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娟
摘要: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運用項目教學法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但是目前,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有待改變,需要更新自己的傳統(tǒng)觀念,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轉變師生關系,使項目教學成為高職英語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高職公共英語;現(xiàn)狀;訴求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10-0064-03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中指出:“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意培養(yǎng)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yè)務活動的能力?!庇⒄Z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經濟發(fā)展,英語成為了國家交流的重要語言內容,高職教育也要重視英語教學的質量。公共英語作為必修的課程,成為學生必須要具備的一項語言技能,公共英語也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能力的人才提供教育支持。英語教學水平是高職高專教育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標準,高職高專要培養(yǎng)出具有熟練英語交流技能的人才。高職高專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更重視專業(yè)技能人才的教育培養(yǎng),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作為所有高職非英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教學目的在于鞏固學生的英語基礎,為其今后繼續(xù)深造和就業(yè)做好準備[1]。
當前,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并不樂觀,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學生英語基礎較差,詞匯量少,發(fā)音差,讀課文不成句子,難以用英語來交流。二是沒有自己的英語學習目標,或者是學習目標不明確,因為學的不是英語專業(yè),英語只是必須要完成的一門課程,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對于這些情況,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鞏固,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設計一些與專業(yè)或學習生活相關的項目,激勵學生學習英語,將英語運用起來。
一、 關于項目教學法和定義和益處
1.項目教學法的定義
項目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以下簡稱PBL)又被稱之為依托項目的語言學習、項目式學習等,主要是指學習者在經歷個體或者小組的語言內容活動中,通過計劃、研究和分析綜合數(shù)據,通過書面或者口頭的形式思考自身學習過程和學習行為的方式(Beckett,1999:4)。此方式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被引入的(Hedge,1993:276),并且在我國教育實踐中有廣泛的體驗,例如二語教育、特殊用途語言和計算機輔助EFL等(Beckett,2006:4)。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法,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被稱為近年來教育領域新的教學途徑。它是通過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是一種探究式的教學過程。由學生自己或學生和教師共同制定項目,在實施和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實現(xiàn)課程標準內容,掌握教學計劃內的學習內容。項目教學法把先進的教育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所以在不同的學科教育領域中受到較大的關注,并且作為有效的教育方式在教育實踐中廣泛地體現(xiàn)[2]。
2.項目教學法的益處
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教育方法,還處在發(fā)展階段,雖然一些研究和數(shù)據證明項目教學法不能替代其他教學方法,但總體而言,在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就方面,項目教學法有自己的優(yōu)勢。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讓學生參與解決真實、復雜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了學生高級認知能力的提升。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嚴謹?sh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它支持學生進行真實的探究和自主的學習。除了對學生在學業(yè)上有幫助之外,項目教學法對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是避免了知識內容和實踐方式之間的分離現(xiàn)象,通過教育實踐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行合一。
二是幫助學生獲得以下的技能:解決問題、溝通交流和自我管理的技能。
三是激勵學生終身學習、自主學習和個人發(fā)展。
四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溝通氛圍,推進溝通協(xié)助。
五是有利于幫助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同學協(xié)同發(fā)展。
項目教學法依托信息技術和網絡,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同時項目教學法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作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一味灌輸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而是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項目教學法最大的優(yōu)勢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最為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這種語言環(huán)境能夠幫助學生獲取語言習得和產出的機會。學生不再是為了學英語而學英語,而是為了應用,為了交際的需要而真實地使用英語。項目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實用、與學科知識相關的語言學習情境,可以提高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符合教學改革趨勢,是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所探尋的極佳教學模式之一。
二、項目教學法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現(xiàn)狀
1.教師方面
通過對某一職業(yè)院校的教師所進行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對項目教學的了解,有17%的教師沒聽說過項目教學,37%的人聽說過,33%的人了解一點,只有13%的教師非常了解。對于常用的教學方法,有20%的教師提到了項目教學。對于實施項目教學的目的,有50%的教師回答項目教學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自主能力。通過項目教學,教師發(fā)現(xiàn)了教學難點共性的問題,教師們一致認為是授課與實踐的時間均衡以及學生對知識點與操作能力的側重。單元結束,90%的教師認為應該用成果展示方式來檢查學生掌握情況[3]。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們對項目教學法還是比較認可的,大部分學生也知道項目教學法。但我們也要注意到,對項目教學法非常了解的人是很少的,只占13%。能夠在日常教學中運用項目教學法的占20%。與交際法和任務教學法相比,項目教學法還是備受冷落的。
2.學生方面
我們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共發(fā)出180份問卷,收回172份,全為有效問卷。有112名學生表示沒有聽說過項目教學,51名學生好像聽說過。說明學生對項目教學法缺乏了解或者概念模糊。在授課過程中,有109名學生希望教師扮演伙伴、朋友的角色。在教學項目的制定過程中,有109名學生表示可以參與,48個人表示很愿意,有20名學生表示不愿參與,5名學生拒絕參與。所以,大部分學生還是愿意參與教學項目,有提高自己英語的意愿。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110名學生選擇最愿意的學習方式是和其他組員合作完成任務,只有15名學生選擇愿意獨立完成。在對學生上網的時間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他們80%左右的時間是在娛樂和打游戲上,其余為新聞瀏覽、學習等[4]。endprint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學生不太了解項目教學法,但學生對于提高英語還是有一定的積極性的,他們希望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他們的伙伴和朋友。愿意協(xié)作學習,通過團隊合作取得1+1>2的效果。在當今世界,隨著網絡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機的普遍化,學生能很容易地獲取各種信息,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并不高,不善于利用現(xiàn)代化設備和手段為自己所用,幫助自己學習,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大部分變成了手機的奴隸。
三、 準確把握項目教學法實施難的具體原因
1.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更新不及時
教師缺乏研究意識。許多教師只是到了要拼職場,或者學校強制交寒暑假論文時才會寫點東西,平時不注意專業(yè)知識的積累,也缺乏對英語教師教法的關注。沒有對本學科的進一步連接,無法較好地理解語言后面的社會和文化習俗等現(xiàn)象,這對于學習語言而言是不利的,語言和文化之間是相互關聯(lián)的,想要學好語言就必須要適應時代的變化,了解語言環(huán)境的變化,提升教學的生動性和豐富性,有現(xiàn)實的帶入感,從而增強語言學習的實用感。在過去的以灌輸知識為主的英語教學模式下,多數(shù)英語教師較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學知識和技能比較單一,對學生英語應用技能和職業(yè)實踐課程比較陌生,缺乏指導。
項目教學法對于教師掌控課堂的能力、專業(yè)基礎知識的水平都要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要求更高。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同時對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對學生的管理和引導能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對高職的學生,培養(yǎng)的目標就是提高他們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和交流溝通的能力,最終的目的在于為他們走入社會之后,能對其職業(yè)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幫助[5]。
2.學生在思想上對高職公共英語重視不夠,要求較低
高職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低,高考后的學習動機沒有以前強烈,加上豐富的校園生活和社會鍛煉,導致學生學習英語沒有緊迫感。學習一種語言并能靈活運用絕非易事,它需要長期不懈的思考和運用。所以,英語任課教師如果能巧妙地運用項目研究把活動和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將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比較薄弱。信息素養(yǎng)的概念是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yè)協(xié)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提出的,它指的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技術和技能。信息化時代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根據這一理念,項目教學法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渠道收集和甄別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處理,最終為自己所用。然而學生在信息的捕捉上,缺乏廣度和深度,在對信息進行篩選和處理時,缺乏基本的判斷,不能把有效的信息為自己所用[6]。
3.應試教育,評價單一
“應試教育”在我國已經發(fā)展較長時間,考試始終是衡量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英語教學以全國公共英語等級考試為依據,通過通過率和優(yōu)秀率來判定,這樣的應試考核的方式違背了英語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損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點。
教育部門在進行英語學習的考核和評定的時候,英語的交流能力和應用水平并不是考核的標準。判定學生學習能力的指標為全國英語等級考試的級別。這樣的考核方式并沒有真實地體現(xiàn)出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沒有體現(xiàn)學生在實際應用中語言表達能力、語境適應能力。所以,這種英語考核評價方式是脫離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需求的,即便是教師想要去展開實施,其過程也是較為困難的。
四、科學運用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對策
1.加強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更新學生觀念和能力
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加強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糾正他們的發(fā)音,擴充詞匯量,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更新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能夠高效地獲取信息、正確地分析信息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信息。學生的學習行為受到其意識的影響,如果意識上出現(xiàn)了錯誤的認知和偏差就會影響實際學習的效果。事實證明,成功的教學是要以幫助學生形成學習意識為前提的,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使第一與第二課堂連成一體,成為學生實現(xiàn)終身學習目標的有效選擇,在意識的指導下實現(xiàn)全面的學習。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項目教學法只有與其他教學法密切結合,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
2.提升教師的素質,打造高水平的“雙師隊伍”
項目教學法對教師課堂的操控能力、管理能力、協(xié)調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需要掌握的教學內容有很多,除了教學任務的基本安排,還有對于學生個性化差異進行設計的教學任務。由此可見,教師的專業(yè)教學能力和素質能力都是項目教學法實施的基本保證。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有過硬的英語專業(yè)知識教學能力,需要積累一定的英語教學經驗,在實際的教學中,要善于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實踐的環(huán)境[7]。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程中,對于英語的實際應用較為廣泛,學生的教學安排和實際要符合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的需求。根據所學專業(yè)確定項目和創(chuàng)設項目環(huán)境,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出適合社會行業(yè)發(fā)展需求的英語人才。
3.改革考核方法及方式,淡化應試教育
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學方式的更替,考核方法也應該與時俱進。從對于學生最基礎的語匯、詞匯、閱讀寫作能力的教育評價到聽說讀寫和綜合應用能力的評價,從單一的教學測評方式轉向對學生全過程的教學評價和監(jiān)控。考試的內容設置應該有兩個部分的測評,一方面是基礎知識的考試測評,一方面是對于學生的專項能力測評,包括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口語、朗讀、聽寫、寫文章、翻譯測試等。隨時計分,作為平時成績,逐步改變單純以筆試分數(shù)評定學生優(yōu)劣的做法[8]。
傳統(tǒng)的終極評價學生英語能力主要以獲取大學英語三級或通過高職英語水平考試為目標,但對用英語進行實際的交流運用缺乏有效的考查和評價。這就需要改革傳統(tǒng)考試型教學模式,將考試內容和訓練融入到常規(guī)教學中去。
目前,項目教學法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現(xiàn)狀還不盡如人意,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管理和協(xié)調能力,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們的學校和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改革考核方法,加強學生應用能力的考核。幫助學生從思維方式到行為方式上實現(xiàn)統(tǒng)一和突破,能夠活學活用,將所學的知識內容靈活地運用到生活當中,為學生更長遠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Beckett G.H.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 in a Canadian secondary schools ESL classes: Goals and evaluations[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1999.
[2]竇菊花.高職公共英語項目化教學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12):156.
[3]蔣艷.淺議項目教學法在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中的運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11):185—186.
[4]劉莉.高職高專依托項目外語教學的改革與研究[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9):77—80.
[5]唐衛(wèi)華.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2(4):84—85.
[6]夏章洪,何培芬.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教改對策[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5(10):118—119.
[7]張明芳.國內依托項目的外語教學研究綜述[J].科教導刊,2013(11):48—49.
[8]張文忠.國外依托項目的二語、外語教學研究三十年[J].中國外語,2010(2):68—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