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是寫作,寫作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表達技巧、思想內(nèi)涵外,還需要有足夠的素材用來填充論述的空洞乏味?,F(xiàn)在的高中生在寫作時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素材,學生所列舉的素材要么過于陳舊、不夠典型,要么與文章所表達的思想不夠貼合,學生想表達思想、觀點卻因為素材的缺乏而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雖然高中生已經(jīng)有了很多次寫作的經(jīng)歷,但還是有許多學生的文章內(nèi)容蒼白無味,缺乏生動的素材做支撐。本文就從多個方面為寫作素材的積累提供意見,希望能為高中作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高中;作文寫作;素材積累
作文一直是語文這門課程的重中之重,在高中同樣如此,高考時語文的總分是150分,作文就有60分,可見作文的重要程度。寫作是一種表達和交流方式,它是個人世界觀、思想、自我的呈現(xiàn),要想寫出好的文章就需要言之有物,閱讀和寫作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高中語文的素材積累一定不能離開課外閱讀。寫作素材的有效積累需要學生有足夠的途徑去接收信息,比如生活中、課本中、課外閱讀中,這些途徑都會讓學生有更多的靈感,此外還要求學生有積累素材、應用素材的方法和能力,如何歸納整理、學以致用。
一、 博覽群書,養(yǎng)成閱讀習慣
長期以來,學生受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習語文都是取材于課本,對課外讀物的關(guān)注很少,這就導致學生的目光短淺、思想淺薄,很多學生的文章表達粗俗、思想幼稚。葉圣陶老師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是否合乎法度與吸收密切相關(guān)?!绷己玫膶懽餍枰陨娅C書籍為基礎(chǔ),不斷思考,對寫作技巧和文章立意進行多角度轉(zhuǎn)換和加工提煉,所以良好的寫作一定需要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魯迅先生曾說過:“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惫盼囊灿醒裕骸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彼?,作為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更要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書籍中開闊視野,廣泛涉獵各種奇聞軼事,在浩如煙海、博大精深的中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盡情遨游,飲盡甘霖瓊漿、嘗盡佳肴鮮羹。
語文是一門基礎(chǔ)課程,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謂是無處不在,所以教師要把學生的閱讀界限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其中課外書籍就是學生汲取知識很重要的來源。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會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比如《西游記》《駱駝祥子》等,從這些作品中學生不僅可以感受到人類精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也能幫助學生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語文教師可以安排一定的課程專門用來閱讀,在課下的空閑時間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另外,督促每位學生都準備一個素材本,將閱讀中遇到的精彩的語句、片段和素材都記錄下來,不時地翻看,體會其中內(nèi)涵和韻味,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能解決寫作時素材短缺的問題。
二、 立足生活,觀察細節(jié)
生活是一件復雜又多元的事情,它默默地蘊含了很多哲理,只要做一個有心人,細心觀察生活的點點滴滴,你總會有一些收獲,關(guān)注生活的各個細節(jié),在幫助我們更好生活的同時,也會為我們的寫作提供一些不可多得的素材。語文教師可以在觀察力方面刻意地訓練學生,比如在每節(jié)語文課開始時,安排一名學生做5分鐘的演講,演講內(nèi)容可以是對生活觀察所得的思考、可以是對周邊時事熱點的評論,演講過后教師可以對此進行點評,哪里值得學習、哪里需要改善,并且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生在此演講前,一定會對生活細節(jié)或者時事熱點進行關(guān)注和思考,發(fā)表演講又會讓他們對此印象深刻,所以這場演講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一次關(guān)于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寶貴的素材積累經(jīng)驗。
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本身就是作文素材的寶庫,只要學生能夠細心觀察生活,積極思考,就一定能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靈感,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細節(jié)中悟出來的哲理靈活運用到文章中,作為優(yōu)秀的作文素材。在生活中除了某些潛在的語文素材之外,還有許多明顯的語文現(xiàn)象和語文事件,比如針對一場實事大家發(fā)表的有價值的評論,有趣又有料的廣告詞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有效素材運用到寫作中去。此外,感受來源于生活中的實踐活動,在真實的體驗和實踐中所產(chǎn)生的情感和思想更加深刻,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學生在家里幫助家人做家務,到社區(qū)、養(yǎng)老院做義工,這些特殊的事件往往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學生可以在其中獲得一定的思想來源和寫作素材。
高中生的生活一般都是寢室、餐廳、教室“三點一線”,學生大多認為這種生活枯燥無味,沒有什么可以觀察的,其實不然,只要留心觀察,你總會發(fā)現(xiàn)生活獨特的一面。葉圣陶說過,“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空口念著是沒用的,應該去尋到它的源頭,有了源頭才會不息地傾注出真實的水來”,源頭是需要用心觀察的。高中時,身邊的同學、老師,你仔細觀察,每個人的性格特征、處事行為都是不一樣的,他們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和鮮明的個性,每個人背后都蘊藏著各種各樣的故事;校園中的一花一草都蘊含著大自然的魅力和奧秘;校園的亭臺、奇特的小建筑在彰顯著藝術(shù)的特色。他們都是生活中可以被擷取的鮮活素材。
三、 立足課堂,回歸教材
許多學生在寫作時都會遇到無米下鍋的窘境,素材的缺少使得整篇文章也顯得暗淡無光,其實作文素材在語文課本中就已經(jīng)隱藏了無數(shù)多個,高中語文課程中本身就涉及了非常多的東西,只要有積累的意識,一篇課文的內(nèi)涵、社會背景、作者簡介、單元主題,都將成為可以利用的優(yōu)秀素材。
一篇課文所涵蓋的東西往往不是單一的,它是多元的,從多個角度進行挖掘,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一篇課文中包含了很多主題。比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這篇詩歌時,我們會欣賞毛澤東的詩歌才華,看到他的造句優(yōu)美、韻律協(xié)調(diào),在寫作文時,我們就可以模仿他的表達技巧和呈現(xiàn)方式,除此之外,我們會看到毛澤東他本身的品質(zhì)和魅力,在本文中,他的胸襟抱負、頑強奮斗的精神激勵著我們,所以,每每遇到有關(guān)“志向”和“愛國”主題的作文,我們就可以用這個人物、這篇文章作為素材。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注意把課文所彰顯的不同主題都揭示給學生,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從多角度來探索這篇課文所講述的內(nèi)容,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思考周全的習慣,又可以充分利用好課文,有效地積累素材。endprint
此外,專題素材的積累更能夠加深學生對素材的記憶,語文教師可以按照某一類專題素材進行積累,這個專題可以是一個作家、一個歷史時期、一個類型或者一個主題,旨在讓學生對某一個專題進行深入整體的了解。比如在學習儒家思想時,可以把《論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和《孟子》這幾篇文章放在一起,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透徹地理解儒家思想,學生能夠理解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共通之處,在遇到責任、道德的寫作主題時,儒家思想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四、 歸納整理,學以致用
只是積累了足夠的素材還遠遠不夠,一篇作文的寫作時間是有限制的,要想把與文章主題相關(guān)的素材從腦袋里調(diào)用出來并不容易,所以,除了積累,還要學會歸納整理,否則積累也是無效的。學生平時所面臨的作文素材涉及的主題繁多復雜,而寫作對學生的要求使得這些素材必須有章可循、簡潔清晰,以便能及時調(diào)用。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題材方面對素材進行歸納整理,比如人生感悟、道德修養(yǎng)、思維方式、價值觀等等;也可以對每個典型人物的素材進行分類,比如宋代大文豪蘇軾,可以從多個精神狀態(tài)來全面地分析這個人,他的灑脫不羈體現(xiàn)在“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他的樂觀融化在“九死南荒吾不恨,慈游奇絕冠平生”,他的超然被彰顯在“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也或者是一些文化名人,如魯迅、巴金、杜甫等等,通過他們的典型事例、奇聞軼事,將他們以優(yōu)秀的素材呈現(xiàn)在文章寫作中。
五、 結(jié)論
古人有言,“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素材就是作文的基石,積累作文素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素材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持之以恒地積累素材。以上提出了一些積累素材的途徑,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良好習慣,細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擷取靈感,回歸到課堂和教材中、充分利用教材這座“素材富礦”。除了積累素材,還要對其進行歸納整理,這才能順利實現(xiàn)素材的寫作價值。只有形成一個系統(tǒng)而豐富的素材庫,才會為寫出好的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夏迎新.淺談高中寫作素材的積累[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33.
[2]何峰.淺談高中作文素材積累方法[J].學周刊,2014,(05):195.
[3]梁大偉.關(guān)注多彩世界豐富寫作素材——淺談高中語文作文素材的積累[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05):48.
作者簡介:
肖玉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尤溪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