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新
摘 要:語文素養(yǎng)關乎生活的方方面面,學好語文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能力,對一些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可以提高,而且也能使我們產生一種由內而外的優(yōu)雅氣質。在此種種優(yōu)點之下,教師更加注重于語文課堂的教學,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針對現(xiàn)如今語文課堂上所存在的種種弊端,小學語文“慢課堂”應運而生,通過這種不同于傳統(tǒng)課堂的嘗試,在探索新的學習方法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關鍵詞:“慢課堂”;小學語文;現(xiàn)狀;策略
一、小學語文課堂現(xiàn)狀分析
1.課堂節(jié)奏過快,弊端重重
教學是一個完整而復雜的過程,其中很多內容前后相連,環(huán)環(huán)相扣,或簡單或復雜,不能一律采取快節(jié)奏教學。教學節(jié)奏過快還有一個問題,效果不易鞏固。教學不是當時懂了就完全解決了,如果學生理解得膚淺,只有一些模糊的感覺,沒有深入到知覺的深度,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知識很容易遺忘。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要時間是不能減少的;要使已經取得的效果得到有效鞏固,教學過程中及其后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消化、沉淀。
2.學生缺少主動性,被動接受
在舊的教學模式中,老師扮演的是一個主要的角色,老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觀點與理解,這種情況下,學生的記憶是模糊的,是不深刻的。就像你聽一個人講述坐過山車的事情和你自己去坐過山車,那種驚心動魄是完全不一樣的。然而,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這種現(xiàn)象普遍存在。
3.思維慢、基礎薄弱的學生往往被忽略
有時教學節(jié)奏很快,課堂氣氛相當熱烈,師生沉靜在歡樂之中,但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總有幾個學生置身事外,周圍的一切似乎與他完全無關。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那些思維速度比較慢的,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課堂教學是面向全體的,而學生的智力特點、基礎知識呈現(xiàn)著明顯差異,因此節(jié)奏適合一部分思維快、基礎好的學生,而對其他學生顯然有忽略傾向,久而久之他們會漸漸掉隊,從整個教學集體中分離出去。這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二、“慢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種種問題的存在,根本原因在于教師的課堂節(jié)奏過快。小學生還不具備完全的學習能力,對教師的授課十分依賴,而上述種種跡象表明教師的“急”,這種“急”與我們提倡的“高效”并不是同一個概念?!敖逃且环N慢的藝術”,因此,針對小學語文課堂的種種問題,我們對“慢教育”提出了以下幾種建議:
1.“問題”是“慢”的緣由——解決問題
何為“問題”是“慢”的緣由?意思是說在課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利用問題,不急于一蹴而就。在教學《秋天的雨》時,先請學生小林讀課文,但是讀得不流暢,添字漏字比較厲害。再請另一個同學小陳起來讀,這位同學把課文讀得通順流暢,老師就問后者為什么讀得這么好,該生說預習時熟讀了課文,學生小林自然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此時,教師不急著馬上教課文,而且?guī)ьI全班同學一起練習把課文讀通讀順,在讀中進行感悟。第二次再請小林讀課文的時候,他就能讀出感情,讀出自信。在學生把課文讀熟的前提下組織教學,看起來進度是慢了,但是效果卻更好了。
2.“錯誤”是“慢”的資源——利用資源
學生在課堂上犯的錯誤,就是教師應該著重講解的知識點,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孩子們什么都會,什么錯誤都沒有,那就不需要教學了。我們不難見到,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當教師讓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時,孩子們經常會齊讀。此時,教師用手勢示意停下來,然后一字一句地強調:“同學們,請聽清老師的要求,是自由朗讀。”老師這樣的慢語速十分見效,孩子們立即改正了錯誤,這個“慢”不僅能讓孩子們按要求完成任務,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孩子們善于聽清題目要求的好習慣。
3.“目標落位”是“慢”的效益——提高效益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育的一個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認識語言現(xiàn)象,掌握語言規(guī)律,學會正確地熟練地運用語言這個工具?!睂W習課文的目的除了教育孩子們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啟發(fā)之外,還為學生學習生字詞做好情感鋪墊。我們通過例子來簡單說明一下,《淺水洼里的小魚》一文中多次出現(xiàn)“在乎”一詞,也是本文的重點學習詞匯。先通過自由發(fā)言的方式讓同學們結合文章內容談一談對“在乎”一詞的理解,什么是在乎,并通過文章感受“在乎”的深刻含義;然后,教師對同學們的發(fā)言做出簡單點評并歸納總結“在乎”一詞的確切含義。這樣不僅學會了生字詞的寫法,而且理解了新詞匯的含義,直接提高了學習效益。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我們提倡的“慢課堂”并不是故意放緩節(jié)奏,也不是拖拉怠慢。恰恰相反,我們是以退為進,以慢促快,旨在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增強小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冬香.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寧夏教育,2013(3).
[2]畢勝航.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生觀及其轉變研究[D].西南大學,2014.
[3]張文質,竇桂梅.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深度解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美]布魯納.教學論[M].姚梅林,郭安,譯.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