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拉則
【摘 要】小學數學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教學要遵循“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數學教師應該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教師要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有效結合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一句話道出了數學教學的生活性,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新課標中的解決問題教學本就要求與學生生活有效結合。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皆數學,新課標的四部分內容中明確將“實踐與綜合應用”納入其中,對數學與生活實際結合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新課程標準的這些提法對于目前的教學實踐有著相當強的針對性與現實指導性。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區(qū)的多數孩子多屬于獨生子女,區(qū)鄉(xiāng)就讀的孩子家庭條件也比較好。這些孩子從小就生活在蜜汁中,凡事有家長代勞,動腦與實踐基本與他們無緣,克服困難只需要張嘴就有人幫忙解決,他們與生活有著相當大的距離。故此,造成這些孩子依賴性強,獨立性不足;克服困難的意志力薄弱,缺乏恒心與毅力;學習中情緒化較重,普遍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過程中閉門造車現象嚴重,知識與生活嚴重分割;解決問題時眼高手低,智力發(fā)展水平與實踐操作能力嚴重不平衡。
因此,有目的有意識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實踐活動,讓問題與生活盡可能結合,讓學生感受數學源于生活,學會結合生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并在此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結合生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至關重要。
如在小學數學四年級引導學生解決植樹問題的時候,先根據題目的描述,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直觀感受植樹問題的三種情況,結合實際幫助學生明白題目中的樹可以看作點,樹與樹之間的距離相當于線段,再轉化為圖示幫助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由抽象的文字描述到與實際的結合,再分析轉化為線段圖示,不僅清楚知道植樹問題有三種情況,而且弄清求植樹棵數相當于線段圖上的端點數,求間距相當于求線段表示長度,還知道現實中要依據描述注意區(qū)分是一側還是兩旁植樹等。同時,結合生活實際,植樹問題還可以靈活變化為爬樓梯、鋸木頭、敲鐘經過的時間等。讓學生讀題目的時候能夠結合題意,明確題目描述相當于植樹問題,并能夠積極主動對照題目分析屬于植樹問題中的哪一種情況,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求端點數還是求間距,并結合實際情況分析解決相關問題。
其次,解決問題與學生生活有效結合由解決問題的性質決定。生活是數學的源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數學教學的基本理念。任何數學問題產生于生活現實,分析數學問題脫離生活實際就成為空洞的教條主義,這樣的教學只會培養(yǎng)讀死書的學生,只會讓學生閉門造車,走上傳統(tǒng)教學的老路。
簡單的語言描述中,如果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就無法準確把握問題的真實含意,從而就無法準確進行分析,當然就不可能正確解決問題。又如:有270千克含水分80%的葡萄,要制成含水分10%的葡萄干,需要蒸發(fā)掉水分多少千克?
這是一道典型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問題,也是一種常見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在分析時稍不留神就會出現與生活實際脫節(jié)的分析,簡單的將270千克看成是兩個不同百分率的標準量,忽略掉10%所對應的葡萄干的重量已經不再是270千克。如果結合實際認真留意一下,題目中不含水分的純葡萄重量從未變化過,只是由原來占總量的20%變?yōu)檎紗栴}的90%而已,結合實際弄清變與不變的關系,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解決問題與生活有效結合是學生健康長遠發(fā)展的需要。我們的教育教學是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是為培養(yǎng)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是為培養(yǎng)能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人才服務。
學生今天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將會是未來走上社會后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學生面對問題時的習慣將影響到他們今后面對問題時的習慣。今天,當他們面對問題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時,能夠與實際相結合,不斷將條件與問題聯系實際進行思考,反復探索求解決,那將來他們的習慣和努力也將會讓他們不斷享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
總之,解決問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得越早越好,越能夠減少因家庭早期生活習慣不當和對孩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缺失造成的影響。無論是引導孩子在解決問題中對生活的感受,面對困難時的態(tài)度,解決困難時的意志,還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努力與堅持,并學會在實踐中綜合應用多方面知識,包括生活經驗的積累,都有積極的意義。只有不斷加強學生學會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問題盡可能全面而不孤立,學會與多方面的情況相結合,才能夠更好的提高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全面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毛杰,楊明春著.成長的階梯:貧困山區(qū)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研究與實踐[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2]余文森,劉冬巖.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肖秀萍.國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評述[J].中國教育期刊,2002(5):57-60
[4]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85.
[5]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84.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7]左曉明等.基于 GeoGebra 的數學教學全過程優(yōu)化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0(01):101.
[8]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