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杰
摘 要:品德與社會這一門課程是將學生的實際社會生活作為基礎的,力爭讓學生能夠從小事中感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以便于能夠逐漸的培養(yǎng)出學生良好的品德。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德育;滲透
一、前言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開設的以學生社會生活作為基礎,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社會性發(fā)展的一門綜合性之的課程。
二、在生活中進行感悟
在針對《我們自己做主》這一部分內(nèi)容開展的課堂教學相關互動中,筆者一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班干部選舉這一個問題為基礎,讓學生充分進行感受,自己是這個班集體中的一員,自己是擁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的,與此同時也是有責任和義務選擇出優(yōu)秀的班干部的。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針對一個問題展開的討論,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問題就是:假如說現(xiàn)在我們重新選舉班干部,你會選擇誰?并將理由說明。同學們開展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希望選擇學習比較好的同學,有的希望選擇人緣比較好的同學,有的希望選擇和自己關系比較好的同學、有的希望選擇號召能力比較強的同學等等。上文中提及到的這些回答都是在筆者的預料之中的。但是在討論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有一個同學提出了一個至今為止都令筆者感動的建議,那就是希望選擇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是十分遵守紀律的同學當班干部。筆者詫異之余請這位同學闡述自己選擇這種同學當班干部的理由。他給出的理由是有理有據(jù)的:不是十分遵守幾率的同學實際上并不是喜歡影響班集體,而是自我約束能力相較于其他的同學比較差,假如說我們讓他在班級活動進行的過程中管理別的同學,讓他們自己去體會管理別人的好處和難處,他們就能夠在管理的過程中體會到,一個人不需要別人管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班集體的共同榮譽是需要大家在一起來正確和保持的,一個人使可以對班集體的榮譽造成應先東哥,也是能夠?qū)Π嗉壷械拿恳粋€同學的榮譽造成影響的,也是可以對整個學校的聲譽造成影響的,甚至在嚴重的時候還有可能對一個國家的尊嚴造成影響。我們每一個學生的言行舉止都應當符合紀律提出的要求。還有其他的同學說,班級中這幾個不是十分遵守紀律的同學,其實也是有很多的優(yōu)點的,只要他們將自己的缺點改正了,我們班的紀律就會變得更好了。
從學生們針對這個問題展開的討論中,筆者看到了他們對班級當中不遵守紀律的同學秉承著的使寬容和鼓勵的態(tài)度,看到了他們對自己的同伴的愛護和信任;看到了他們是十分熱愛班集體的、對班級整體榮譽十分的關心;與此同時也看到了我們教育意義的展現(xiàn)。
三、在生活當中學習生活、培養(yǎng)道德
在課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我們使不應當傳授那些和實際生活沒有任何形式的相互關系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不應當將學習僅僅看做使掌握某些書本知識和語言符號。上文中提及到的這種教授模式是達不到課程需要實現(xiàn)的目標的,只有將學習者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才能夠?qū)ι詈偷赖逻M行學習。
在課堂教學相關活動進行的過程中,筆者使用到的做法是:努力的將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調(diào)動出來;通過調(diào)查、研究和討論等活動,提升學生的經(jīng)驗水平,深化他們對自身經(jīng)驗的體驗;模擬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某一種情景,比如說扮演、編故事等等,在這種生活環(huán)境的背景下學習和培養(yǎng)道德。
當我們針對“我們選擇誰來當班干部”這一個話題展開討論的時候,學生的發(fā)言實際上是多元化的,這其實是因為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性的,他們的實際生活經(jīng)歷不同,他們原本所在的班級當中使用到的班干部選舉方式是不同的,他們對事物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因而,他們使用到的思維方式和得到的思維效果就是不同的,選擇班干部的過程中秉承著的標準也就不同了。所以,我們在討論的過程中,是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的,班干部選舉工作一定是要將班級的實際情況作為出發(fā)點的,關注同學們提出的要求,關注班級的進步和發(fā)展,關注同學們能力的培養(yǎng)??偠灾?,選舉出來的班干部是需要有利于班集體和每一個學生的。
在選舉的目的和目標明確下來之后。學生們在班干部選舉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就可以用心的去體會同學們身上展現(xiàn)出來的美,關注班級的建設和發(fā)展,分享班級的榮譽和進步,分享同學們的幸福和快樂。上文中提及到的這種類型的活動是將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的,是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基礎的、是以學生的需求為基礎的,與此同時又是需要為學生的實際生活提供服務的。所以,筆者在上文中提及到的這種教學過程中,在課堂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將學生對社會有意義或者有用的習慣培養(yǎng)出來,在學生學習生活道德的同時,也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左夢飛.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湖南大學,2013.
[2]顧衛(wèi)紅.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3]李園.延安市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實施效果調(diào)查研究[D].延安大學,2014.
[4]劉新紅.數(shù)字故事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5]趙巖.德育在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J].中華少年,2016(1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