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摘 要: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途徑,新課改背景下的情境教學法在各學科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課文感情進行深刻體驗,同時也幫助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美的熏陶,將對美的期待轉化成為美的鑒賞能力。以下,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對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小學語文 教學 應用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體驗情境
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在語文教學中將生活中的情感體驗進行融入,將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產(chǎn)生熟悉感,通過在語文課堂中聯(lián)系生活情境進行體驗情境創(chuàng)造的過程,語文知識將更加貼近于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將對語文知識學習將更加高效。[1]
《海倫·凱勒》中,以感人的感觸對海倫·凱勒與命運抗爭的英雄行為進行了介紹,在第一教學階段,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海倫雙目失明、又耳失聰?shù)耐纯嗲榫常M織學生進行分組,為小組成員互相蒙上眼睛、塞住耳朵,體會自己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在實驗過后,許多同學覺得自己沒辦法學習也沒辦法生活了,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今后的每天都需要蒙著眼睛、塞住耳朵,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在親身體驗后,學生將對課文中海倫產(chǎn)生更加強烈的思想共鳴,學習效果更加顯著。[2]
二、借助實物進行情境演示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小學生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并不充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實物進行情境演示,從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幫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jīng)歷毫無關聯(lián),甚至有些內容超出了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對于這一類課文的學習,學生的感受通常是空白的。為了幫助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有更深刻的理解,有課文內容有更直觀的感受,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實物創(chuàng)設出演示情境。[3]
如在《秦兵馬俑》課文中對規(guī)模宏大的秦兵馬俑進行了描寫,但是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對于秦兵馬俑的了解僅僅停留了課文與電視片段中,而對兵馬俑的眾多類型、鮮明個性不能進行生動理解。基于此,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兵馬俑模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兵馬俑模型進行演示,吸引學生在進行課文學習同時對這些“藝術品”進行欣賞,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通過模型的應用拉近學生與課本的距離。
三、運用圖畫再現(xiàn)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成長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由形象直觀向抽象客觀發(fā)展,對于形象知識的課堂教學內容接受起來更快。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運用圖畫為學生進行形象直觀的課堂情境再現(xiàn),帶來視覺上的沖擊,由此對課堂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時,學生對課文中“胸腔”這一個詞語感覺十分抽象,這一課內容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用文字理解起來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更深刻的理解,教師可為學生展示人體的骨骼圖片,指導學生對圖片進行觀察,對課文內容與圖片結合進行講解,學生對于“胸腔”這個詞將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此同時,學生在課堂中也將對人體骨骼方面的知識有一定了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圖片的運用創(chuàng)造出生動教學情境,將把學生帶入更深的課文內容中。
四、巧用媒體引導學生帶入情境
多媒體課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將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聲畫并茂、極富感染力的課堂情境,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教學,學生將對課文內容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在多媒體情境引入中,教師要科學將美術、音樂等藝術有機結合起來,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如在《天安門廣場》教學時,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對天安門廣場的熱鬧景象進行了生動描寫,學生僅僅通過對文字的理解,無法對華燈齊放、禮花飛舞這些詞語進行感受。此時,教師可運用網(wǎng)絡技術搜集天安門廣場圖片,運用多媒體技術一幅一幅的進行展示,還可以播放《我的祖國》作為背景音樂,邊播放圖片邊向學生進行介紹,也可以鼓勵學生當一次小導游,自己搜集圖片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通過多媒體技術巧妙應用創(chuàng)造的教學情境,將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吸引學生深入情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組織角色扮演活動,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進行特定角色扮演,自由發(fā)揮的過程,使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更加貼近,以特定角色對課文進行學習的過程,將使學生帶著情感色彩進行學習,課堂教學也因角色扮演活動的開展而煥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
例如在進行《海底世界》一課學習時,教師可以結合第三自然段內容向學生進行提問:最喜歡哪種海底小動物?為什么會最喜歡它?在學生踴躍發(fā)表自己看法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進行表演。教師拿出準備好的海參、鯊魚、章魚、貝殼等海底動物的頭套,引導學生上臺進行表演,學生將全身心的投入到神奇的海底世界學習中。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工作者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學習特征,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融入情境之中,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言剛. 基于“活的教育”理念的小學語文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8):49-50.
[2]單東相. “情境創(chuàng)設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07):193.
[3]史秀蘭. 創(chuàng)設情境 教“活”語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11):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