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霄霄
摘要:泰語中,很多詞都是多義詞。這些多義詞則是通過隱喻、轉喻等認知機制衍生而來。本文以泰語詞???為例,從認知的角度分析泰語詞???的引申意義的認知機制。
關鍵詞:泰語;多義詞;認知;隱喻;轉喻
一、引言
認知語言學認為,一個詞項代表了一個復雜的范疇。作為范疇的成員,多義詞的意義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演化的。其可信意義是最早產生的,而其他意義是在核心意義的基礎上通過隱喻、轉喻等機制派生而來的。文秋芳等(2014),從認知語言學的視角對英語中的多義詞教學進行了論述。何文忠(2015),對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進行了翻譯,隱喻成為人類認知和思維的基本形式,為多義詞的產生提供了依據。韋媛媛(2013),對漢泰語味覺詞隱喻進行了研究,與多義詞的引申都是在認知機制下進行的。目前,很少有學者對泰語中的多義詞進行認知解釋。
二、相關概念分析
(一)多義詞:有多個相關的義項,其中有一個為典型義項,其他義項則通過隱喻、轉喻等衍生而來。
(二)隱喻:本質是通過另一種事物來理解和體驗當前的事物,是建立在兩種事物所反映的現(xiàn)實現(xiàn)象的某種相似的基礎上的,建構了我們是如何感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動的。比如說,“爭論是戰(zhàn)爭”這一隱喻中,“爭論”被部分地用戰(zhàn)爭術語進行建構、理解、實施和談論。
(三)轉喻:其基礎不是現(xiàn)實現(xiàn)象的某種相似,而是兩類現(xiàn)實現(xiàn)象之間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在人們的心目中經常出現(xiàn)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稱甲類現(xiàn)象的詞去指稱乙類的詞。其主要功能在于指代,即用一個事物來代替另一個事物。比如說,“這里我們需要幾張新面孔”即“人臉即人”。
三、泰語多義詞 ???的認知機制
(一)泰語詞???的多義解析
1.泰語詞???作名詞時,
a.譯為“路、道路、路徑”
例如:??????????????長途電話
???????????????????請沿著這條路走。
b.譯為“方法、辦法、途徑”
例如:??????????????????我無法知道。
???????????????????????有些什么辦法可以幫助他嗎?
c.譯為“方、方面”
例如:????????北方??????????學術方面
d.譯為“(香蕉、棕櫚、椰樹等的)葉肋”
2.泰語詞???作量詞時,譯為“條、片(用于路、蕉葉等)”
例如:??????????好幾條路
3.泰語詞???作介詞時,
a.譯為“在……方面”
例如:???????????????????政治學習??????????????????學習設備 ???????????????????????經濟援助
b.譯為“邊、面”,用于表示位置和方向。
例如:???????????? ???????????????我在南方,他在北方。
(二)泰語詞???的認知機制
1.泰語詞???的核心意義/典型義項為“路、道路、路徑”
2.泰語詞???的引申意義分別是:“方法、辦法、途徑”;
“方、方面”;“(香蕉、棕櫚、椰樹等的)葉肋”;“條、片(用于路、蕉葉等)”;“在……方面”;“邊、面”,用于表示位置和方向。
3.泰語詞???的認知機制:是隱喻還是轉喻?
根據隱喻和轉喻的性質和功能可知,泰語詞???的引申意
義:“方法、辦法、途徑;方、方面;(香蕉、棕櫚、椰樹等的)葉肋;條、片(用于路、蕉葉等);在……方面;邊、面,用于表示位置和方向?!笔墙⒃诤吞┱Z詞???的核心意義/典型義項為“路、道路、路徑”這兩種意義所反映的現(xiàn)實現(xiàn)象的某種相似的基礎上的。泰語詞???的引申意義中的各個義項是通過
泰語詞???的核心意義/典型義項“路、道路、路徑”來理解和體驗的。
所以泰語詞???的多種引申義是是通過隱喻這一認知機制而得到的。
四、結語
文章從認知的視角,以泰語多義詞???為例,對其認知機制進行了分析。得出泰語多義詞???的引申意義是其核心意義通過隱喻這一認知機制得來的。
參考文獻
[1]徐通鏘,葉蜚聲.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韋媛媛.漢泰語味覺詞隱喻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亞非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13.
[3]文秋芳等.認知語言學與二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4]何文忠譯.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