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英語詞塊的主要分類,強調(diào)了詞塊在二語習得中的重要性。發(fā)現(xiàn)詞塊的習得有利于提高高年級學生交際的流利性,有利于產(chǎn)出地道的英語,有利于提高語用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關(guān)鍵詞】高年級 ?詞塊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122-02
一、引言
傳統(tǒng)的語言研究把語言看作是由語法和詞匯組成的系統(tǒng)。在對第二語言的語法習得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后,研究者們把目光轉(zhuǎn)向了第二語言的詞匯習得。并對詞匯的習得做了大量的研究。并發(fā)現(xiàn)正如語法對二語的習得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樣,詞匯對二語學習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然而,在研究者對語法和詞匯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即使二語習得者在熟練地掌握了語法和大量的詞匯之后,仍然不能很好的運用英語。
隨著對語言習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有一種介于語法和詞匯之間的語言結(jié)構(gòu)——詞塊(chunk)。這些兼有句法和詞匯特征的固定或半固定的模式化的詞塊是語言交際中最理想的單位。據(jù)電腦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顯示,像這樣的詞塊在自然語言中占到90%的比例(楊玉晨,1999)。
二、詞塊
近年來的許多研究表明(Wong Fillmore, 1976; Pawley and Syder, 1983; Wray, 1992; Sinclair, 1991; Nattinger and DeCarrico,1992.),詞塊對母語使用者的語言運用起著很大的作用,母語使用者正是在掌握了大量預制性詞塊的基礎上才能產(chǎn)出地道的英語(刁琳琳,2004)。目前對詞塊尚未有明確的定義。詞塊在不同的語言學者研究里有不同的名稱, Wray(1999:214)指出,用于描述這一現(xiàn)象的術(shù)語有40 多個, 討論的其實都是本質(zhì)相同的現(xiàn)象中或大或小的部分。
三、詞塊習得的重要性
在我國的高年級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現(xiàn)象:即使掌握了大量的單詞和熟練的語法之后,仍然不能熟練的應用英語。例如:不能熟練的開啟對話,不能地道的表達自己。在講述一個話題或?qū)懸黄駱拥奈恼聲r,則顯得力不從心,漏洞百出,不是搜腸刮肚,就是詞匯使用不當。其實就像人類在許多行為方面都有習慣一樣,人類使用語言也有一定的習慣。Pawley和Syder(1983)在做了大量研究之后指出,一個普通的英語本族語者一般都掌握數(shù)以千計的詞匯化句干,在交際中,交際者無須絞盡腦汁就可以隨時使用詞匯化句干技巧使交際達到即興的流利程度。本族語者的這一詞匯習得過程無疑給我們二語學習者很大的啟示。
詞塊融合了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語義、句法和語用關(guān)系,能夠促進二語習得者使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由于詞塊是一種現(xiàn)成的并作為整體保存在記憶中的特殊詞匯現(xiàn)象,它在即興交際中注意語法結(jié)構(gòu),可以大大減緩即時交際的壓力,也可以給語法運算爭取時間,從而保證即時交際的流利性。很多二語習得者雖然具有某種程度的流利性,但在使用第二語言時給人的感覺仍然并非本族語者在說話,即不能產(chǎn)出地道的英語。在許多高年級學生中還存在著“沉默”現(xiàn)象。他們常常不知道如何去說,不知道怎樣用外語來傳遞信息。因此,他們在交際過程中不喜歡或不敢主動表達自己,使自己處于一種沉默狀態(tài)。而詞塊可以幫助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面。由于詞塊是現(xiàn)成的語塊,且具有特定的語用功能,學習者可以用其呼喚、應答、切入話題、提問、回答等。
四、結(jié)語
無論是從語言理論還是語言應用的角度,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識到詞塊是語言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詞塊能提高學生對詞匯深度的掌握;能幫助學生克服中介語的干擾(如:解決問題應該用overcome difficulties 而不是solve difficulties);有利于提高流利性,產(chǎn)出地道的英語,提高語用能力。由于詞塊具有預制性、套語公式性的特點,當學生的心理詞匯里儲存了大量的詞塊時,學生們可信手拈來,將它們在不同的交際環(huán)境中“出口成章”地使用。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刁琳琳,《英語本科生詞塊能力調(diào)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7):35-38。
[2]濮建忠,《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類聯(lián)接、搭配及詞塊》[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11)438-445。
[3]嚴維華,《語塊對基本詞匯習得的作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11):58-62。
[4]楊玉晨,《英語詞匯的“板塊”性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界,1999,(3):24-27。
作者簡介:
張巖(1976- ),女,漢族,山東省泰安市人,泰山醫(yī)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