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霞
【關鍵詞】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3—0048—01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寫作能力日益成為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部分,習作教學越來越受到學生、家長和教師的重視。因為學生習作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其語文成績的總體水平,影響著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下面,筆者就小學習作教學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小學各學段作文教學的具體要求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在學生寫作和教師習作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如果這些問題和困難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會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小學各學段作文教學的具體要求:1.低年級的習作要求是:(1)寫話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2)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3)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簡單的標點符號。2.中年級的習作要求是:留心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3.高年級的習作要求是: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jù)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針對這些要求,教師如果對習作教學的要求不明確,教學中不能按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就會造成學生在心理上埋下作文難的陰影。
二、習作教學中教師存在的問題
1. 教師過分注重寫作模板的灌輸,忽視了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教師在寫作課上給學生灌輸了很多寫作技巧。如,分析總結作文開頭和結尾的模板,如何設定作文題目,如何套用寫作模板等等。這種教法實際上忽視了學生自主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依賴于寫作模板,接觸到新的話題學生可能就難以提筆,甚至害怕碰到新的寫作話題。長此以往,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自主寫作水平,學生寫出來的作文雖然符合教師的作文要求,但是缺乏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
2. 習作教學中教師沒有多角度打開學生的習作思路,忽視了對學生的語言組織、敘述有條理等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照本宣科,沒有完全啟發(fā)學生的想象,沒有讓每位學生產(chǎn)生習作的沖動、躍躍欲試的心態(tài),導致學生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
三、教師進行有效習作教學的策略
1.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幫助學生消除寫作的畏懼心理。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在小學低、中、高年級分別開展興趣寫作活動,如,在低年級開設編故事的說話活動,引導中年級學生自編故事,高年級寫作課進行故事創(chuàng)作。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趣味教學情景,如,組織學生游覽名勝古跡,組織學生做游戲,組織學生參加文藝表演等活動,讓學生親自參加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持久地關注周圍的事物,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和感悟。經(jīng)過實踐,學生定會有了一定的感悟,自然就有了寫作的欲望。
2. 進行專題訓練,循序漸進,分類指導。根據(jù)作文教學內在規(guī)律,彌補教材編寫的不足,教師應做出每學年的作文教學計劃,包括教學的重點文體、寫作知識、寫作要求,訓練范圍與題型,作文訓練的次數(shù)與時間安排,大小作文的配合,以及每次作文的指導方案。各單元的作文教學應有訓練的側重點,扎實、有序漸進,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習作教學前,教師應進行寫作專題備課,給學生講清該專題的知識要點、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過范文分析,講清系統(tǒng)知識,讓學生作文有章可循,避免學生寫作的盲目性。
3. 重視習作講評,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批改權交給學生,使學生互相評閱、修改作文,借鑒寫作優(yōu)點,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間接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總之,只有教師在探討和探索中不斷地完善教學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穩(wěn)步提升寫作水平,為學生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張慧敏