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冬梅
摘 要
初中化學概念是整個化學知識的基礎,充分掌握概念是學習化學知識的精髓。只有讓學生清楚準確的理解化學基本概念理論,才能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要強調以人為本, 考慮到學生是否能夠可持續(xù)性地發(fā)展。鼓勵學生通過積極的嘗試, 自我探究, 自我發(fā)現(xiàn)和主動實踐, 集體學習等方針。
【關鍵詞】初中化學;新課程改革;探究式學習;轉變教學方式
1 前言
新課程在立足于學生適應現(xiàn)代生活和未來發(fā)展的需要,著眼于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yǎng),構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初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 在以化學科學發(fā)展和化學在人類生產發(fā)展中的重大作用為線索,構建了具有時代氣息的化學課程內容體系。科技發(fā)展和社會文化的變遷,新世紀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國際初中課程改革的興起構成了我國初中課程改革的宏觀背景。
2 對傳統(tǒng)的教學法新認識
“科學探究作為發(fā)現(xiàn)科學事實、揭示科學規(guī)律的過程和方法,在科學教育中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钡鸵荒甓鄟砦覀儗嵤┬抡n標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師講授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重教輕學傾向還沒有根本改觀,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仍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這已成為新課標在目前實施的一個主要的“瓶頸”。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仍然缺乏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的具體教學策略。
2.1 備課——增強學生主體意識
要求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我們首先應進入“探究”的角色,進行換位思考備課的過程應成為我們探究的過程。教學實踐中我們摸索了這樣的備課探究思路:確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收集整理相關信息資料→研究學生的思維和認知基礎→設計問題→尋找探究點→設計課堂具體探究過程。我們要以課程標準的理念備課,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備課。
2.2 導入課——激發(fā)學生興趣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必須重視導引的設計。探究性的教學導引設計,必須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同時符合學科的特點及教材自身的性質。
2.3 設問——激活學生的思維
探究來自問題,問題始于質疑。設計課堂提問,要有啟發(fā)性,最大限度地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充分體現(xiàn)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而達到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課堂提問還要注意“度”要適中,即學生通過思維可以得到解決的問題。有些較難的問題就得想辦法,補充適當?shù)妮o助性問題,把大題化小,分步提問,引導過渡,幫助學生克服思考難題中的障礙。
2.4 調控——使學生在探究的氣氛中學習
對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課, 進行課內“自主探究”的活動,使活動完全按照預定軌道運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則就稱不上“自主探究”。課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運作就行。只有在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才有實現(xiàn)“自主探究”的可能。
2.5 小結——歸納與發(fā)散并舉
無論采用何種方式小結都應努力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進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設法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討論,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發(fā)揮課堂結尾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效果。
3 新課標的教學方法的嘗試
3.1 教學的深化方式
如何在有限時間內達成教學目標,是教師所必須要面對的挑戰(zhàn)。因此,教學中要依據(jù)課程內容標準,事先制定周密的計劃,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精選教學內容,把學習目標用適當?shù)姆绞絺鬟_給學生。教師的指導和調控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當探究活動過程遇到障礙,及時介入,加以點撥。二是合理選擇探究內容。選擇那些具有普遍遷移價值的、學科核心知識,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探究學習。第三,調控探究的開放度和深度,活動有許多可以開放的內容,如試劑的選擇、方案的設計等,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其中某部分進行探究,合理調控探究的難度。
3.2 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還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一些活的動態(tài)知識總結為現(xiàn)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 讓學生注重對知識的識記, 而缺少了學生自己的探究思考過程。新課程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提高探究能力, 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需要,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創(chuàng)設科學的探究活動, 并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探究。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使學生發(fā)揮自身能力多設計些實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愉悅的心情去教學,以飽滿的精神、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帶動學生,讓學生也能以輕松的心情去學習。
以化學問題為根據(jù),引導學生以活動促學習初中化學新課程體系中“ 化學與生活”模塊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為線索,介紹化學知識及其應用。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討論、咨詢等多種方式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理解和處理生活中的有關問題”。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嘗試,學生的個性和知識能力得到表現(xiàn),流露的是一種成功的喜悅,體驗了主動獲取知識的快感。
探究性尋覓學生自主方式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技能、體驗和了解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樹立科學價值觀的學習活動過程。
在體驗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樹立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教師在選用教科書時,首先要看在課題內容、社會內容和學習目標上是否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考慮教材的可讀性,還要看教材在教學設計上是否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材的制作質量也是要考慮的一個方面。
4 總結及展望
教學改革的新課程是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新課程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改革的化學教學重視和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有利于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化學教育改革是教育發(fā)展的一種必然要求,創(chuàng)造充滿創(chuàng)新活力的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發(fā)展能受益終身。同時讓教師的勞動閃現(xiàn)創(chuàng)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這是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和努力實踐的。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04).
[2]王榮生.《化學課程標準》的對話理論[J].上海教育,2002(11).
[3]王磊,胡久華.初中新課程必修課教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內蒙古烏海市第十八中學 內蒙古自治區(qū)烏海市 0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