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秀蘭
摘 要: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主要構成要素,更是學生成長和成熟的主要空間環(huán)境,是無形的教育力量。班級文化同樣是一種管理學生的方法和方式,是班級建設的靈魂和核心。小學班主任只有了解班級文化的內涵以及班級文化的建設策略,才能更加有效的建立小學班級文化。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文化;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208-01
小學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建設的靈魂和核心,班主任在深刻理解班級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探尋更加科學的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對策。
班級文化的內涵包括班級物質文化、班級行為文化、班級制度文化和班級精神文化。班級物質文化主要是指班級的物質條件、班級布置以及相應的教學設施等等。班級行為文化主要是指班級組織的班級活動,以及在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文化。班級制度文化主要是指班級的制度規(guī)章條例等等。班級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班風、學風以及班級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關系等等。[1]
一、營造和諧的班級物質環(huán)境
班級物質環(huán)境對于班級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學生在班級環(huán)境下的學習和生活,受到相應的物質環(huán)境的影響。班級整齊干凈的桌椅,合理的教學設施的布置,美觀的板報等等都透露給學生一定的信息,給予學生一定的美的感受。和諧美觀的物質環(huán)境的布置更夠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物質環(huán)境的布置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教師為主的階段、師生共創(chuàng)的階段以及學生為主的階段。剛入學的小學生對于班級文化缺乏理解和知識,因此需要建設以教師示范和引領為主,學生參與的物質環(huán)境建設,班主任也需要重視參與性環(huán)境的建設,使小學生在參與的過程當中理解班級文化精神。[2]
例如對于打架這一類班級違規(guī)行為的教育一般情況下都是教師的主角,并且只有當不恰當?shù)男袨槌霈F(xiàn)時教師才進行干預,教師是裁判,學生只是受判者。其實違規(guī)行為的出現(xiàn)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小學生不知道應該采取怎樣合理的方式來化解矛盾,因此以自身本能的方式對于周圍環(huán)境的刺激做出反應,針對這種情況小學生應該重視學生的參與性創(chuàng)設,讓位于學生做主角。一方面針對打架這一些不良的行為,教師可以通過班級活動的方式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通過表演或者講述的方式講解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xiàn)的同學之間的摩擦,并且在此基礎上同學們之間交流,討論怎樣通過合理的方式解決摩擦,教師適時恰當?shù)倪M行指點和補充。另一方面圍繞這些不良行為為主題,通過墻報、宣傳欄、少先隊廣播站、班隊會等進行宣傳和教育。
二、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班級活動
組織和開展班級活動是班級行為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班主任需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行為特點以及行為需求,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班級活動,并且提高班級活動的質量。[3]小學班主任需要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是班隊會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班主任需要制定新穎實用的班隊會主題,切忌千篇一律的模仿,班主任需要走出校門,讓小學生參與更多的社會實踐,豐富小學生的實踐經驗和知識。例如主題班會觀摩活動——保護身邊的環(huán)境,從小事做起,共創(chuàng)美好家園。
其次重視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班主任在進行班級文化建設的同時還需要重視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定期召開班級文化建設家長培訓會,組織家長參觀班級文化,使家長們理解班級文化建設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進而支持班級文化建設。
三、構建民主公平的班級制度文化
班級制度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是學生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具體化、明確化和條理化。[4]
首先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參與并且自己制定班級公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制定班級公約,之后進行班級討論,教師可以適時恰當?shù)倪M行引導和補充,最后進行條例總結并形成班級公約。[5]
其次班主任還需要激發(fā)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意識。班主任需要從班級的全局進行考慮,在班級中設置不同的崗位從而負責班級制度的各個方面,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的日常行為管理中來,逐步提高學生的班級主體意識。
與此同時班主任還要堅持班級規(guī)則長期堅持,班級規(guī)則的實施要持之以恒。班主任必須強點班級制定的規(guī)則要長期堅持,必能有所改變,不能因為某個人或者某件事而打破班級規(guī)則。
四、重視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促進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取向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最深層次以及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班級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班風、學風、集體輿論、價值觀念以及理想追求等等。
首先班主任要致力于培育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的班級價值觀。例如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的形式共同交流和討論同學所共同關注的問題,甚至于社會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進行價值觀的共同構建。例如“愛惜糧食、節(jié)約水電”
其次班主任需要十分重視輿論的力量和作用。輿論在小學生的心理上會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輿論作為信息進行傳播和擴散,并且能夠引起學生之間的共鳴,因此班主任需要重視正確輿論的培育。[6]
舉例如下“老師,他體育課又打人了”這種又熟悉又刺耳的聲音,想必是每個班主任都頭疼的問題。這位同學是班級里打籃球最好的學生,但是也經常出現(xiàn)過激行為。恰巧學校又要組織校隊。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要首先進行班級投票,并根據(jù)投票情況,進行分析,如果仍有將近一半同學們選他,就進行批評教育,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如果少于一半的學生選他,就證明他的過激行為已經或者馬上激起公憤,這種情況就不能選他,并告訴他不選他的原因。通過這樣的獎罰行為了維護班級正確的輿論。
最后發(fā)揮榜樣效應,樹立激勵人心且簡單易懂的班級價值觀。對于小學生來講,很難理解深奧的道理,班主任可以通過榜樣的方法,將道理以具體形象的榜樣人物或者榜樣行為進行展示。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后陽小學)
參考文獻:
[1]黃建新,彭小峰.班級特色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J].中國民族教育,2014(12).
[2]余忠淑.小學班級人本管理中和諧班級文化的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23).
[3]史海英.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問題與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6(02).
[4]張艷芬.班級文化建設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以B市四所小學為例[J].當代教研論叢,2015(10).
[5]張法林.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唱主角[J].教學與管理,2015(20).
[6]葉薇芳.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與反思[J].思想理論教育,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