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劍玲
摘 要 讀與寫是語文教學的雙翅,讀寫比翼齊飛,方能鵬程萬里。有效的讀寫教學,就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因此,語言教學中讀與寫絕不是孤立的存在,絕不能孤立地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讀寫結合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一種基本的、具體的教學方法。本文將結合實踐,將一些體會整理出來,與大家共同商討。
關鍵詞 自主閱讀;合作交流;獨立寫作;交流心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7-0211-01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笨梢婇喿x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效的讀寫教學,就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因此,語言教學中讀與寫絕不是孤立的存在,絕不能孤立地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讀寫結合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一種基本的、具體的教學方法。
一、自主閱讀,加深感悟
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聯(lián)系原有材料感悟美”,閱讀可以產(chǎn)生語感,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把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融入閱讀品味中,可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獲得參與體驗,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還可以積累材料,學習技巧,有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和能力提升,促進學生向更廣泛的作品外延,采擷知識。
如學習了《七顆鉆石》一文后,讓學生多讀多感悟,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想象小姑娘累倒在草地上睡著了,她做了一個夢,她會做一個什么樣的夢呢?這樣由課文而來,一方面學生覺得不陌生,有內容可寫,消除了作文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這樣通過閱讀課本,讓學生從原文的閱讀中跳躍出來,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寫作的空間遨游。
二、合作文流,外延課堂
沒有交流就沒有提高。好比一條大河,沒有涓清細流的匯合、交融,哪會有萬丈狂瀾的巨浪。合作交流是學生認知感悟的一次平等對話,觀察思維與角度的不同,感悟也就不同。思考深度和廣度也影響著個人思維發(fā)展。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請葛亮”,誘導學生交流感悟體驗,會促進學生對文本材料深刻、全面的認知。不同文體、不同文章,可以使學生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異同,培養(yǎng)多向思維與辯證思維。
如《驚弓之鳥》的對話練習,提示語的位置及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我先讓學生在小組間合作交流,根據(jù)不同的答案展示到黑板上,然后讓他們根據(jù)不同的提示語進行不同的語氣朗讀。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提示語的位置及動作和神態(tài)的描寫就掌握得比較到位。為此,生生交流、生本交流、師生互動交流,形式多樣的活動和語言、結構、技巧主題等多向發(fā)散交流,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重視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新理念”。
互動交流,更應把文本引向課外,共享“世界大語文”的充足資源,把學生閱讀交流的空間盡力拓展。
三、獨立寫作,自由表達
寫作過程,是學生構思立意、自由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教師要鼓勵學生以自己個性化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去自由表達,形成“我心思我文,我手寫我心”的寫作理念。
如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它的結構是總分總式結構。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我并不一下子要求他們去寫一篇總分總結構的文章。而是先出示課文描寫海底的魚的段落,讓學生讀中感悟,合作交流,理解這個自然段是怎樣圍繞中心句去描寫的。然后我出示小練筆的要求:下課了,我們的校園真熱鬧!圍繞這句話寫一段話。最后我讓學生獨立完成,自由表達。十分鐘后,學生的各種作品出來,讓我頗受驚訝的是,他們不但學會了圍繞中心句寫具體的方法,還用上了很多好詞佳句。因此,我們要牢牢把握住課文的讀寫結合點,讓學生讀得有目的,寫得不茫然,并且有方法,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到知識,課堂才能真正的高效。
新課程淡化文體,是為了學生靈活自由,不拘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悟,更開放的大膽嘗試寫作趣味。但在訓練中,教師不能忽略文體意識,要指導學生規(guī)范文本,并訓練一兩種得心應手的體裁寫作。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作文成型后,不可能完美無缺。但有時學生限于水平,很難發(fā)現(xiàn)問題與不足。教師須留給學生修改環(huán)節(jié),導之以法,或示例、或指引;明之以理,或明示、或暗喻,使學生明以理、得以法,經(jīng)過“精雕細琢”,必有玉璞閃光。所以,我們要及時跟進點評反饋,讓學生既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又及時得到寫作指導,從而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讀寫對接,源于文本,既固本又外延;高于文本,既訓練又導寫。學生、教師、文本三位一體對話,更能碰撞出思維靈感,構建通向作文成功的雙向橋梁,達到文本雙訓練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賽琴,裴海安.小學語文“讀寫教學”內容體系的探索和實踐[J].語文教學通訊,2018(30).
[2]唐亞麗.讀寫相長,讀寫教學的新理念[J].文理導航(下旬),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