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生新課標的要求下,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新的義務教育中對小學生提出了“善問”、“會問”的要求。要求從單方面的教、授變?yōu)楝F(xiàn)在的自由自主學習,要對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不熟知的現(xiàn)象提出質疑,鼓勵學生能夠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最大程度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從“不敢問”到“勇于問”,讓他們敢于、善于質疑問難。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質疑能力;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現(xiàn)狀
通常,在現(xiàn)在的小學課堂上教學教師會給同學提供自由發(fā)言的時間,讓學生提出疑問,可是學生缺乏自信,而且有些膽怯,即使有問題也不向老師請教。為了節(jié)約時間,教師只能按照原定的教學計劃提出幾個生硬的問題,并且將原先準備的標準答案“講”出來,而每個學生的理解水平不同,這樣做起不到預想的答疑解難的效果。并且,小學生天性活潑,容易對事物產生好奇心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或傳授的教學內容質疑,在與教師交流的過程當中,教師不重視學生的看法,有的教師甚至對學生提出的看法不予理睬,這樣就暴露了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導致學生喪失了質疑能力。
二、輔助學生養(yǎng)成課堂質疑的習慣
在教學課堂中,學生有疑問卻不敢問成了普遍現(xiàn)象,因此教師應當針對這一現(xiàn)象制定解決方案。給學生們營造一種平等、寬松、具有親和力的課堂氛圍,塑造一個親近和藹的形象。然后根據(jù)同學所問的問題進行相應的作答,如果學生提出有關課文內容的問題,就講解標準答案;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與課堂無關或者很離譜,那么就在做了簡單的引導后下課再私下解答這些問題,讓同學們的質疑都能夠得到解答,這樣有助于保護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激發(fā)學生對于質疑的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興趣就是動力,也是豐富學生想象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首先就要讓學生對質疑產生興趣。
(一)教師自定義場景、情景,讓學生產生疑問
在學習某一篇文章之前,教師的課前引導很重要,要讓學生聽過你的引導后想要去看文章,不能在課前導文中把所有信息都總結給學生,那樣學生就會失去閱讀的興趣。例如:“同學們,我們今天要講的是第n課,這篇課文是×××在×××情況下寫的,內容主要講了……”這種完整的內容講解并不適合做小學語文的導文,在聽過這種完整的導文之后沒有想要去讀課文的沖動了,也就對課文失去了興趣。
(二)巧妙地利用文章中本身看似矛盾的情景,讓同學產生疑問
課文中經常出現(xiàn)“他流下了一滴滴眼淚,但其實他的心里很開心”,類似于這種文章,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文章本身看似矛盾的情節(jié)來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
四、教學生質疑的方法
要想讓學生學會質疑,主要從“問什么”和“怎么問”上面下手。解決“問什么”的問題,問題其實完全可以分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個方面。例如在教《徐悲鴻勵志學畫》這篇課文時,先不講課文內容,而是講“勵志”的含義,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勵志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勵志學畫而不是立志學畫?”“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呢?”等等這些問題,然后再引入課文,學生就會帶著問題帶著興趣去看課文,讓課堂效率提升百倍。
讓同學們提出問題。“大家有哪里不懂畫出來”,實際上,每個學生對于“不懂的地方”認知不相同,所以讓他們先畫出生字和看不懂的詞,譯出解釋,看看能否讀通,以確定理解的意思是否正確,然后再通讀整篇課文。
讓學生自主看課文。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看過課文后提出問題,或者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瀏覽課文。由于小學生對一切事物的認知有限,可能經常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問題,會提出許多小而雜的問題,這時就要求教師進行及時的引導和篩選,找到中心問題和有價值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解答。
五、積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的質疑思路
在教學中質疑可以分為四部分,自學生疑、讀中生疑、鼓勵提問、課后質疑。在自學時,我們教學生“勾畫”,把自己不認識的字,看不懂的詞標識出來,這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都要認真回答,當提出的問題造成爭議時可以用辯論的方式,學生在辯論時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質疑能力,保護了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中,我們不只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還要帶著新問題走出課堂。在課后要給同學們留課外問題,讓學生通過自我思考、問家長、查資料、交流等各種途徑找到想要的答案。這樣在培養(yǎng)質疑能力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就是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極大程度上保護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師通過鼓勵和教學引導讓他們變得“善于問”“樂于問”,教學生質疑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善問”“會問”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重要方法終極目標,這些技能都能讓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曲平.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4.
[2]梁麗紅.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J].學周刊,2014(27).
[3]洪熵蓉.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J].學周刊,2015(20).
作者簡介:鄭蕾,女,1985年生,江蘇靖江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