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祝福》兩個英譯本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對比分析

      2017-04-18 22:48:58劉啟源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1期
      關鍵詞:文化負載詞祝福英譯本

      劉啟源

      【摘 要】文章通過對比1981年楊憲益、戴乃迭所譯和1990年版威廉·萊爾所譯的兩個《祝福》英譯版本,找出兩譯本針對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的不同之處,并從目的論的視角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及其對譯者翻譯策略選擇的影響。

      【關鍵詞】《祝?!?英譯本 目的論 文化負載詞 翻譯策略

      一、魯迅譯本研究

      魯迅先生的作品以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獨特的語言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也是中外翻譯家爭相翻譯的對象,先后被譯成英、日、俄等50多種文字。迄今為止,共有18位國內外學者將魯迅小說翻譯成了英文。因此,魯迅作品的英譯研究也一直是國內翻譯研究中的熱門方話題,研究范圍包括語言風格、美學角度、文化因素、翻譯策略、翻譯對比、翻譯評價等。當然,其中也不乏針對魯迅作品翻譯中文化負載詞的研究。

      文化負載詞是指在翻譯源語(source language)中具有文化意義而在目的語(target language)中無法找到對應語言的詞匯。文化負載詞的存在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識。魯迅的作品中存在大量的文化負載詞,這也成為譯者在翻譯魯迅作品時的一大難點和亮點。

      魯迅的短篇小說《祝?!穭?chuàng)作于1924年,收錄在魯迅小說集《彷徨》當中,曾被多次翻譯給英語讀者們。例如1941年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華裔學者王際真翻譯的《阿Q及其他:魯迅小說選集》;1981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合譯的《彷徨》;1990年由威廉·萊爾翻譯、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狂人日記和其他小說》以及2009年由企鵝書店推出英國漢學家藍詩玲翻譯的《阿Q正傳和其他故事》等。

      筆者選擇了較有代表性且翻譯時間較為接近的楊憲益、戴乃迭譯本和威廉·萊爾譯本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比這兩個譯本針對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試圖歸納出兩位譯者在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上的差異,并從目的論的角度找出差異的原因,希望可以幫助譯者在翻譯前更全面地把握翻譯目的與翻譯策略的選擇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為譯者在翻譯同類文學作品時提供一些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的參考。

      二、目的論與譯本的關系

      德國翻譯理論目的論最早由凱瑟琳娜·萊斯提出。她第一次將翻譯理論從語言層面轉移到功能目的層面,提出了譯文在內容、形式和功能上和原文實現(xiàn)對等。她創(chuàng)立了文本類型分類模式和相應的翻譯策略及評價標準,并主張按照原文和譯文功能之間的關系來對譯文進行評價。漢斯·弗米爾是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第二階段的代表人物,她創(chuàng)立了翻譯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一種有目的的人類行為。弗米爾提出翻譯是為特定環(huán)境下的特定讀者創(chuàng)造出有特定目的的文本,因此要考慮發(fā)起人意圖、文化背景、讀者喜好等因素。

      目的論的核心是翻譯目的決定翻譯策略。這一指導思想在當時奉行“忠于原文”的翻譯學家中引起了批判和質疑。他們認為目的論的這一原則賦予了譯者至高無上的權力,在目的論的要求下譯者可以任意違背原文。因此,克里斯汀娜·諾德在萊斯和弗米爾學說的基礎上進行了發(fā)展,提出了“功能+忠誠”的理論。該理論要求譯者充分參考翻譯參與各方的意見,但譯者有權根據(jù)譯文的目的自主選擇翻譯策略。這里的“忠誠”更加注重作者的意圖并鼓勵譯者在作者意圖和譯文目的之間尋求平衡點。該理論有效避免了翻譯中出現(xiàn)的激進功能主義。

      除此之外,諾德還第一次引進了“翻譯綱要”的概念。她認為譯文與原文在時間、地點、動機和目的等方面或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即使譯文與原文在這些因素上差別不大,也很有可能因譯者對文化背景的理解或譯者的經(jīng)歷等因素而產生差異。因此,“翻譯綱要”可以幫助譯者在開始翻譯之前搞清楚“譯文的目的是什么?”“翻譯時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對翻譯策略或翻譯方法的選擇?”等問題。翻譯綱要包括以下內容:譯文功能類型;譯文讀者;譯文的接受時間和地點;文本媒體;譯文目的。

      筆者選擇的兩譯本其中之一為中國著名翻譯家楊憲益與其夫人戴乃迭合譯的《彷徨》雜文集,該譯本由外文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楊憲益對于翻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曾提出譯者應忠實原作,對于原作的內容不該隨意增加或減少,翻譯時不該作過多的解釋,應盡量忠實于原文的形象。他認為,在目標語中找不到相同的東西時,采用其他翻譯方法而造成原文意思的犧牲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過分強調創(chuàng)造性。楊憲益和戴乃迭譯本是受政府委托,其讀者群體主要還是以華人或是對中國文化有了解的人,在翻譯時通過“盡量忠實原文的形象”來弘揚中華文化,提升華文的影響力。另一譯本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威廉·萊爾所譯,該譯文收錄于1990年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狂人日記和其他故事》。他在《狂人日記和其他故事》的前言中提到,譯者應提供足夠的文獻材料以確保讀者對文本能有大致相同的理解。他認為譯文應盡可能地擴大讀者群,而不該將讀者限定在那些對中國歷史文化已有一定了解的人當中。萊爾希望通過翻譯中國文學作品,向不怎么了解中國的美國人介紹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

      綜上,筆者將兩譯本的翻譯綱要歸納如下。

      表1 楊憲益譯本翻譯綱要

      譯文功能 文學

      譯文功能 文學

      譯文讀者 華人或有一定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的外國人

      譯文接受時間 1981年

      譯文接受地 英語母語國

      譯文產生的目的/動機 弘揚中國文化,提升華文影響力

      表2 威廉·萊爾譯本翻譯綱要

      譯文功能 文學

      譯文讀者 所有英語母語讀者

      譯文接受時間 1990年

      譯文接受地 英語母語國(美國為主)

      譯文產生的目的/動機 介紹中國文化,擴大讀者群體

      三、《祝?!分形幕撦d詞的翻譯對比分析

      奈達(1965)將翻譯中的文化因素分為五類,即生態(tài)文化、社會文化、語言文化、宗教文化和物質文化。由于《祝?!分谐霈F(xiàn)的生態(tài)文化因素較少,因此筆者根據(jù)奈達的分類將文中的文化負載詞歸納為四類,即社會文化詞、語言文化詞、宗教文化詞和物質文化詞。經(jīng)筆者對比《祝福》兩英譯文本發(fā)現(xiàn),楊憲益譯本和威廉·萊爾譯本中針對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大相徑庭,選擇的翻譯方式也有所不同。下面筆者將從目的論的角度出發(fā),對《祝?!穬捎⒆g本中各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進行對比并分析譯者選擇不同翻譯方法的原因。

      (一)社會文化詞

      社會文化因素包括社會制度、歷史背景、風俗習慣和意識形態(tài)等。魯迅的《祝?!穼懹?924年,當時的中國雖通過辛亥革命推翻了皇權的統(tǒng)治,但政局混亂,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仍然壓迫著中國勞動人民,因此文中出現(xiàn)了大量涉及當時社會改革、民間婚喪習俗、祭祀禮儀等的文化詞匯。

      例1:舊歷。

      楊譯:the old calendar.

      萊譯:old lunar year.

      例2:大典。

      楊譯:great end-of-year ceremony.

      萊譯:most important of all ceremonies at the end of year.

      例3:柳媽。

      楊譯:Liu Ma.

      萊譯:Mother Liu.

      例4:祥林嫂。

      楊譯:Hsiang Lin's Wife.

      萊譯:sister Xianglin.

      例1中“舊歷”在文中指的就是“農歷”的意思。楊使用直譯的方法將其翻譯成“舊的日歷”,而萊則意譯為“農歷”。例2中兩人都直譯出了“年終的大典”的意思,但萊卻添補了最高級來強調“最重要的大典”之意。例3提到的“柳媽”是對新年在四叔家?guī)凸ご髬尩挠H切稱呼,楊使用音譯將其直接翻譯成該詞的漢語拼音,萊則翻譯為“媽媽柳”。最后,在翻譯《祝?!返闹魅斯跋榱稚睍r,楊直譯為“祥林的老婆”,而萊則用歸化的方式譯為“祥林姐妹”。二者在社會文化詞的翻譯中,雖都使用了多種方式,但不難看出楊多使用直譯的方法。從楊譯本的翻譯綱要可得知楊的翻譯目的是弘揚中國文化,提升華文影響力,而且其讀者定位于華人或有中國背景知識的外國人,所以楊多用直譯或音譯的方法,不僅使華人或了解中國的讀者能夠看懂,而且可以盡量保持原文的詞匯構造和語言特色。而萊爾在社會文化詞的翻譯中卻較多地使用意譯或添補的方法,同時運用中出現(xiàn)了較多的注腳,如 “老監(jiān)生”“康有為”“理學”等。萊爾的翻譯目的是介紹中國文化,擴大讀者群體。因此,楊選擇的這些翻譯方法可以向不了解中國的讀者更好地解釋中國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楊在翻譯人名時使用的是1895年頒布的威妥瑪式拼音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從1892年開始用于漢英翻譯,如“Hsiang Lin”、“Kang Yu-wei”等。而萊爾在翻譯人名時選擇的卻是漢語拼音字母。其原因很可能是因為中國國務院在1978年批轉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等部門《關于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報告》,當中提到:“改用漢語拼音字母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法,是取代威妥瑪式等各種舊拼法,消除我國人名地名在羅馬字母拼寫法方面長期存在混亂現(xiàn)象的重要措施?!比R譯本出版于1990年,而楊譯本出版于1981年,僅在該文頒布兩年之后。因此筆者推測楊在翻譯時,該規(guī)定可能還未出臺或剛出臺,影響力不大,執(zhí)行力度不強,所以楊譯本中的人名地名并沒有受此影響。

      (二)語言文化詞

      《祝?!穭?chuàng)作期間正是新文化運動興起之時,此時在文學語言表達方面則是白話替代文言文的過渡時期。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發(fā)起人之一,其文學語言中除了引用古典文學作品之外,主要運用了新的白話文法與文言相結合的方式,因此也形成了其文白雜糅、獨樹一格的寫作風格。

      例1:“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楊譯:By understanding reason we achieve tranquility of mind.

      萊譯:Having completely penetrated the principles of things, the mind becomes serene.

      例2:《近思錄集注》。

      楊譯:a volume of Chiang Yung's Notes to Chu Hsi's Philosophical Writings.

      萊譯:copy of collected commentaries to “Reflections on Things at Hand”.

      “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出自朱熹《論語集注》,意思是: 處理事情若能明白儒家之道就能弘通達觀,心理也就能保持穩(wěn)定和諧。其中,“事理通達”,楊譯為“明白道理”,省略了“事”和“通”的翻譯;萊則將這四個字的意思全部進行解釋,譯為“完全看透事物的原理”。楊和萊在翻譯此句時都選擇了非謂語動詞做方式狀語的語法結構,但楊譯文所用字幅明顯少于萊譯文。另外,朱熹曾編著《近思錄》一書用于介紹儒家道統(tǒng),傳播理學思想。例2中的《近思錄集注》則是清代文人江永所著,是《近思錄》眾多注解本之一。楊在翻譯此書名時并未翻出《近思錄》,而是運用兩位作者和兩本書的內容進行文內解釋,譯為“江永對朱熹哲學著作的注解集”;萊則譯為“‘反思眼前事的評注集”,并且運用注腳做進一步解釋。由此可見,楊在翻譯此類文化詞時多使用省略法,因為在讀者多為華人的基礎上,省略法的使用既不會影響讀者的理解,又能在字幅和語句結構上盡量接近原文;萊譯本在翻譯文言文時使用意譯和解釋的方法,而翻譯書名時多用直譯與文外加注結合的方法,這些翻譯方法能更全面地向美國讀者介紹中國文化,并增強美國讀者的可讀性。

      (三)宗教文化詞

      《祝?!分校斞竿ㄟ^描寫人們對“祥林嫂”的態(tài)度和待遇以及“祥林嫂”自己對事物的看法,表現(xiàn)了當時社會人們封建迷信的思想。這當中不乏對當時宗教禮儀和祭祀場景的描述,涉及了不少宗教文化詞匯。

      例1:土地廟。

      楊譯:Tutelary God's Temple.

      萊譯:temple.

      例2:送灶。

      楊譯:departure of the Hearth God.

      萊譯:farewells to the kitchen God(注腳).

      例3:天地眾圣。

      楊譯:saints of heaven and earth.

      萊譯:various gods of heaven and earth.

      例1中的“土地廟”是中國最普遍的祭祀建筑之一,供奉著土地神。中國祖先認為土地能給人們提供糧食,是人類的“衣食父母”,因而祭拜土地神,希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楊將其翻譯為“守護神之寺”,而萊卻省略了“土地”二字,直接翻譯為“寺廟”。例2中“送灶”指的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其實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小年”。傳說灶王爺要在這一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主家一年功過,因此人們祭拜灶神,祈求灶神多說好話,讓眾神保佑新年闔家平安。楊譯本將“灶神”直譯為“灶爐之神”,萊卻選擇了英文中“廚房”一詞,譯為“廚房之神”。例3的“天地眾圣”根據(jù)原文語境應該是指“各路神仙”的意思,楊直譯為“天地間的圣人”,萊則將“圣”譯為“神”,即“天地間的諸神”。

      (四)物質文化詞

      物質文化包括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魯迅在原文中描寫鎮(zhèn)上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準備新年各種儀式時出現(xiàn)了各類服飾、飲食等方面的物質文化詞匯。

      例1:絞絲銀鐲子。

      楊譯:twisted silver bracelets.

      萊譯:locally made bracelets-brailed strands of silver.

      例2:聘禮。

      楊譯:money for his wedding.

      萊譯:the money to get a bride.

      例3:鷹洋。

      楊譯:silver dollars.

      萊譯:strings of cash.

      例1“絞絲銀鐲子”是魯迅筆下為“祝福”做準備的婦女們所佩戴的首飾。楊直譯為“絞狀銀手鐲”,萊則對其增加了適當解釋,譯為“當?shù)赜镁W(wǎng)狀銀絲制作的手鏈”。例2“聘禮”在中國文化中是指在訂婚時,男方家給女方家的財禮,楊譯為“婚禮的花銷”,而萊譯為“娶老婆的錢”。例3的“鷹洋”實際上指的是墨西哥銀元。銀元始于歐洲,俗稱“大洋”,16世紀起各國銀元開始在中國流通,在民國時期成為主要流通貨幣。墨西哥“鷹洋”因銀幣上印有鷹鳥而得名,是當時最主要的流通幣之一。楊將其譯為“銀元”,萊則意譯為 “好幾串錢”。

      四、結論

      通過對比兩個譯本,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兩位譯者都結合了多種方法來翻譯《祝?!分械奈幕撦d詞,但楊憲益主要運用直譯、音譯和省略等方法;萊爾則多使用意譯、歸化、文內解釋和注腳的方法。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則是因為兩者的翻譯目的和對讀者的定位不同。楊憲益的翻譯目的是弘揚中國文化,提升華文影響力,將讀者定位為華人或有一定中國歷史文化知識的外國人;而萊爾的翻譯目的是介紹中國文化,擴大讀者群體,他希望讀者不僅限于了解中國文化的人,而是所有英語母語讀者。由此可見,不同的翻譯目的影響著譯者對翻譯策略的選擇。由于兩者的翻譯目的和譯文的接受群體不同,在這一層面上我們無法評價誰更勝一籌,但兩位優(yōu)秀的譯者都在翻譯文化負載詞這一難點上給出了值得參考的處理方法,是值得譯者們借鑒的。

      【參考文獻】

      [1]Reiss, K. & Vermeer, Hans. 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M].Tubingen: Niemeyer, 1984.

      [2]胡安娜.克里斯丁·諾德的“功能+ 忠誠”理論的核心及現(xiàn)實意義[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06):101-103.

      [3]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Approaches Explained [M].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1997.

      [4]王晨.翻譯家楊憲益研究[M].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

      [5]Lyell, William A. Dairy of a Madman and Other Stories [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6]Nida,Eugene A. 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M]. Leiden,E. J. Brill, 1964.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改用漢語拼音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法的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報告[Z].1978.

      [8]Nord, Christiane.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 [M]. Amsterdam: Rodopi B. V, 2005.

      [9]Vermeer,Hans J.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Action [A]. In Chesterman,Andrew (eds.). Readingsin Translation Theory [C]. Finland: Oy Finn Lectura Ab, 1989.

      [10]Reiss, K. & Vermeer, Hans. 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M]. Tubingen: Niemeyer, 1984.

      [11]魯迅.彷徨[M].楊憲益,戴乃迭譯.北京:外文出版社,1981.

      [12]紀可,石玉.譯者的定位與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基于《阿Q正傳》三個英譯本的統(tǒng)計分析[J].學術論壇,2010(12):225-230.

      猜你喜歡
      文化負載詞祝福英譯本
      《孫子兵法》羅志野英譯本研究
      英語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6:38
      應鳴《紅樓夢》英譯本概貌與簡析
      紅樓夢學刊(2020年1期)2020-02-06 06:09:24
      讀寫結合,讓《祝?!烽W爍時尚的光澤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11:42:47
      基本層次范疇理論與詞匯翻譯的越級策略
      淺析“十七年電影”中文學改編對電影藝術發(fā)展的意義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44:51
      釋義理論指導下的文化負載詞口譯策略探析
      考試周刊(2016年28期)2016-05-27 20:09:53
      釋意理論觀下的文化負載詞的口譯
      科技視界(2016年8期)2016-04-05 12:04:27
      橫看成嶺側成峰——淺析《紅樓夢》兩個全英譯本
      操控理論在文學翻譯教學中的應用——以《生死疲勞》英譯本為例
      石楼县| 延庆县| 潞城市| 锦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南汇区| 郴州市| 修武县| 淮阳县| 沛县| 公主岭市| 开封市| 兴仁县| 日照市| 寻甸| 乌拉特前旗| 镇江市| 衢州市| 寿光市| 武清区| 涿州市| 和龙市| 吐鲁番市| 江油市| 江川县| 繁峙县| 德昌县| 嘉义县| 乐清市| 龙胜| 五大连池市| 商城县| 招远市| 达日县| 平潭县| 郎溪县| 唐海县| 泰和县| 黄冈市| 永康市|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