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仰升
【摘要】雙意,即有意義和有意思,是語文課堂的兩個元素。有意義,指的是語文課堂有思想性、有教育性、有指導性。這里的有意思,相對于有意義而言,指的是有趣味、有情調(diào)、有美感,更具有開放性。有意思的語文課堂主張讓學生快樂地收獲,而不是沉重的吸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獨特的生命體驗,真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理想的課堂應(yīng)該雙意完美結(jié)合,水乳交融。提倡有意思的語文課堂,旨在讓學生在課堂中既有當下快樂的體驗,又能指向長遠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能夠主動學習語文。打造有意思的語文課堂,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語文,以“四個有”為著力點,以有味的語文教師為前提。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有意思;有意義;主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但老師在高考指揮棒下,語文課堂還是比較功利,本來應(yīng)該指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課堂,大都指向考試,課堂沒有趣味、沒有情調(diào)、沒有美感,久而久之,學生學習越來越被動。如何打造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語文課堂、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筆者認為必須有四個著力點和一個有味的語文教師為前提。
一、雙意語文課堂的四個著力點
(一)雙意課堂,要“有人”
“有人”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向?qū)W生。教育是面對人、幫助人的生命成長的,著眼于生命生長的課堂,必然是基于學生實際,要從學生生命生長的需要出發(fā),也就是說,我們的課堂生活是要關(guān)照到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蛇z憾的是,我們在課堂上總是習慣于指向考試、指向升學,考什么教什么,文件要求什么教什么,教程不斷地冷漠化、孤立化、封閉化,教學隨之機械、枯燥、乏味。這樣的課堂怎么會有意思、怎么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
二是指向老師。課堂要有我們老師自己,“有我們自己”就是要有我們的個體特征、個人風格:這是我的課堂,里面包含著我的教學哲學。在文本解讀上要從我們的生活閱歷和對生命的理解來研讀文本,老師能從文本中讀出自己,才能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個性化閱讀。因此有意思的語文課堂,應(yīng)該是教師個性張揚的,是去模式的,而不應(yīng)該是被模式的。
(二)雙意課堂,要“有法”
肖川博士說:“教育涉及方向和方法這兩個層面。方向即教育的價值追求,即為什么教;方法關(guān)涉有效教學的策略,即如何教?!彪p意課堂,要關(guān)注如何教、教得有味道,才能喚醒并張揚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習欲望,更要關(guān)注學生如何學。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指導,讓他們肯學、能學、樂學,學習才會有意思,才有辦法主動。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笔怯刑囟ǖ臅r代背景的。在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駕馭知識的能力和智慧才是力量,方法才是力量。陳日亮老師說的話:“你不是來教語文的,你是來教學生學語文的?!鞭q證地告訴我們教學生方法的重要性。
(三)雙意課堂,要“有心”
有心,就是語文課堂要做到師生心理相容。我們常講“心動不如行動”,而我覺得對于教育工作,讓學生“心動”比單純地“行動”來得更加重要。我們經(jīng)常會看或聽到這樣一種尷尬:教室里教師滔滔不絕,可學生,要么鴉雀無聲,對老師的講話、提問無動于衷,漠然視之;要么就是講話、做小動作和老師打岔、頂嘴甚至睡覺,老師漸漸便也沒了興趣,或草草收場或大發(fā)雷霆。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我覺得課堂上老師是否能夠讓學生“心動”起來,讓學生真正“卷入”教學情境,達到師生“心理相容”,讓師生在民主、和諧、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教與學的活動,課堂才有意思。
(四)雙意課堂,要“有料”
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育回歸生活。要保持語文課堂的活力,源頭活水在生活。從教材中尋找生活的影子,從生活中挖掘教學的資源。只有關(guān)注生活才能拓展生命視野。雙意課堂一定是生活化了,有料的課堂一定是和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的。生活事件進課堂,使課程資源豐富和鮮活;書本知識應(yīng)用于生活,則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也提高了知識應(yīng)用與創(chuàng)新水平。只有在生活中學語文,為把生活變得更好而學語文,讓語文教學伴隨時代前進的腳步和學生生命成長的節(jié)奏來教語文,才能有效地將語文知識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應(yīng)用能力,幫助并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
二、有味語文教師是打造有意思語文課堂的前提
有意思的語文課堂,教師語言表達要通俗一點、幽默一點,有趣一點、好玩一點。教學語言要干凈,有吸引力,關(guān)鍵在教者背后的經(jīng)驗、見識、閱歷,跟上時代步伐,要多閱讀。
有意思的語文課堂教師要有文本解讀的硬功夫?,F(xiàn)在年輕老師欠缺的就是獨立解讀文本和獨立設(shè)計教學的能力:離不開教參,看不到學情,抓不住重點,擬不好問題。我們在備課時要思考: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教和不教有什么不一樣,學生為什么學,怎樣從學生已知中發(fā)現(xiàn)未知等,然后把文本當作例子來教,就是以學定教,用教材教。這樣的課堂才真正體現(xiàn)學生主體,課堂才有意思。
有意思的語文課堂,教師要有孜孜以求的學習力。一個人有沒有味,固然有基因問題,但更是一個善不善于學習的問題。如何在這樣一個紛繁的教育生態(tài)中不失初心,不致迷茫,唯一的路徑就是閱讀和學習,閱讀和學習可以讓一個教師越來越有味。這樣的老師才能打造有意思的語文課堂,有意思的課堂才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葉水濤,凌宗偉.語文教育的返璞歸真[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2(4).
[2]沈廷惠.加強心理調(diào)控,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10).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