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爽
摘要:高中階段,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建設對于其今后的成人、成材至關重要。同時,新時期的數學教育,更主張培養(yǎng)高中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要求數學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構建動態(tài)化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如此全新的數學課堂環(huán)境下,獲得更加健全的數學知識,提升數學綜合素養(yǎng)。因此,筆者主要圍繞以如何基于創(chuàng)新理念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展開具體分析。
關鍵詞:創(chuàng)新教育;高中數學;教學應用
前言:
現如今,隨著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社會更注重于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而高中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時期,學生在高中階段的數學素質養(yǎng)成,將關系到高中生在數學領域能否獲得深入性的發(fā)展。因此,作為一名數學學科執(zhí)教者,其必須擔任起教學使命。無論是在數學課程的設計上,還是在課堂形式的組建上,務必要出于學生主觀體驗的考慮,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以此實現高中數學教學深度改革與長足發(fā)展。
一、營造輕松課堂環(huán)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
進入高中之后,學生所接觸的數學課程難度逐漸加大,重點考察著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能力。而高中生要想形成嚴謹的思維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夠完成的[1]。需要在教師的引導與啟迪之下,循序漸進地完成思維建設,能力進步,水平提升。在此,教師便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構建多元化課堂形態(tài),營造良好課堂氣氛,以此增加學生數學學習樂趣,實現寓教于樂教學目標的完成。
(一)游戲教學,實現寓教于樂
游戲活動,一直是高中生樂此不疲的活動方式,游戲所帶來的樂趣,是其他活動形式無法替代的。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結合數學教材,設計游戲活動,促使學生通過合理的游戲活動,探尋數學知識實質。以“空間幾何體三視圖”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不同幾何體,利用紙張進行折疊,構建幾何體模型,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幾何體模型,三視圖繪畫游戲比賽,從正面、側面、俯視三個方面,完成空間幾何體三視圖的判斷。哪個小組能夠率先完成所有三視圖的準確判斷,則視為該小組取得勝利,并給予該小組全部成員一定的精神嘉獎和物質鼓勵。如此競爭性的游戲活動設計,既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興趣,又能夠讓高中生形成較強的競爭意識,強化團結與互助綜合素養(yǎng)。
(二)生活教學,提高學生實踐技能
生活與數學的關系就好比是魚與水之間的關系,兩者相互獨立,且又相互依存。因此,教師要想充分踐行創(chuàng)新教育,需要改變傳統(tǒng)單一就數學教材硬性灌輸的課堂狀態(tài),取而代之的,則是以生活案例為依托,豐富數學教學內容。以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下,結合生活經驗,完整地解讀數學知識,深入發(fā)掘其中所包含的數學內涵。以“隨機抽樣”為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結合生活實例,就“隨機抽樣”加以詮釋。即如何利用隨機抽樣進行某塊森林樣地的植被分布進行調查。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森里植被調查樣方抽取原則,并向學生展示關于森林抽樣調查所得出的相關數據。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所謂的隨機抽樣,其中包含的數學思想及特征。通過將生活與數學建立密切聯(lián)系的方式展開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清楚地認知到數學學科于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更為其今后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奠定基礎。
二、設置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學生在課堂上心有疑問,才能夠更加專注地學習課堂知識,如若對于課堂知識表現的極為木訥,那么教師費勁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勞。因此,為了讓數學課堂不再如以往那般枯燥、呆板,教師需要根據具體教材內容,合理設定疑問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帶著具體的數學問題,以獨立思考或者組成學習小組的方式,就具體問題展開具體分析。在此,需要明確一點,教師在設定數學問題時,一要尊重教材,二要確保問題開放強度大[2]。如此才能夠保證所設計的數學問題,具有深度探究的價值,也能夠很好起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以“冪函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指數函數相關圖像。并詢問相較于以往所學函數知識,冪函數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學生結合圖像觀察,與以往所學函數經驗,自主分析與討論冪函數的具體特征。總之,將類比、合作、情境等創(chuàng)新性教學手段融合,為學生探究具體數學問題而創(chuàng)設渠道,以此提高數學知識滲透率。
三、開放性數學教學,健全高中生數學知識體系
(一)理、實結合,實現課堂知識課外擴展
新時期教育,不主張教師一味推崇理論式教學,而是要以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的角度,就數學課堂加以擴展和延伸,以此豐富高中生的數學知識視野,增長見識。教師所構建的數學課堂,應以動態(tài)為原則,即讓師生在數學課堂上活動起來,以此增加課堂氣氛,使整個數學課堂更具生機和活力。就像前文所說,讓學生動手制作空間幾何體,并自主觀察各個幾何體的三視圖,或者是結合生活案例,分析隨機抽樣具體數學內涵。如此形式下的數學課堂,必然能夠吸引學生的關注度。促使其以更加熱忱的態(tài)度,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內化與記憶當中。
(三)師生互動,提升課堂情感氣氛
以往數學課堂,教師形象過于嚴肅、刻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也僅局限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如此不平等的課堂結構,對于學生的學習體驗建設,呈現出不利影響。因此,在新時期數學課堂環(huán)境中,教師應當放下架子,主動、友好地與學生進行交流[3]。教師需要意識到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要考察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還能夠有效掌握學生于數學課堂上的直觀體驗,針對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合理改進。再者,亦師亦友的角色,能夠有效縮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距離。學生只有在內心當中對教師本身抱有較高的認可,才能夠全力支持教師所組織的數學教學活動。
結論:
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時期,也是難點時期。針對如此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點,如若一味地進行灌輸式地教學講授,學生將很難獲得全面的數學知識,甚至還會在數學學習中產生厭煩情緒,最終放棄深入學習。為了打破這一教學局限性,教師應當結合當今高中生的具體學習特征,構建更加新穎、且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娛樂與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數學解題技巧,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梅.基于創(chuàng)新教育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研究[J].青年時代,2016(18):225-225.
[2]許靜.基于創(chuàng)新教育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5(17):72-72.
[3]任利敏.基于創(chuàng)新教育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