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
摘 要: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生活、閱讀息息相關(guān),文章著眼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尋常小事中積累直接素材;引導學生閱讀,積累間接寫作素材;指導學生轉(zhuǎn)化加工素材,培養(yǎng)寫作能力;指導學生閱讀,提升審美價值觀,提升寫作品位。
關(guān)鍵詞:生活;閱讀;素材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0-22
作者簡介:許 ?。?977—),女,安徽六安人,江蘇省無錫市藕塘中學德育處助理,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尋常小事中積累直接素材
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都是寫作素材,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最平常的人、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閃光點,賦予一定的意義,這些人、事、物就是很好的寫作素材。比如,引導學生觀察路邊的環(huán)衛(wèi)工人,一位學生寫下了《這也是一種美麗》
簌簌的葉落聲偶爾傳來,我循聲望去,一個橘黃色的身影打破了傍晚的美麗。一個約莫五十歲的環(huán)衛(wèi)師傅,正佝僂著背,清掃著路面。晚風中,師傅黝黑的雙手暴露在風中,被吹得有些青紫,手背上清晰可見條條突出的青筋在跳動。師傅的發(fā)絲已經(jīng)泛白,眼角的紋路如此深刻,而他深陷的眼窩中卻透出溫暖,干裂的嘴唇也始終微微上揚,給人說不盡的溫情。看著師傅沿路留下的清爽的路面,我才知,原來是他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這美麗的黃昏!師傅在我眼前漸漸走遠,他那明亮的橘色身影卻依舊閃動,反射出點點橘光,讓他在夕陽下的身影更是美麗。這勝過自然的溫情,何嘗不是一種美麗?
2.引導學生閱讀,積累間接寫作素材
生活中的素材雖多,但由于學生生活閱歷不足,很難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哲理。這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補充生活閱歷,積累間接寫作素材。初中三年,筆者將作文教學分成七大專題,分別是自然風物、興趣愛好、讀書、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鄉(xiāng)愁鄉(xiāng)思。這七大專題大都遵循“閱讀—摘記—借鑒—仿寫”這一過程進行專題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比如“社會生活”專題,首先推薦學生閱讀楊朔《雪浪花》、馬寶山《絕活》《道行》、《手藝人》等名篇以及《梁衡散文集》《周國平論人生》等名著,指導學生讀懂文章、了解社會,積累其中飽含深情的抒情句和富含哲理的議論句,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積累、遷移,從而促使學生想寫、會寫,寫得生動、寫出深情與哲理。
3.指導學生轉(zhuǎn)化加工素材,培養(yǎng)寫作能力
以秋季寫桂花為例,一位男同學這樣寫道:
“金秋十月,桂花如約而開,一樹桂花黃燦燦的,每一小朵都擠在一塊,密不透風,就組成了桂花——這十月的精靈?!?/p>
很明顯,小作者觀察到了桂花盛開的時間、顏色、形態(tài),甚至于還聯(lián)想到它是十月的精靈,但從描寫的角度來說,不生動、不細膩、沒有情感,不是有亮點的素材。筆者引導他用比喻、擬人等修辭并從細節(jié)處著手,還運用多種感官觀察、感受,并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對素材進行加工。經(jīng)過指導,這位男同學做了如下的修改:
“金秋十月,濃濃的花香便充盈著鼻腔,那是桂花開了。細看,一朵桂花大約有六七個花瓣,每瓣只有米粒大小,黃澄澄的似下午兩點的陽光。秋雨過后,雨后的桂花上全被鑲上了顆顆晶瑩剔透的鉆石,又如米黃的琉璃杯盛著天界的玉露瓊漿。又是一縷輕風掠過雨簾,耳邊只聽得飄落的簌簌輕音,除此之外,便無其他。指腹緩緩撫上桂花,外表看似堅硬立體的小花,實則一碰便有搖搖欲墜之態(tài),遠望去,就像綠色的幕布上點綴著無數(shù)繁星。?。」鸹?,你就是十月的精靈!”
這樣一加工,小作者學會了細致描寫景物,文字也更有美感和韻味。
4.指導學生閱讀,提升審美價值觀,提升寫作品位
筆者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事件的價值,指導學生從關(guān)注身邊的人、事、物拓展到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心國家、關(guān)愛普通人。比如一位學生在閱讀了“社會生活”專題推薦的文章后,通過閱讀、遷移、觀察、感悟后,在習作《我想握住你的手》里寫了一位送水工:
“把錢遞給你,接過錢時,你的指尖無意蹭過我的手指,我竟感到一份濕潤和粗糙的并存。有些黏膩的汗水滲在生硬的老繭中,真不好受。卻讓我感到一種敬業(yè)的責任,就是伴著這汗水傳到了千家萬戶。站在門口,我看著你寬厚的背影漸漸消失在轉(zhuǎn)角。你的身影愈發(fā)渺小,但在我心里,你卻一直那么高大。你是‘語言上的矮子,行動上的巨人。你用你那雙不停工作的雙手,為每戶居民送來干凈的水;你用你那雙透著汗水的手,印證了你對顧客的盡心職守?!?/p>
雖然只是普普通通的描寫,但是選材高人一籌,再加上弘揚“敬業(yè)” 這一主題,比大多數(shù)寫親情的文章就高出不少。
總之,寫作離不開素材,要想擁有新穎的素材,生活和閱讀缺一不可,鮮活的直接素材、富有意蘊的間接素材,兩者相輔相成。兩種素材緊密配合,才能寫出既鮮活又經(jīng)典的作文,才能在文采和立意上都高人一籌。
參考文獻:
[1]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陳志強.走進生活——淺談中學生作文素材積累方法[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