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云
〔關(guān)鍵詞〕閱讀;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究竟怎么學語文? 很多朋友問過我這個問題。我自己其實也曾經(jīng)是語文差生,到中文系時,感覺自己之前實在是在虛度人生,什么書都沒讀過。相比那些會背《老子》《紅樓夢》,肚子里有幾千首詩歌的人,我根本是讀了“假語文”,只有一頭扎進圖書館去補習。如今我想寫篇文章呼吁大家在母語的學習上不能急功近利,那是需要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時間里抓住一切時間去積累才行,這才是不輸在起跑線上。母語教育不單單是一個人的語文教育,實際上是我們做人的基本人文素養(yǎng)的教育。雖然教了很多年的語文,我始終覺得在語文學習上,學好了,是家長給孩子打下的基礎(chǔ)好;學差了,是家長在孩子的語言關(guān)鍵期在母語上重視不夠。總之,語文素養(yǎng)的這個重擔主要靠家長來承擔。
母語引路:打好人生底色
現(xiàn)在的家長特別重視教育。重視去購買學區(qū)房,這無疑是好事。但是卻忽略了另一座大廈的建構(gòu)。其實比學區(qū)房更重要的是在家庭中培養(yǎng)孩子閱讀母語經(jīng)典的習慣。我們的心靈的大廈主要由我們的母語建構(gòu)而成。因為一個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一個孩子的志向以及一個孩子的精神氣質(zhì)主要是先由母語教育完成的。我接觸到很多出國留學的孩子,回來時非常自信非?;钴S、非常有成就感的孩子往往是熱愛閱讀的孩子。他們一出國就愛上了學校的圖書館,因為有書的陪伴他們不覺得內(nèi)心孤寂;因為有好書在引路,所以他們也不會沉淪。他們每年回來就會訪問自己的老師,用一個冊子記下老師推薦的好書。這些孩子不管在國內(nèi)的成績是好是壞,在國外的成績都是非常好的。
我曾經(jīng)一度抑郁,是我深夜閱讀《了凡四訓》和《老子》,幫助自己走出了憂郁的泥潭。母語是我們靈魂的載體,有沒有靈魂,心靈自我發(fā)展和自我拯救的能力主要是看我們接觸了什么樣的母語文化。因此,我認為,母語的位置放多高都不為高。我們要從現(xiàn)在起讓孩子接觸第一流的母語文化,接觸第一流的母語文學,通過母語接觸第一流的世界文化和思想。當然,如果孩子的外語好,能夠接觸到世界第一流思想和文化的原著當然更好了。母語和外語相得益彰就是最好的了。
把課余時間還給閱讀:促進心靈成長
我做過一個很粗略的統(tǒng)計,那些作文寫得好的學生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愛讀書。隨著時間的推移,班里的書蟲越來越罕見,圖書館里更多的是上自習寫作業(yè)的人。在高二講《紅樓夢》前,我統(tǒng)計過讀完《紅樓夢》的學生全年級加起來不上二十人(全年級四百多人)。學生們都很乖,很聰明,家境也很好,細問他們原因是說沒時間。一直在為讀個好小學、好中學去上各種輔導班。而且,沒有一個孩子會因為不愛讀書而受到歧視,但是如果一個孩子英語口語不好,考試成績不好就會受到歧視。為了面子,為了成績,他們在假期學習之前報預習班,學習期間報同步班,學習之后報強化班。成天是課堂的那些內(nèi)容的翻版,孩子們閱讀的范圍越來越窄。
其實他們是愛讀書的,讀完之后也是很興奮的。前提是家長要能頂?shù)米毫ΓWC孩子課外閱讀好書的時間。今天你不在閱讀上花時間,明天你就會在他心靈的成長上傷腦筋。青春期經(jīng)常是孩子變化的一個關(guān)鍵時期,突然乖孩子變了。而那些熱愛閱讀的孩子其實有一種自我教育的力量。盡管他們在成長的路上也會有波折,但是過了這一段會繼續(xù)上進努力。人是需要一些內(nèi)心向上的聲音的,那些聲音是父母發(fā)不出來的,只有靠孩子對經(jīng)典的閱讀。
我的一個學生廖貝在國外留學時感到非常孤寂,她突然想放棄,她甚至不想通知家人訂一張機票就回國,再也不去留學了。就在這時,她想到了《蘇武傳》這篇古文,她想:蘇武在那樣艱難而且無望的情況下都可以堅持十九年,為什么我就不能堅持五年呢?于是她安下心來堅持留學。這個時候,是內(nèi)心的聲音給了她力量,現(xiàn)在她在美國讀博士。但是她要是個沒有經(jīng)典閱讀經(jīng)歷的任性的孩子呢?結(jié)果如何我們可以想象。
我之前在公眾號上推送過的文章《讀公眾號有感》的作者宇文也說到是《游褒禪山記》這篇文章讓他做出了自己是學物理還是學金融的選擇。讀書不是為了尋黃金屋顏如玉,而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日后的安身立命之所。 現(xiàn)在國家提倡閱讀, 重視閱讀的家長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就是其他家長眼里的“別人家的孩子”?!皠e人家的孩子”就是在上輔導班的同時,堅持廣泛閱讀的孩子。我的一位同學在美國教書,她說,美國的中學生一年讀的書比國內(nèi)的大學生四年讀的書都多,將來高下的分野就可能在這里。所以,我們要給孩子閱讀的空間和閱讀的書目?,F(xiàn)在我所任教的班里的大多數(shù)學生手里都有兩套《紅樓夢》,一套是人民文學的普及本,一套是脂硯齋本的《石頭記》。他們讀下來寫的文章確實和以前大不一樣,因為有曹雪芹這位大師陪伴著他們學習。所以,家長們,不一定去買學區(qū)房,但一定要去買滿柜的書。學區(qū)房買不起是房價太高的原因,滿柜的書沒買就是對讀書的重視不到位。
打通閱讀的感官:耳朵和眼睛
閱讀習慣是一種很高尚的生活習慣。一個熱愛閱讀的人在紛繁的世事中會有內(nèi)心的定力,熱愛閱讀是父母給孩子一份最貴重的人生厚禮。很多房姐、房叔留給了后代很多錢或值很多錢的房。其實,房子大了能給孩子一個獨立的、藏書豐富的書房那是最好不過的了。我們想,如果孩子將來比咱們有出息,自然也用不著我們的房,如果他將來是個敗家子,這幾套房也不夠他敗的。我特別欣賞猶太人,他們在孩子的閱讀上是花費了很多心思和金錢的。
閱讀可分為很多種,用五官來分,我覺得可分為聽讀和視讀。
在早期通過聽,把耳朵叫醒,形成對語言的敏感。聽最優(yōu)秀的,故事性、抒情性強的,朗誦起來優(yōu)美的東西。適合孩子聽讀的東西,我認為特別好的古代的作品有《笠翁對韻》《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唐詩三百首》。歷史類的有評書《東周列國志》《趙武靈王》《東漢演義》《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楊家將》《大明演義》《康熙大帝》。這些一路聽下來,能培養(yǎng)孩子的歷史意識,普及一些歷史的常識,鍛煉孩子的注意力和對語言的欣賞力。
對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聽讀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提升孩子對文學語言的感受力,培養(yǎng)孩子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力,從而喚起孩子獨立閱讀的內(nèi)心渴望及自己寫作的渴望。如林格倫的《長襪子皮皮》《淘氣包埃米爾》,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還有懷特的《吹小號的天鵝》《夏洛的網(wǎng)》《精靈鼠小弟》,外國獲獎小說《屋頂上的小男孩》,曹文軒的《草房子》《我的兒子皮卡》。在聽的同時也可以配合書本閱讀,那樣效果更好。聽讀可以培養(yǎng)孩子敏銳的聽覺、堅定的內(nèi)心定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和對自然界一切聲音的捕捉和審美的能力。
視讀能力,是孩子最終要養(yǎng)成的一個最重要的閱讀能力。這將是擴大一個人內(nèi)心世界的一個最主要的途徑。培養(yǎng)孩子,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達觀和隨和的性情,而閱讀經(jīng)典則會讓人越來越達觀和隨和,從個人狹小的圈子中,從父母的嬌寵中掙脫出來,去獲得一種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力量,而自我反省的能力是決定一個人成就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
其實中國古人定義聰慧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耳聰目明。所以,我認為,抓住這兩個方面可以培養(yǎng)出一個聰慧的孩子來。這需要家長也要有一點超脫的精神,其實歷史上真理往往都不是掌握在多數(shù)人手里。當家長大軍都隨大流在追逐分數(shù)和補習的時候,我們必須有人暫停跟隨的腳步來思考這樣會帶我們的孩子走向哪里?一個身體羸弱的、心靈蒼白的、情感淡漠的、語言匱乏的、自我膨脹的、唯我獨尊的、損人利己的、膽小如鼠的、亦步亦趨的、踟躕不前的孩子,不是我們想要的孩子。
把家庭閱讀作為家庭文化品位的一個追求
不閱讀是時代的通病,不閱讀,也定將是時代的癌癥。就如同在文革期間,大家都上山下鄉(xiāng),國家也提倡交白卷的英雄,這就是那個時期的笑話。而在那個笑話中繼續(xù)苦讀的人,后來都有了一定的成就。因為,唯有讀書才能傳承文明,唯有讀書才能遺世獨立。所以,一定要相信一個重新重視知識、重視真才實學的時代會到來。但是在那個時代尚未真正到來之前,明智的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打好閱讀的基礎(chǔ)。以金錢來衡量人的價值本身就是時代的倒退,作為家庭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認識。只有一個重視閱讀的家庭才可以打造一個飽讀詩書的優(yōu)秀子弟。
我特別仰慕錢氏家族、曾氏家族,那種家庭學術(shù)風氣的綿延要比家財萬貫、紅極一時的家族要好得多。財貨不能常保,而詩書可以長存,喜讀詩書的風尚才是代代綿延的“秘鑰”。
從今天起,在家庭里營造一縷書香,營造一種讀書的氛圍,讓書為家庭增添品味,讓書在心靈筑起堅固的、與庸俗隔離的籬墻。
親愛的家長朋友,如果實在買不起學區(qū)房,那么就給孩子在家里買個大書柜吧,幾十萬就可以打造一個家庭圖書館。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北京,100080)
編輯/杜文姬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