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寧
摘要:伴隨著漢語熱,越來越多的美國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其中,大多數都是公立學校,本文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公立高中White Oak High School的漢語教學為例,從課堂管理、標準普通話教學、漢字書寫教學、文化背景輸入四個方面,總結與分析美國公立高中漢語教學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漢語教學;課堂管理;標準普通話教學;漢字書寫;文化背景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提高,漢語成為一門越來越熱的語言,學習漢語的人數在迅速增長,許多國外學校都開設了漢語課程。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White Oak High School是一所公立高中,開設漢語課程已經五年了,筆者有幸在該校教授漢語課程一年,發(fā)現(xiàn)有幾個問題在公立高中的漢語教學中需要特別加以注意。
一、合理處理課堂管理問題
漢語課程在White Oak High School是選修課程,一節(jié)漢語課上會有9年級、10年級、11年級、12年級四個年級的學生,亞裔學生較少,學生特別活躍,一刻都坐不下來,這個時期的高中生還有些叛逆,時常會在課堂上做出挑釁老師的行為,所以怎樣處理課堂管理問題是組織好教學的關鍵。筆者發(fā)現(xiàn)該高中有一部分選修漢語課程的學生不關心成績,有時會全神貫注地玩電腦、畫畫、讀書等,還有些學生特別愛運動。充分了解學生是處理好課堂管理問題的關鍵,這個時期的高中生都迫切希望“長大”,希望大家將他們看作“成人”,所以,組織課堂活動時,要讓活動更接近高中的學習和生活,并且與其他課程相聯(lián)系,采用項目研究教學模式。
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活躍課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好奇心,會使?jié)h語課堂越來越高效和快樂。高中學生特別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贊賞,在教室門口迎接學生上課時,除了問好,我們還可以贊賞他們今天的衣服真漂亮,今天的發(fā)型真好看,今天的首飾真美麗等等。發(fā)現(xiàn)學生的愛好,將漢語學習和學生的興趣與愛好相聯(lián)系,圍繞一個主題,和其他學科與技能相聯(lián)系,實現(xiàn)多學科知識的交叉,把漢語學習和高中生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學漢語、用漢語,進行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式學習。
二、標準普通話教學
普通話是聯(lián)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中指出漢語統(tǒng)一的基礎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普通話”[1]。在美國公立高中的漢語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是一種外語教學,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漢語進行交流,中國語言豐富多彩,方言種類繁多,有很多方言我們自己都不能聽懂和理解,如果將這些語言作為標準教授給“外國”學生,那么學生掌握之后也很難與不懂該方言的人進行交流,這不是我們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目標,所以,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時,我們應該統(tǒng)一標準,以大家都能理解的普通話為標準。
對外漢語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學習漢語就是為了進行實踐交流和溝通,漢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排除方言對教學的影響,教授標準的普通話,提高學生日常交際中使用普通話的能力。
三、加強漢字書寫教學
學生學習漢語,首先學習的是讀音,因為拼音和學生的母語——英語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美國高中生很容易接受拼音,他們會很快掌握拼音知識,并且對拼音產生依賴性,不愿意再學習書寫漢字,同時,漢字書寫對美國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學生會對書寫漢字產生明顯的抵觸情緒。這時,漢語老師要堅持引導學生書寫漢字,嚴格要求學生,不能放松,否則學生只接受拼音,不接受漢字,甚至抵觸書寫漢字,那么學生的漢語學習也就沒有意義了,他們不能領會漢字的魅力和漢語語言的奧妙,也不能領會漢語字里行間的文化和意義,就更不會閱讀漢語資料和書寫漢語文章了。
在教授美國高中生學習漢字時,要循序漸進,注意引導和輸入。例如,在教授“男”時,除了講解其正確的筆畫順序,還可以將其解釋為:“田”中出“力”的為“男”,這樣的解釋既符合“男”的筆畫順序,將其含義解釋清楚,同時又將另外兩個漢字“田”、“力”包含在其中,使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并將其含義聯(lián)系起來。最初,拼音和漢字是共同出現(xiàn)在White Oak High School學生的漢語課堂上,漸漸地課堂上只有漢字,沒有拼音,學生逐漸地適應了只有漢字的課堂,不再存在抵觸情緒。
四、注重文化背景輸入
文化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交際方式、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等每一個方面都受到文化的影響。“外國”學生學習漢語,是為了能夠和中國人交流和溝通,如果他們在學習漢語時,只是學習到了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而不理解“吃了嗎”是一種打招呼方式,不知道“哪里哪里”是一句客氣話,那么學習漢語,與中國人進行交流和溝通的目標就沒有達到。
語言和文化緊密相連,“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外語交際能力與社會文化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并且受后者的制約”[2]。在教授漢語時,應該多加注重文化導入,同時,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美國高中學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掌握所有的文化知識,在教學時,要結合課程內容,選擇中國人當下交流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背景知識,循序漸進地將這些文化內容滲入到學生的漢語學習中。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由來,知道禮儀習俗,明白習慣用語,理解風土人情等,高中生對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特別感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他們會更加喜愛學習漢語。
美國公立學校的高中生具有這一年齡階段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獨特性,同時,美國公立高中的學校性質也決定了這群學生不同于私立學校的學生,這些原因導致在公立高中教學的漢語教師制定教學計劃、目標,組織教學活動時,要根據學生的特性,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漢語教學。本文中的內容,也只是筆者在自己的漢語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一些粗淺的感受和體會,希望能對相關的教學和研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Z],1956.
[2]王治理.《傳統(tǒng)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