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中
【關鍵詞】 高中生;寫作心理;特點;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4—0055—01
寫作呈現(xiàn)在高中學生面前的主要形式就是作文。而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占了總分值的三分之一。作文在語文學科中的地位不容小覷!那么對于如此重要的作文,現(xiàn)代高中生的寫作心理又是怎樣的呢?就筆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及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有許多學生是很排斥作文的。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铝藢W生對作文的排斥?筆者認為還是學生對待寫作的心理狀態(tài),具體而言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以下寫作心理:
首先,許多學生對寫作有明顯的畏難心理。幾乎所有學生都可以在語文老師的引領下感悟語言文字,文學作品的美。真正體味到文學作品的手法、形象、情感以及哲思理趣等諸多美??墒钱斘覀冃枰麄冝D(zhuǎn)換角色把自己從美的感悟者變?yōu)槊赖膭?chuàng)造者,提筆寫作文特別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時,絕大多數(shù)學生就會一籌莫展,甚至有一種強烈的畏難心理出現(xiàn):針對所給的具體材料我該寫什么呢?就我大腦中所儲備的寫作素材我該怎么寫呢?怎樣寫才會美呢?
其次,學生普遍存在一種對寫作文的應付心理。寫作本該是對我們的日常積累進行自然釋放的過程,它需要將我們?nèi)粘涞牟牧线M行創(chuàng)意運思進而將他們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閱讀得多了、素材積累得多了、生活感悟得多了,寫作成文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可在這個文化快餐時代絕大部分學生懶于作生活有心人,使得他們成了滿目材料而腦中相對缺乏材料的學生。他們寫作動機模糊,嫌作文費時、麻煩,常因無話可說或駕馭材料困難而視作文為苦差事,甚至認為作文可以胡亂編造,或者拼湊幾段,完成了事?!笆种袩o糧,心中自慌”,在腦中空空的情況下我們還要期盼他們寫出內(nèi)容充實,材料新鮮,思想深刻的作文這無異于異想天開?!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此時的學生面對作文時應付了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次,學生對作文還有明顯的拖拉心理。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尤其是絕大部分的理科生更喜歡做數(shù)理化題而排斥作文。特別是進入高三階段,他們更愿意把大量時間留給數(shù)理化而不是語文,每位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必定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語文以及作文只能是被邊緣化,能拖則拖,能不學就不學,能不寫就不寫。
按照對世界的認知能力以及知識水平來看,高中階段的學生應該有了初步的文化哲思,對世界、人生有了一定的思考、理解,那么這些都可以外化為文字在他們的作文中體現(xiàn)出來的。然而當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老師過多強調(diào)寫作方法的實踐,而輕視寫作應反映社會真實,闡發(fā)人生道理,抒發(fā)自我真情實感這些基本要義的滲透,使得高中生作文呈現(xiàn)出了以下特點:
一、刻板的材料運用
老師們對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從高一到高三是貫穿始終的。熱愛學習的學生也可以通過不同的介質(zhì)接觸、積累到更多的寫作素材,但在實際運用材料的過程中老師往往“授人以漁”,事無巨細,甚至大包大攬教會了學生固定的運用材料的方法,表面上看受過統(tǒng)一方法教導出來的學生作文結(jié)構(gòu)合理,讓閱卷老師對學生寫內(nèi)容一目了然,殊不知刻板的教條完全泯滅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學生作文就像流水線上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一樣缺乏新意。
二、固定的情感表達
從2001年開始高考作文基礎等級里就出現(xiàn)了“感情真摯”這一要求。然而老師們在分數(shù)利益的驅(qū)動下卻再三強調(diào)學生在作文中表達情感時只能傳遞正能量、或者說是表達偽情感,即只能表達對生活、社會、人生的熱情贊美與謳歌,所有對生命意義的疑惑,對社會陰暗面的譴責,甚至于對自我心靈的叩問都得小心藏起。
三、單一的寫作文體
因為近年來各個省市的高考作文均以材料作文唱主調(diào),為了適應快速閱卷的需求,議論文成了考生的不二之選,而我們?nèi)粘5乃袑W習和訓練都是為高考做準備的,這就使得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日常訓練也以議論文為主了。至于記敘文、小說、散文等文體都不在訓練范圍。長期單一的寫作文體也讓學生產(chǎn)生對作文產(chǎn)生了厭倦感。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當代高中生的寫作心理以及由這些心理所衍生出的寫作特點都是與我們的高考密不可分的。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高考只是我們?nèi)松囊粋€轉(zhuǎn)折點而不是終點,不管我們報著一種消極的心理去應對事件本身還是應對社會,都是不利于一個人的長期發(fā)展的。寫作,特別是高中階段的寫作 在更多的時間應該唱響學生心曲,讓他們以我手寫我心,而不是應付考試。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