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
摘 要 高校輔導員之所以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于他們是大學生思想品德、政治教育的先鋒工作者。然而,由于輔導員職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不清晰,角色定位參差錯亂以及當代大學生的復雜性,使得其工作的開展荊棘載途。本文通過追憶五四運動,梳理其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民主科學精神和勇于實踐精神,為輔導員端正立場,增強信心,進而分析輔導員順利開展工作的內外部條件;健全外部制度,從制度層面厘清輔導員職業(yè)發(fā)展道路;提升自身素養(yǎng),從個體層面拓展輔導員職業(yè)深度;之后在良性體制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 五四精神 高校輔導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28
Abstract The instructors, working for undergraduates, undoubtedl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directing students ideology and morality. Unfortunately, the road toward the instruction work is paved with thistles and thorns due to the following deficiencies: the ambiguous career for instructors, the confused orientation for the faculty and the complicated situ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students. For that reason, this paper aims at carrying forward and deepening the spirits of the great patriotism, democracy and science and the courage to practice for all in memory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Such a move will help the instructors set right minds and grow more confident. Meanwhile, it also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analyze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onditions for instruction work. For example, the external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career for instructors should be clarified. Whats more, the instructors themselves are supposed to promote their own quality and explore their professions deeply. Based on a sound system, more diverse activiti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Keywords the May 4th Spirit; university instruct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輔導員是高?!扒嘟贰保ㄇ嗄杲處煟┬辛械闹匾α?,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排頭兵,直接服務并管理廣大青年學生學習和生活細致入微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輔導員的政治立場、思想覺悟、道德修養(yǎng)作用于學生,便關系到高校為誰培養(yǎng)人的方向問題,怎樣培養(yǎng)人的方法問題和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目標問題。因此,高校輔導員應該堅持怎樣的思想導向,如何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就成為本文重點闡述的問題。
1 五四精神,助輔導員隊伍堅定信念
我國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可謂是百年屈辱史和百年奮斗史,當我泱泱大國面臨瓜分時局之時,各階級、各階層人民奮起反抗,前赴后繼。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我國以戰(zhàn)勝國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國際社會,卻遭遇弱國無外交的現(xiàn)實。當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入國內,高校學生英勇地站在了斗爭的最前線?;厥孜逅?,98個春秋如白駒過隙,有很多值得我們繼承和發(fā)揚的精神:
(1)愛國主義精神。青年學生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不是他們不珍愛生命,而是小我服從于國家的價值觀的驅使,因此當北洋軍閥逮捕“作亂”學生時,他們沒有屈服,為了國家的主權完整,他們與腐敗的當權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2)民主科學精神。農民階級、地主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曾窮盡各種方法想在中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都以失敗而宣告終結。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十月革命傳來了馬克思主義。當時,北大云集了包括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劉半農等強大的師資力量,在他們的教育和影響下,一大批青年學生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尋求救國良策,而后經(jīng)過比較,集合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道路上來。因此,五四運動何以成功?源于黨的領導人對我國發(fā)展指導理論的科學選擇。
(3)勇于實踐精神。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予理睬,無視學生的請愿,而工人罷工不及五日,北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撤銷曹、陸、章的代表資格,最終北洋政府拒簽和約。至此,青年學生認識到勞動階層力量之強大。之后一些學生走出課堂,穿上粗布工裝深入到工人中宣傳救國之道,以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取得工人的支持,促使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endprint
2 審視現(xiàn)狀,看輔導員工作困境重重
五四精神感召著時代先鋒,作為輔導員也深受感動,愿一腔熱血奉獻學生工作,但審視現(xiàn)狀,困境重重:
(1)輔導員晉升渠道不暢通,動力不足。從制度上看輔導員是“雙肩挑”,可以“兩條腿走路”,即教師專業(yè)技術職稱和行政職務,但實際情況是:a、“學生都是高材生,輔導員講師過一生”,輔導員評定職稱時走思政序列,與“兩課”教師同臺PK,比的是科研成果和課時量,然而輔導員每天被瑣事纏身不可能專心科研和代課,因此在評定專業(yè)技術職稱時沒有優(yōu)勢;b、“十年政工,兩手空空”,行政領導職務僧多粥少,而且晉升中存在很多非客觀因素,因此大部分輔導員在行政職務晉升中機會渺茫。所以輔導員職業(yè)發(fā)展路徑不明晰導致其隊伍的不穩(wěn)定性,成為“誰也能做,但誰也不愿意做”的工作,使專職輔導員人心動搖,缺乏向上的動力。
(2)輔導員工作瑣碎,角色定位不清晰。為了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1953年清華大學創(chuàng)立學生政治輔導員一職,意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可是現(xiàn)實工作中輔導員工作繁多,角色定位不明確,他們是學生生活的“保姆員”,是學生矛盾糾紛的“協(xié)調員”,是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員”,也是隨叫隨到的校園“警衛(wèi)員”,同時還是院系的臨時“勤務員”,學生公寓的“衛(wèi)生員”,是學校機關的“傳話員”等等,但凡涉及學生的工作都可以交由輔導員協(xié)調安排,所以輔導員常常兩眼一睜,忙到熄燈。輔導員本應深入學生,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訴求,但千頭萬緒的工作使得本末倒置。
(3)工作對象的復雜性。信息化時代下的95后大學生,自由和民主的意識更加強烈,集體和責任的意識相對較弱;獨生子女環(huán)境下的自我主義、利己主義較強,互助合作的意識較弱;學生自我評價分值過高,但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應對沖突、失敗的能力較差;眼高手低,自負與自卑在內心糾纏,喝多了美好理想的雞湯,難免嗆幾口殘忍現(xiàn)實的冷水。
通過訪談,筆者發(fā)現(xiàn)“迷?!笔菍W生的普遍心態(tài),忙而不實是學生的生活寫照,提前社會化是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在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大學生把很多精力放在維護各類有益關系上,通過聚餐聚會等活動維護與班級同學、學長學姐、老師領導等對自己有幫助的關系,相比于真才實學能力的提升,他們更看重人際關系的和諧和他人的認可,大多數(shù)人都在尋找提升的捷徑,而不是踏踏實實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3 科學指導,為輔導員工作減壓增效
五四運動讓我們看到多少仁人志士用生命捍衛(wèi)祖國母親的尊嚴和權益,我們幸而生于和平的年代,祖國母親用她溫厚的羽翼庇佑著我們成長。所以作為輔導員,盡管生活和工作中有諸多的不易,我們都應該相信通過內外因的共同努力,制度會更加健全,工作會更加得心應手。
3.1 外部推進,制度建設要先行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有一個重要理論:“沒有任何環(huán)境的限制能與政府法律和條例這類環(huán)境的影響相提并論”,這就將政府政策導向和制度建設置于先決的地位。隨著輔導員隊伍的壯大,制度建設的重要性越顯現(xiàn)。
第一,明晰道路,穩(wěn)定人心??茖W規(guī)劃輔導員職業(yè)生涯,明確“入口”和“出口”,為其提供多層次多方向的階梯,使個體在有彈性的空間內成長,并適時干預引導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相結合。明確輔導員工作任務和發(fā)展道路,有助于穩(wěn)定人心、穩(wěn)定隊伍。如果說短時間內難以在國內實現(xiàn)輔導員管理的統(tǒng)一標準,可以先從各高校開始推行輔導員職級制度,而且對于輔導員的考核應該區(qū)別于專職教師,定量而非定性。
第二,俗語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對照社會上其他行業(yè)的發(fā)展經(jīng)驗來看,輔導員若想提高自己的專業(yè)地位,就要實現(xiàn)輔導員知識專業(yè)化,實現(xiàn)行業(yè)的知識壟斷,擺脫輔導員工作誰都可以做的隨意性,走專家型輔導員發(fā)展道路。從長遠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國家可以在大學中設置有關高校輔導員專業(yè)或者學生事務管理專業(yè),形成行業(yè)知識體系,為高校學生管理事務定向培養(yǎng)人才。從短期來看,高校應該落實教育部關于《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訓計劃(2013-2017)》的通知,落實輔導員培訓工作,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校級培訓,并積極組織輔導員參加校外培訓,逐步改變輔導員重利用輕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
3.2 內部提升,條塊工作更輕松
第一,提倡輔導員承擔“兩課”教學任務,并從政策上給予支持。輔導員最核心的工作是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需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做指引,國家大政方針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背景做支撐,然而目前國內輔導員的教育背景涉及農學、工學、醫(yī)學、商學等各類學科,理論水平不扎實,學術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上輔導員普遍比較年輕,沒有豐富的生活閱歷來為學生做指導。提倡輔導員代“兩課”,在備課和授課的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共黨史、國家大政方針有更加系統(tǒng)化的學習和了解,豐富理論知識,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
筆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堅持代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通過我國百年歷史的學習,深刻地理解了為什么人民選擇了共產(chǎn)黨和社會主義,理解了從共產(chǎn)黨呱呱墜地到而立之年建國其間的艱辛,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趕考”路上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的迫切性,感受到“兩個百年”目標的提出和實踐,切實以人民利益為重。經(jīng)過歷史的洗禮,我更加堅定立場,自覺將“我的夢”融入“中國夢”。
第二,善于總結,將工作條塊化梳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梳理輔導員每天執(zhí)行的瑣碎任務后,發(fā)現(xiàn)主要有獎、助、懲、貸、安全教育、就業(yè)指導、學生黨務、心理問題、宿舍管理及危機處理等事物,按條塊總結案例、分析案例,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形成文字材料,之后召開輔導員例會互通有無,為以后類似工作的開展縷清思路。
3.3 勇于實踐,學生活動助其行
五四運動給予我們重要的精神之一是勇于實踐,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迸發(fā)出更大的能量,將學生思政工作借助于雅俗共賞、喜聞樂道的活動載體,才能使知識更加深入人心。
通過實踐和訪談可以從以下幾種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第一,用辯論賽的形式展開討論,促使學生在準備辯題的過程中收集資料、深入思考。比如“大學生該不該戀愛”的問題,通過正反兩方辯論,加深學生對主題的認知;
第二,選定主題,以話劇、情景劇、小品的形式演出,把握思想引導的大方向,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接受教育;
第三,針對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可以用真心話大冒險的游戲來促使各方說出真實想法,矛盾擺出后引導學生換位思考,以求得相互諒解、解除誤會,重訂新約;
第四,在有紀念意義的重要節(jié)日開展主題班會,比如端午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等,利用鮮活的事例開展“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的主題班會,用先烈的豪情激勵當代大學生為國家之富強而前進。之后引導學生審視個人現(xiàn)狀,對大學生活做出規(guī)劃,為實現(xiàn)“我的夢”而努力,為實現(xiàn)“中國夢”添磚加瓦!
時至今日,五四精神依然感召著廣大熱血青年,作為一名青年輔導員,我受教于不屈的民族魂,也更加熱愛我的工作,在以后的學生教育中保持與黨中央一致的方向,堅持立德樹人,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并靈活運用,以養(yǎng)浩然正氣為青春導航,因為一代代自強不息風華正茂的青年學生就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
參考文獻
[1] 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培養(yǎng)計劃(教思政廳【2006】2號)
[2] 汪士漢.五四運動簡史[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3] 周淑敏.淺談五四精神對當代大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啟示,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0).
[4] 唐潔.高校輔導員職業(yè)發(fā)展困境研究西南大學,2009.
[5] 陳立民.高校輔導員理論與實務[M].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
[6] 漆小萍,唐燕.高校學生事物管理[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