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艷
摘 要:“填鴨”:師在前,生在后,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麻木;“啟發(fā)”:生在前,師在后,激勵學生自主探究,遇到困難教師解惑。對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既不能一味地“填鴨”,也不能不管不顧地“放縱”,而是分層“啟發(fā)”,在體驗的過程中滲透指導,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感悟和提升。
關鍵詞:引導;扶助;自主探究;主體意識;合作能力
中國畫源遠流長,融匯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獨特的文化素養(yǎng)、審美意識、思維方式、美學思想和哲學觀念等。長久以來,教師手把手教中國畫已司空見慣,學生被動接受,課堂上幾乎看不到學生自主的猜想、實驗、觀察、歸納、推斷,也沒有學生質疑:為什么這樣用筆?為什么如此調墨?因此,國畫教學逐漸變成一種技藝的簡單傳承,令人擔憂。
在新課標下,更多的教師嘗試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嘗試著開放課堂、放手管理。然而,自主學習也有軟肋,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小學生意志力的薄弱性、家庭嬌慣的難以獨立性等,多種因素導致教師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困難重重,部分老師在公開課上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在常態(tài)課上仍采用“注入式”教學,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極為不利。我認為,對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既不能一味地“填鴨”,也不能不管不顧地“放縱”,而是應分層“啟發(fā)”,在體驗的過程中滲透指導,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感悟和提升。
一、創(chuàng)設懸念、激活思維、開放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精神
1.創(chuàng)設懸念,激發(fā)探究國畫學習的興趣
小學階段的國畫教學是個系統工程。浙美版教材中涉及國畫內容共20課,教師必須加強縱向聯系,熟悉單元教材及小學階段的課程目標,尋找教學切入點,尋找知識的關聯。如果教師自身把握了國畫教學的主線,形成知識體系的前后鏈接,那么就可以將國畫知識點巧妙點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個懸念,讓學生自主發(fā)現,而不是教師灌輸,這必然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切潤物無聲、水到渠成。
2.激活思維,自主運用繪畫技能表達心中所想
良好的學習方法、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保證。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激活學生思維。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從不會操作到會操作,從不會思考到會思考,從不會質疑到會質疑……這一過程必須引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完成。所以教師應該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體驗水墨特性,在自主運用水墨中積累經驗,從而學會舉一反三,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3.開放課堂,營造體驗式學習的最佳環(huán)境
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造型表現”領域占了較大比重,國畫藝術特點介紹和國畫技法學習非常受重視,其次是“國畫名作欣賞”的比重逐年增加;到了五、六年級,綜合探索增加了比重,教師勢必引導學生從更寬泛的角度理解國畫藝術,勢必開放課堂,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以課內為點、課外為面,用國畫藝術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二、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學法、巧設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
1.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要學
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的思維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對一堂課教學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例如,一堂山水課中,我先讓學生在投影上欣賞一幅教師范畫,“一不小心”碰翻了紙杯,墨水浸染了畫面,同學們都驚呆了,我裝作束手無策,故意問學生:“還有補救的辦法嗎?”很多孩子給我支招,七嘴八舌中我們一起完成了一幅嶄新的畫作,氣勢宏偉。旋即我引出課題《潑墨山水》,學生恍然大悟般笑了起來,笑聲中我們慢慢沉浸到潑墨山水中……
2.有序滲透技法,使學生會學
學生對于水墨畫平時接觸得沒有油畫棒那么頻繁,水墨畫一氣呵成難以修改,再加上水墨滲透性強,不好掌控,因此許多孩子心存畏懼。如果教師照本宣科,教會孩子畫青菜,他們只會畫青菜,教會孩子畫荷花,他們也只會畫荷花,技法上缺乏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很難實現。所以我認為,教師必須系統掌握教材編排意圖,以技法的有序性指導為主,表現對象為輔,系統地進行國畫教學。
3.精心設計作業(yè),促學生樂學
水墨畫習作講求一氣呵成,難以修修改改,而水墨技能的掌握又是熟能生巧的,想要提高還需勤練,精心設計作業(yè),促學生樂學,就很重要。我在實際教學中采用“課堂練手、課外練眼”雙重作業(yè),即隨堂練筆課內完成,這樣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并進行因材施教;課外再布置學生通過網絡、美術館等渠道進一步欣賞國畫藝術,拓展水墨知識。畢竟課堂上老師能讓學生欣賞的作品數量有限,只能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欣賞方法,例如,水墨畫蘊含許多程式化的畫法:勾、皴、擦、點、染等,讓學生有意識地在課外欣賞中去發(fā)現,讓他們自主去學。
三、獨立思考、合理分工、取長補短,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
合作學習能有效調動學生之間的扶持力,能有效彌補教師難以同時兼顧學生各種差異的不足。因此,新課標對合作教學模式也是大力倡導。但有效的合作學習,首先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時間,如果教師呈現教學情境后立即宣布“下面開始小組合作學習”,可這時學生還沒有來得及思考問題,也沒有形成個性化的獨立方案,就容易造成組內優(yōu)生一言堂,其他學生看熱鬧的場面,討論也往往流于形式。
美術課堂改革多年,為學而教的本質越來越凸顯。在國畫教學領域,且把“拉”著學生的手改為適當的“攜扶”,把課堂交給學生,把樂趣還給學生,把伙伴帶給學生,把時空讓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愛上中國畫,繼承中國畫,發(fā)揚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