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勇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否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也就成了學生能否學好數學關鍵。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想盡各種方法,采取多種方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喜歡學習。那么從哪些方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培養(yǎng)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的把握,是人們生活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知識邏輯性強,學生學習起來往往無法提起學習興趣,很容易對數學產生厭學心理,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給教學老師也帶來不小的壓力和困惑?,F就自己的一點經驗談一下如何激發(fā)學習興趣。
1創(chuàng)設情境
所謂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通過教師有目的的設置疑問,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學習。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活躍思維,這樣進行數學教學也就得心應手了。比如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我在黑板上寫了“1、10、100,”引導學生在每個數后面加上適當單位,并用“=”把三個數量連接起來。這時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積極思考搶著回答。學生甲:“1元=10角=100分?!睂W生乙:“1米=10分米=100厘米。”問題解決后我接著引導學生用同一個單位利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把上面各數表示出來。學生聽完熱情更高了,都搶著回答:“1元=1.0元=1.00元、1米=1.0米=1.00米、1千克=1.0千克=1.00千克……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又引導學生回答:1、1.0、1.00、這樣的數大小相等嗎?為什么相等?這時適時小結:“小數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數的大小不變?!蓖ㄟ^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形成懸念,學生對新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性格外高漲,學習也格外投入。
2捕捉時機
上課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巧妙地利用師生點滴閃光點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解多位數讀寫法時,根據多數學生對萬以內讀數感興趣的這個興趣點,編制了一道數學題:“一個數的千位上的數是2的兩倍,百位上的數字比最小的雙數小2,十位上的數字比最小單數少1,個位上的數是百位上的數字與十位上的數字之和?!睂W生經過思考討論后答出:4000,其實這道題綜合性很強,既有數的概念,又有單數、雙數及0的計算法則,從解題過程中可以看出學生興趣非常濃厚,注意力集中,很快解答出就不足為奇了。此時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也編一個多位數讓大家猜,學生大都爭先恐后紛紛要求發(fā)言,表現欲望非常強。教學中老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讓其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例如,講遞等式計算時有這樣一道題:“14+10-10=”學生馬上會說:“這道題14加10再減10,等于不加不減,結果仍是14?!边@樣合理的算法并不是出自老師之口,而是由學生自己解答的。這時我又出了類似的習題引導學生練,學生越做越有興趣,又如9+9+9……連續(xù)加9加9次結果各是多少?這本是一道鞏固9的乘法口訣的練習題,以往學生習慣用乘法口訣解答,也有直接用加法計算,可是這回有一個學生說他發(fā)現了一個規(guī)律:“每次寫數時十位上的數比原來大1,個位上的數比原來小1?!贬槍Υ嘶卮穑荫R上又出了一些加9的進位加法題,并指出這樣做的好處不僅速度快,而且正確率高。因此,只要抓住了學生的閃光點,就能激起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反之,思想火花就會泯滅。
3善用教材
激發(fā)興趣要密切結合教學目的和內容,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求知心里,否則就會造成單線追求興趣,形成教學上的庸俗化。我們的教學工具主要是教材,教材是學生獲得系統(tǒng)的教學知識和能力的一個重要渠道。正所謂:“課本、課本、教學的根本”?,F在學生對數學書感到乏味,認為里邊滿篇都是枯燥的數字。怎樣引導學生愛看數學書呢?前提是教師必須熟讀教材而后駕馭教材,從分挖掘教材內容,不能一味的只顧說教,我在講解小學乘法復習題時,根據書上六個習題,要求學生回答兩個問題。第一,找出每個例題的新知識點;第二,為什么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要放到例題5后邊,而不放到例題6后邊。要想回答此問題,學生必須仔細看書,這就讓學生感到數學書也有看頭,從書中也悟出數學知識的連貫性、嚴密性,舊知識遷移的重要性。學生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通過互相問答補充,學生找準了每個習題的新知識點,得出了例題6是提醒我們位數不夠時要補零,完全是單一的舊知識用于計算過程中,而前面5個例題是把小數乘法的法則補充完整。這堂復習課充分利用教材內容,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書的好奇興趣??梢娊處煂滩睦斫獾纳疃葧苯佑绊憣W生看書的興趣。即使到了高年級,書里沒有了色彩鮮艷的圖案,可一行行黑字,一道道習題同樣蘊含了豐富的內涵,只要正確的點撥同樣能吸引學生,而且促進思維發(fā)展。對于書中的練習題,教師要盡量采用類似的練習,讓學生用舊知識解答新問題。此種訓練法能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同時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學生看數學書已成為自身的需要,帶著疑惑,帶著問題去看數學書,久而久之就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能力,學生對看數學書就更自覺主動,對數學的興趣就越來越濃厚了。
4注重實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新知識,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分數概念,我在強調平均分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把一張長方形紙片平均分成兩份,并拿起折好的紙片正反看一看,摸一摸,感知這兩份大小相等。同樣的方法把紙平均分成4份、8份,并讓學生互相看一看是怎樣分的。通過簡單的操作,學生對“平均分”加深了認識,有利于形成正確、完整的分數概念,并對知識的形成過程有一個粗淺的了解。最終通過操作、觀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熞Y合數學學科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數學有了興趣,才能學好數學。所以在教學中盡量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學生課堂實踐,提供學生參與展示的空間,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數學,從此愛上數學。
參考文獻:
[1]曹英粉.小學數學興趣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85-86.
[2]潘瑞青.淺談小學數學的興趣教學[J].學周刊,2012(2):70.
[3]謝桂芳.論小學數學興趣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08(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