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茹
【摘 要】如何進行小學閱讀課文學法指導是新課改的一個難題。我在自己多年的學中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實踐,在閱讀教學中進行了有效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F(xiàn)就此作簡要論述。
【關鍵詞】朗讀;閱讀;思考
一、引言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如何進行小學閱讀課文學法指導是新課改的一個難題。閱讀課文是講讀課文有益的補充,閱讀課文為了復習、鞏固運用以前學到的知識和閱讀方法,并通過專項的閱讀訓練轉化,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難度和深度沒有講讀課文高,根據(jù)閱讀課文的這一點,在指導閱讀教學中,要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進行科學有效地點撥,體現(xiàn)新課改的精神理念。我在自己多年的教學中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實踐,在閱讀教學中進行了有效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
二、建議
1、要把朗讀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始終
教師要把熟讀每篇課文作為教學的基本要求,讓學生讀得瑯瑯上口,達到正確地讀、流利地讀這一基本要求。通常情況下,閱讀課可分為三個步驟:
1).初讀。通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2).細讀,要抓住重點句段,寓分析于朗讀中,以指導朗讀進行分析。
3).精讀。即品評語感,欣賞課文精華。如《草原》第一段所描繪的是一幅遼闊壯麗的蒙古草原美景,讀來瑯瑯上口,讀后令人興奮,余味無窮。像這類課文,教師不必多講,而應讓學生反復誦讀、吟味,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生在評品、欣賞中,情感得以升華。
2、要引導學生理解地朗讀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讀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理解地讀,尤其要注意關鍵句段。如教學(黃繼光)一課時,有學生問:“黃繼光在身受七處重傷的情況下為什么能站起來?”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不是簡單說教,而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描寫黃繼光心理活動的那幾句話:“他感到指導員在望著他”一一指名讀;“戰(zhàn)友們在望著他”一一小組讀;“祖國人民在望著他,朝鮮人民在望著他”一一全班讀。這樣分著讀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黃繼光想到望著他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重要,感到給自己的力量越來越大。這種力量來自英雄黃繼光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這樣分著多讀幾遍,學生自然而然就會理解黃繼光在身受七處重傷的情況下能夠站起來撲向敵人火力點的原因。教師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指導朗讀,通過朗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朗讀能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特別是好的朗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還可以再現(xiàn)文章的現(xiàn)象,把學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使他們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其人,喚起與作者感情上的共鳴,受到高尚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在正確、流利讀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如《十里長街送總理》,文章字字情、聲聲淚,充分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周總理崇敬、愛戴和懷念的感情。全文的主調貫穿一個“悲”字,全文朗讀的基調應是沉重而悲痛的。節(jié)奏應是緩慢的,要通過表情朗讀的指導,激起學生思想情感的波濤。當總理的靈車經(jīng)過時,人們想到的是什么呢?通過范讀、表情朗讀第二段中的最后三句話,學生自然體會出人們這時的心情:同是這十里長街,同是總理和群眾,昔日的總理檢閱群眾,迎送外賓,其矯健身軀,慈祥面龐,油然浮現(xiàn)于群眾眼前,這是多么幸福和歡樂的情景!然而今天,看著總理靜靜地躺在靈車里越去越遠,而且不再回來,人們怎能不悲痛欲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那些字里行間深蘊的情感將溢于言表,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情感熏陶,進而從悲痛中獲得力量,立志做一個像周總理那樣的人。
4、交會學生進行積累
1)、從眼睛閱讀到耳朵閱讀
就像所有理想的實現(xiàn)都需要經(jīng)歷一個艱難的過程一樣,雖然“班級圖書架”上登記了不少圖書,并專門規(guī)定了讀書時間,但真正認真閱讀的卻只是少數(shù)。一些學生并不愛閱讀,特別是男同學。調查中發(fā)現(xiàn)80%以上的男孩子不愿讀書,這樣的境況,教室怎能充滿書香!俗話說:沒有比興趣更好的老師。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幾個學生在眉飛色舞地談論《水滸傳》中的故事。對呀,哪個學生不愛聽故事?我腦海中一個念頭閃過,何不以此為契機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閱讀呢?于是,我在每周專門開辟了一堂課給孩子們講故事,尤其是講名著。課堂上,通過我精心的準備,故事講得栩栩如生。那動人的情節(jié)、優(yōu)美的語言,緊緊地扣住了學生的心。學生個個聽得如癡如醉,即使平時最活潑調皮的孩子,也融人了課堂之中,那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腦海中。從此.故事課便成了學生的最愛,不知不覺中,學生讀到了許多名著,也愛上了讀書。
2)、從“要我讀”到“我要讀”
從建構主義和接受理論看,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經(jīng)驗世界和情感世界,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肯定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正如大家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倍昂帽憩F(xiàn)”幾乎是所有孩子的天性。針對班級中許多學生的閱讀存在被動、消極的狀況,我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本學期,班里經(jīng)常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課,除了故事會,還舉行了朗誦會、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讀書匯報會、交流會、辯論會等。在布置閱讀《西游記》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結合唐僧師徒四人的性格特點,說說你最喜歡誰?”在周五的讀書交流會上,學生個個躍躍欲言。有人喜歡孫悟空,因為他勇敢堅強,本領高超;有人說:孫悟空好沖動,易受騙,還是沙和尚好,憨厚忠心,任勞任怨;也有人說:豬八戒好,雖然有點貪吃好色,但會生活,有情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談趣正濃,教室里洋溢著醉人的書香味。學生張華在班內屬“默默無聞型”人物,看到同學們侃侃而談的“酷”樣,狠下決心,也要當回“焦點”。于是,他選擇尚無人交流的《三國演義》,連續(xù)開了好幾天夜車把它讀完,并自己設計了一張表格,把有關內容一一羅列出來,把它看透讀熟。在班級讀書交流會上,沉默的他一反常態(tài),手捧表格滔滔不絕,條理是那么清晰,語句是那么精彩,直聽得同學們一愣一愣的。同學們驚詫于他的出眾表現(xiàn),紛紛請教秘訣。他也毫無保留,把自己的經(jīng)驗一一講給同學聽,同學們若有所悟。在以后的交流中,仿效者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