā)展學生記憶力、思維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鞏固性提問是進行教學的重要方法。
提問,對于教師來說是激活學生思維的有效方法,而對于學生來說,這是驅動思維,蓄積而發(fā)的內在表現(xiàn),課堂提問貫穿課堂,我們實際教學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內容的奇巧之處來提出疑問,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點知識提出問題,以引起質疑、思考,要善于把握教學時機投以一石,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恰當?shù)乩谜n堂提問,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參考文獻:
[1]紀曉村,曹裕添.紀曉村小學數(shù)學興趣教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2]劉兼,孫曉天.數(shù)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陳昌平.數(shù)學教育比較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張雪珍.小學“小班化教育”教學指南[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5]陳登平,田瀾,劉衍玲.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對小學生“學會學習”影響的實驗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0.4.
[6]龍梅秀.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技巧之我見[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