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霞
摘 要:《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在運算方面變化較大,不再側重大量繁瑣的內容,這就極大地降低了小學生計算能力,但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要在算法多樣化、靈活化方面下功夫,重視學生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運算能力;提升;探索
回顧新舊小學數(shù)學運算教與學的經(jīng)歷,筆者深切體會到,提高小學生的運算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貴在堅持的過程,是在互動中形成的潛移默化的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下面,本人就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與同仁思考。
一、小學數(shù)學教學運算能力提升中存在的幾個誤區(qū)
1.過于依賴創(chuàng)設情境
很多同仁普遍認為,計算教學不能缺失情境創(chuàng)設,否則就會形成老師教得枯燥無味,學生學得也是不盡如人意,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長。然而筆者在實踐教學當中卻發(fā)現(xiàn),有些老師教條主義嚴重,靈活性差,很多情況下的計算情境的設置是生硬的,勉強的,缺乏生動,大大影響了教學的進程。
2.算的多樣化變成了“多式化”
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把運算法的多樣化理解成數(shù)量上的多解,只求量上的“多”,把學生展示的同一思維層面的算法,教者都歸結為有思路、有想法,卻忽略了思維層面質的提升。
3.追求講學質量,忽視鞏固練習
新課重在師生互動過程固然重要,但如果少了課堂鞏固練習,就會影響學生基本計算技能的形成,整個課堂就變成了課堂學生“都會”,課后學生做題“都不會”或者“不都會”。
4.課前基礎口算速度提不起來
在教學中口算教學不論是低年級還是中高年級都要視訓練,而且要注重正確率和速度同步。但實際教學中,這樣做的老師較少,部分低年級學生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學生連乘法口訣都不能熟練說出來,這勢必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數(shù)學計算速度。
二、小學數(shù)學教學運算能力提升的途徑
我認為要想提高小學生的運算能力既要繼承傳統(tǒng)運算教學的寶貴經(jīng)驗,更要冷靜思考運算教學對學生后續(xù)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總結經(jīng)驗,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使運算教學在算理、算法、技能等方面得到提升。
1.主動探索,提升計算能力
我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掌握算理計算法則,活學活用,能夠靈活運用法則外,加強口算和計算題速度方面的能力,強化記憶,會引導學生循“理”入“法”,以“理”懂“法”,通過一些智力活動,全面提高他們的運算技能。
當然,在主動探索,提升計算能力時,要循序漸進,先易后難,扎扎實實地奠定良好的基礎。
2.熟能生巧,提高運算能力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老師要積極引導,正確掌握運算法則,不允許模棱兩可,更杜絕糊里糊涂,提高他們在計算時的速度,也就是要效率,這就需要老師要結合班級學生實際情況,要把學習和訓練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訓練時高標準,力求學生用法則進行運算的正確性和自覺性??谑鲞\算過程,不是簡單地背誦計算法則,而是按照法則結合具體題目用自己的語言簡練地進行講述,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在理解運算法則的基礎上,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再通過舉一反三的計算,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最本質的內容,這樣就形成了技能。在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特訓時,我讓學生邊計算邊說運算思路、運算法則,并寫出計算的全過程到逐漸省略中間過程,讓學生在訓練中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計算的速度。
3.得心應手,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學生的計算能力低有多種原因,但最基本的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諸如審題習慣差,書寫不規(guī)范,數(shù)字、運算符號潦草,抄錯數(shù)和符號,沒有驗算習慣,等等。這就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計算習慣。我在平時訓練時根據(jù)平時他們的學習習慣分成不同的幾部分來要求:計算習慣好的學生簡化中間繁瑣環(huán)節(jié);計算習慣一般的學生簡化一部分環(huán)節(jié);計算習慣不好的學生就必須做到“四對”(對抄題、對豎式、對計算、對得數(shù))。審題也是如此。長此以往,我所教的學生的運算速度、運算過程、運算結果都有大幅提升,良好的計算習慣逐漸養(yǎng)成。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運算能力提高,不僅僅局限于主動探索,提升計算能力。熟能生巧,提高運算能力。得心應手,培養(yǎng)良好習慣等方面。作為新課改下要求的小學數(shù)學老師,要明白提高小學生的運算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貴在堅持的過程,是在互動中形成的潛移默化的能力培養(yǎng)過程。只有我們在一線教學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提升教法和做法的同時,充分了解學生,達到師生互信,那么不論是什么教學都會在師生中盛開美麗和諧之花!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