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
摘要: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初探;興趣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具有自身比較突出的學科特點:技術運用性強、豐富的變化性和時代特色鮮明性。因此,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肯定不能完全沿襲傳統(tǒng)科目的教學方法,而應根據實際情況設計特立獨行的教學方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許多學生開課伊始還對計算機揣著好奇和輕松娛樂的心態(tài),有人甚至覺得可以玩玩游戲、看看視頻。但隨著課程的開展與深入,他們會逐漸感到許多硬性的東西需要記憶和反復練習,逐漸感到枯燥無味,難度增大,學習興趣于是一落千丈。鑒于此,筆者認為我們一定要根據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認知規(guī)律,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下面,筆者從教學實踐出發(fā),總結幾條課堂教學心得。
一、善于引導學生,牽引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亦是啟迪學生發(fā)散思維的積極手段。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要抓住時機,適時加以引導和培養(yǎng),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真正的學習興趣。我們一定要利用并注意啟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耐心并認真解答學生發(fā)現并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大家的每一個進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學與會學中不斷取得進步。比如,在引導學習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時,因為Windows人機交互功能比較強大,因此有的學生對學習內容稍作了解后,就能改變各種花樣來展示自己的能力,諸如改變桌面背景等。如果我們單純地認為這是無理炫耀并給予批評或者處罰,那么肯定會影響該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習效果也就無從談起。我們可以這樣來做:在講課之余,我們請這些學生給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創(chuàng)新經驗”。如此設置不僅讓學生通過相互學習掌握了更多知識和操作方法,還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探索小成果給予了肯定態(tài)度,讓他們產生了積極的學習情感。當然,必要時我們也要提示大家沒有根據的惡意操作可能會影響計算機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隨意改變系統(tǒng)設置的。
二、注重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由于建構主義學習活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且是真實的,因而學習者就更具有興趣和動機,能夠鼓勵學習者進行批判型思維,能夠更易于提供個體的學習風格?!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操作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fā)展特點的課程?!叭蝿镇寗印边@一教學法既符合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也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將整體性的教學設計過程分解為諸多要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掌握和發(fā)展整個教學設計過程。要從教學系統(tǒng)和整體功能出發(fā),保證“目標、學生、策略、評價”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相輔相成,產生整體效應。具體到每一個知識點,教師都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課標,精心選擇素材,設計好相應的學習任務,確保每節(jié)課都能夠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的主導。要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親自參加學習實踐。多媒體網絡教室的使用,我們能夠嘗試進行“局域網的教學模式”,達到了人機交互雙向多向互動式的教學目的,大大提高了知識和信息傳播的數量、質量、速度,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我們還在課堂上應用“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模式”,由幾個興趣、個性、學習傾向、學業(yè)成績等幾個方面相近的學生形成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學習小組,使課堂教學更加民主、科學。
四、不斷完善評價機制,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評價是教學的指揮棒,有什么樣的評價就有什么樣的教學。準確的教學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并完成有效教學。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就需要不斷完善評價機制。我認為要開展好教學評價必須做好三個方面:一是注重激勵性的評價。信息技術課程不是以選拔人才或評優(yōu)為目的的,而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最終目的的課程。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積極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對學生的閃光點盡可能用欣賞的語言來激勵學生,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二是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反思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必須重視對自我教學的反思。常見的教學評價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表現、成績等,忽視了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通過對教師教學狀況的評價,可以促使教師認識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改進調整教學方式、進度和目標等。三是因才施評。學生水平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故教學評價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才施評。對不同的個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評價尺度,給予不同的機會,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教師不但要評價好學生的作品,指出其作品得意之處,提出更高要求,也要評價學習落后的學生,肯定學生閃光點,幫助樹立信心,進行針對性評價,促進學生改正不足,這樣才能刺激每個層面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我滿足感,促進課堂的有效教學。
總之, 21世紀信息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信息化的實現,對教育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從培養(yǎng)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養(yǎng)目標上,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高度創(chuàng)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養(yǎng)內容上,教育需要對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主要側重在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每個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在培養(yǎng)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觀念,要尋求新的模式和傳播手段,以適應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楊文寬.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淺談[J].中小學教育,20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