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安
摘 要: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來,能極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能鍛煉學生的自我操作能力,能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使學生在收獲到知識的同時,也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對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加以積極利用,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并加以實踐,最終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得以實現(xiàn)。
關鍵詞:教育改革;小學數(shù)學;小組合作學習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諸多與新課程改革向適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課程大力倡導的新型學習方式,是構建發(fā)展性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給數(shù)學課堂帶來了新的氣息、激情與活力。為了有效組織和實施小學數(shù)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在新課程理念引領下,從學科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特征出發(fā),充分發(fā)揮教學機智,合理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調動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合作性和實踐性。
一、選取適當?shù)暮献鲿r機,營造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不適合用在所有情況,合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達到特有的效果,否則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小組學習的開展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往往選定在求知過程中,以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親自操作,讓學生互相討論,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獲取知識;針對教材中的重難點知識,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一同討論知識,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便于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判斷概念、定律等知識時,小組合作學下,讓學生更感興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是小學數(shù)學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會產生學習興趣,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熟悉教案,引導學生感受設置的問題情境,將教學內容如情境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學習三角形知識時,教師先提出問題,三角形的定義,生活中的哪些東西是三角形,讓學生去找到三角形,收集找到的三角形,在上課的時候展現(xiàn)給大家,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準備好材料后,便開始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將收集來的三角形展現(xiàn)給大家,極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收獲了成就感,直觀認識到三角形知識;緊接著繼續(xù)創(chuàng)設問題情況,讓學生用三角形搭建自家的房子,給學生分發(fā)小棒材料后,學生都很積極,都希望建造出一所漂亮的小房子,在這個情景中,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熱情,教師對學生的操作進行指導;這個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要評價學生的作品,最終得出,三角形是比較牢固的,不容易變形,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哪些東西用到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讓學生積極討論和發(fā)言。該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使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遇到難題時,從不同的方向理解和認識知識,獲得不同的解決方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啟發(fā)學生解決問題。
二、合理設置小組,明確各自職責,合理選用合作學習內容
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劃分成小組,將不同的學生結合在一起,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指導原則。從整體意義上實現(xiàn)小組間的合作和競爭,讓所有學生均有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使優(yōu)生和差生之間互幫互助,增強了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信心,提升了差生的學習效率。小組成員明確各自職責,通常4—6人為一個小組,每個成員都可以有一次做組長的機會,為每名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小組成員確定自身角色后,明確各自職責,擔負應有的任務,每月各小組成員有一次調換,讓所有人都能得到鍛煉。小組成員需要聽懂教師講解的所有內容,協(xié)助其余小組成員掌握知識。小組合作學習要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定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學生起主要作用,教師居于次要地位。首先,教師要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充分思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結合教學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時間,搞好預先判斷,結合學生實際,加強監(jiān)督和指導每個學習小組,更要關注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反思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馬上更改,確保小組合作機制的有效性,以此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小學數(shù)學教授的對象是低年級的學生,教學以教師為主,只有一部分教學內容適合使用小組合作教學。如,教師在講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時,通過引導,開展了兩次合作探究,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讓小學生扮演工程師的角色,采用各種學習資料,搭建工程建筑,比較誰搭建的較穩(wěn)固。學生興趣被調動后,通過合作學習,完成了所有的作品,教師引導學生為什么長方體和正方體比較穩(wěn)定,而球體卻不穩(wěn)定呢。學生展開交流和合作,認識到長方體和正方的面比較平,這就是引入了所要教授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做游戲,按照標準分類整理物品,并讓小組去分類,讓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對這兩類圖形形成了感性認識。教師引導學生擺放長方體和正方體,加深學生對此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空間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循循善誘,讓學生開展合作,將教學連成一個整體,順利進行,讓學生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學習任務,調動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三、潛心設問,引發(fā)合作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掌握知識的活動過程,那么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_x與到教學過程中呢?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有效_激發(fā)學生的學習kl,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
四、開放空間,促進合作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發(fā)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放手讓他們去開展合作交流、動手探究,從而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我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材料袋,各個材料袋里的素材略有同。課堂上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長方形的特征,然后讓學生利用袋子里的材料開展小組合作。有的學生用直尺去量邊長,有的將長方形折一折,還有的借助線去比一比邊長……很快學生就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僅收獲了數(shù)學知識,而且更體會到了動手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快樂。
在采取這種課堂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要培養(yǎng)他們進行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而且在集體的合作中對于人際的交往以及團隊的意識這些方面的素質也都要進行培養(yǎng),這些重要的品質在學生日后的成長過程中會起到較為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